“走出去”中国石油企业的战略思考

“走出去”中国石油企业的战略思考

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的必要性和现状

伴随着中国经济新一轮的快速增长期,近年来,中国石油消费量也快速提升,从1997年的1.96亿吨增加到2008年的3.65亿吨,年均增长率约6%。国内石油产量已远不能满足消费需求,对国外石油资源的依赖程度不断加大。目前,中国的石油需求将近50%依靠进口,而且这一比重还在不断提高。在近两年国际油价大幅波动,国内需求迅速增长的背景下,为保障能源安全,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在全球范围内寻求稳定的能源供给,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中国石油企业国际化的发展历程看,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从1993~1997年的起步阶段。这一阶段主要以承担油田施工作业,老油田提高采收率和运作小项目为主,以积累经验,熟悉国际环境,培养国际化人才为主。二是1997~2002年的成长阶段,主要通过增加储量、扩大产量,形成了海外资源替补区,并实现了海外发展由投资阶段向生产回收阶段的转变。三是2003年以来的快速发展阶段,海外业务范围由陆地扩展到浅海,由开发为主扩展到勘探、开发并重,由以有油为主扩展到油气并举,初步形成海外油

气勘探开发体系。目前,中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三大国际石油战略区,即中东一北非战略区(以苏丹和伊朗项目为代表)、中亚一俄罗斯战略区(以哈萨克斯坦项目为代表),南美战略区(以委内瑞拉项目为代表)。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的主体以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家国有大型企业为主。开拓利用海外石油资源目前主要有以下三个途径。一是开展国际石油贸易,这是目前缓解中国石油供需矛盾的主要途径。二是参与海外石油勘探开发,增加获得权益油的能力。三是加大与主要产油国的全方位合作,以劳务、建筑承包、基础设施建设等换取国外的能源。本文主要讨论后两种途径。 目前,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缺乏国家层面的海外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的中长期战略和规划,缺乏政府部门的强有力支持和协调:支持海外能源投资的政策体系不完善,力度不够:以及各种不良政治因素的影响等。例如,2005年中海油竞购优尼科,以高出竞争对手雪佛龙公司10多亿美元出价,结果还是在政治因素的干预下不得不宣布放弃竞购。2002年12月,中石油有意收购俄罗斯斯拉夫石油公司,因俄政界反对把私有化的国有公司股份出售给外国公司,中石油在最后被迫放弃竞标。在石油资源最丰富的中东,中国获取的权益油很少。中国的石油企业在海外大多孤军作战。由于缺少资金,融资渠道狭窄,企业在承包海外石油工程时,在贷款及开具保函等方面存在困难,有时不

得不放弃一些好项目。中国企业在海外开发的油田规模一般都不大,即使像苏丹这样比较成规模的油田,也是由多方共同投资,因而获得的权益油和收益也比较少。

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可选择的主要方式

为加快海外投资步伐,中国石油企业必须创新海外投资合作方式。

参股与并购近年来,中国石油企业更多的以投资者身份出现,与作业层面脱节的产权并购增多,不再仅仅是勘探开发的作业者,并且大多是由上市公司而不是母公司主导海外并购的实施。参股的优点是股权清晰,权责明确。但对中国投资方的资金实力要求高,并且企业面临的政治风险(如被征收,罚没)较高。

合作开发,产品分成 这种方式主要是在石油开采领域,许多产油国均以产品分成形式允许外资公司开发,东道国政府、开采方各自获得协议规定的权益油。这种方式中,中方投资投入资金。提供工程技术与管理,直接参与油田开采,并按事先约定的比例,从所生产的原油中每年获得一定的权益油。中国在苏丹,秘鲁,委内瑞拉等国的石油项目就属于这种类型。合资合作,产品分成可以随时监督合约的执行进展,确保中方获得权益油,而且中方不必过多介入所投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