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作者:金火明

来源:《江苏陶瓷》2017年第06期

宜兴紫砂壶是一种特殊的陶艺品,它的文化性、工艺性和技巧性都十分强烈,需要陶艺工作者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并长期深入生活观察,这样的创作才有内涵、有深度。紫砂壶独属于宜兴,脱离了宜兴的历史文化和雅致的生活方式,紫砂壶就失去了某种特定的内涵。宜兴地处太湖流域,山峦起伏、溪流纵横,正是其独特的地域风貌和陶土文化造就了灿烂的紫砂艺术文化,这是个富有诗意的地方,散淡而闲放,优游而冥如,它是天下文人的梦境。濯清流以钓游鲤,坐茂林而观佳夕,细腻纯净的紫砂泥幸得于宜兴这般灵秀恬静的江南水乡,才能将其本质发挥得淋漓尽致。 1 造型设计

紫砂壶起于唐宋、兴于明清,发展至今大致可分为三类:光器、花器和筋纹器,光器重质朴素雅,花器重形象自然,筋纹器重规整匀称,三大类型各有千秋,又相互交融。此壶名为“圆韵”(见图1),简素质朴中又不乏形象有趣的自然意象,将光器和花器的特点融会贯通、完美结合,制作此壶既需具备深厚的制壶功底,又需对自然万物有着细致的观察、深刻敏感的捕捉和体会。如果说紫砂光器是理性的几何哲学,那么紫砂花器则是感性的生活情感。紫砂光器用曲直方圆来讲述独特的艺术语言,花器则通过对自然的提炼模仿表达丰富的情感思想。此壶融合光器的理性和花器的感性随意,诠释出对大自然广博的热爱之情。

对壶艺的造型设计而言,线条艺术贯穿始终。不同艺人所创制的线条技法和线条风格,能表达对容体的真挚感受,当主体个性涵养的显露及容体形神的表现相融并现时,线才充分地体现“物我合一,天人合一”这一精神境界,以及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审美观念。纵观整壶,线条流畅自然、隽永耐看,简约柔顺的线条组成光洁饱满、质感光滑的壶身,整壶扁而不塌、极具张力,线条的运用恰到好处地展现出圆润而柔美的气韵;此壶壶盖为嵌盖,与壶身严丝合缝,浑然天成地融为一体;壶钮为扁球钮,饱满而不笨重,小巧精致、比例协调;再看壶嘴,以鱼嘴为原型,短促饱满而憨态可掬,采用暗接手法从壶身自然地胥出;壶把与之相辅相成,两个规整大小不一的圆圈相连,造型轻快纤秀、灵动而不失韵味,如同鱼儿欢快地吐着气泡,趣味盎然,给人亲近之感。壶嘴、壶把、壶钮,交相辉映,圆润如玉一般光柔,韵味无穷。壶身又采用绞泥装饰,不同色泽的泥料相互糅合、挤压,形成独特的自然纹路,如同色泽鲜明古朴的鹅卵石,别具趣味。整壶让人联想到如此画面:鱼儿在青荇纵横的水中自在畅游,光洁美丽的鹅卵石在阳光下折射出变化的色彩,美好生动,舒适惬意。 2 艺术内涵

紫砂壶作为一种文化载体,集金石书画于一体,将各类文化意象融于壶身。此壶以鱼为原型,鱼类是一种吉祥物,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人有“鱼素”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之称,俗传是用绢帛写信装在鱼腹中传递信息;汉代蔡邕《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隋唐时期朝廷颁发给百姓“鱼符”(又叫鱼契),是用雕木或铸铜成鱼形,刻字其上,以此为凭证;三国、南宋时的“鱼灯”,佛寺中僧徒诵经时击打器物的“鱼鼓”(又叫木鱼)等,还有用鱼类种种异常寓言灾异祸福,这些都给鱼类附上了一层神秘色彩。自古以来,人们把“鱼”视为吉祥物,这是因为“鱼”与“余”同音,从而衍生出对生活美好、衣食有余的心理愿望。至今,很多地方依然保留着每年除夕之鱼,要留至大年初一才吃的习俗,谓之“年年有余”。鱼在民间吉祥图案中,是一个流传极广的装饰形象,鱼文饰图广泛用于如石刻、玉雕、彩陶、纺织、刺绣和剪纸等工艺美术作品中,众多鱼形形态生动、造型优美,都成为民间美术中的珍品。

古人云: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此壶栩栩如生、生动可爱,正彰显出一种怡然自得的生活状态和淡泊宁静的情怀。以鱼为意象,将传统鱼文化的内涵包囊其中,将情与景完美统一,展现出生命本身的美感,也让人暂别尘世喧嚣、流连于自然山水,体会心灵的自由畅快。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追求的结合,营造出独特的艺术氛围,如此才真正走进人心、引人共鸣,焕发蓬勃的生命力。 3 结 语

紫砂壶相对其他文化而言算是后起之秀,然它历经岁月洗礼,它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集儒、释、道精髓于一体,在此基础上又不断汲取现代文化的极简优势,使之成为现代快节奏生活下,人们表达向往雅致生活的内心诉求的一种文化符号。宜兴作为紫砂壶的发源地,紫砂文化的弘扬既是对古老手工艺、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宜兴这座城市地域文化的彰显,与地域印象息息相关。紫砂传承,非一日之功,道阻且长。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