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测试题及答案(新人教版)

测试题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释义。

A.膝之所踦( ) 新发于硎( ) ..

B.奏刀騞( )然 砉( )然向( )然 ...C.批大卻( ) 导大窾( ) ..D.中( )音 肯綮( ) ..

2. 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 ①A.良疱岁更刀 随:每年,名词活用作状语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游水,名词动用 C.援玉抱兮击鸣鼓 鸣:响,形容词 D.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德:恩德,名词

②A.以燕乐乐嘉宾之心 燕:使动用法,使嘉宾的心情愉快 B.黎民不机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王:以仁德统治天下,名词动用

C.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善、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上、下:方位名词

E.以无后入有间 厚:有厚度的刀刃,形容词用作名词

阅读下列选文,完成3—10题。

越俎代庖

《庄子》

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 ..

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余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3.对文中人物注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尧:古代传说中的一位英明君主 B.尧时的隐者 C.庖人:厨师,掌厨的人 D.尸祝:火化尸体的人 4.“尧让天下于许由”的意思是:( )

A.尧让许由责备天下的人 B.尧把许由让给天下 C.尧要把整个天下让给许由 D.许由对尧责备天下的人

5.“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一句中的“不亦难乎”的意思是:( ) A.做到“不息”太难了 B.爝火和日月比光亮太难了 C.分辨日月和爝火不是很难的

D.让“爝火”和“日月”不发光太难了吗? 6.对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雨降矣(及时雨) B.其于泽也(润泽禾苗) ...C.而我犹尸之(占着君主的地位) D.吾自视缺然(缺憾的样子) ...

7.“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句中的两个“而”字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两个都是顺接连词 B.两个都是转折连词

C.前者是顺接连词,后者是转折连词 D.前者是转折连词,后者是顺接连词

8.对“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一句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B) A.这句话中庖是用来比尧的,尸祝是许由自比。 B.这句话中庖是用来比话由的,尸祝是尧的自比。

C.这句话本意是:即使尧不管理天下,我许由也不会改变自己的位置去代替他管理天下。 D.语法角度看,这是个假设复句。

9.对“归,休乎,君!余无所用天下为”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回去吧,算了吧,君啊!在我看来天下是没在什么用的。 B.你回去休息吧,君主!我对天下来说是没有用的处的。 C.回去休息吧,君啊!剩下的对天下来说都没有什么用了。 D.你回去吧,算了吧,君主!剩余的对天下来说都没有什么用了。 10.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中鹪鹩和偃鼠的比喻,反映出庄子没落,悲观的意识形态,他主张什么事情都不做,正是从极端个人主义出发的。

B.庄子在表露消极的政治态度的同时,也对当时的阶级和某些丑恶世态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抨击。如文中鹪鹩和偃鼠的比喻,就是他从个人出发认识问题,对那些贪欲之徒进行了有

力的批判。

C.“越俎代庖”现在常用来批评超越自己的工作范围一干涉别人该做的工作。

D.本文的哲学观点是运用类比的方法阐述的;日月与爝火,时雨与浸灌的类比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拓展性训练】

阅读下列选文,完成文后问题。

曹端,字正夫,渑池人。永乐六年举人。五岁见《河图》《洛书》,即画地以质之父。及长,专心性理。其学务躬行实践,而以静存为要。读宋儒《太极图》《通书》《西铭》,叹曰:“道在是矣。”笃志研究,坐下著足处,两砖皆穿。事父母至孝,父初好释氏,端为《夜行烛》一书进之,谓:“佛氏以空为性,非天命之性。老氏以虚为道,非率性之道。”父欣然从之。继遭二亲丧,五味不入口。既葬,庐墓六年。

端初读谢应芳《辨惑编》,笃好之,一切浮屠、巫觋(xí)、风水、时日之说屏不用。上书邑宰,毁淫祠百余,为设里社、里谷坛,使民祈极。年荒劝振,存活甚众。为霍州学正,修明圣学。诸生服从其教,郡人皆化之,耻争讼。知府郭晟问为政,端曰:“共公廉乎。公则民不敢漫,廉则吏不敢欺。”晟拜受。遭艰归,渑池、霍诸生多就墓次受学。服阕,改薄州学正,霍、薄两邑各上章争之,霍奏先得请。

霍州李德与端同时,亦讲学于其乡。及见端,退语诸生曰:“学不厌,教不倦,曹子之盛德也。至其知古今,达事变,末学鲜或及之。古去‘得经师易,得人师难’,诸生得人师矣。”遂避席去。端亦高其行谊,命诸生延致之,讲明正学。

端先后在霍十六载,宣德九年卒官,年五十九。诸生服心丧三年,霍人罢市巷哭,童子皆流涕。贫不能归葬,遂留葬霍。

1.比较“其”字的意义和用法,选出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① 其学务躬行实践 ②其公廉乎 ③亦讲学于其乡 ④至其知古今 ⑤端亦高其行谊 A.①句和②句相同,③④⑤句相同。

B.①句和④句相同,③句和⑤句相同,②句与以上四句都不同。 C.①句和③句相同,④句和⑤句相同,②句与以上四句都不同。 D.③句和⑤句相同,①②④句相同。

2.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注音和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笃志研究 ②坐下著足处 ③一切浮屠……时日之说屏不用 ④毁淫祠百余 ....A.笃:坚定 著:zhù附着 屏:píng摒弃 淫:惑乱的 B.笃:忠诚 著:zhuó附着 屏:píng摒弃 淫:滥设的 C.笃:坚定 著:zhuó踏 屏:bǐng除去 淫:滥设的 D.笃:忠诚 著:zhù踏 屏:bǐng除去 淫:惑乱的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 A.年荒劝振 劝振:指勉励赈灾 ..B.就墓次受学 墓次:指服丧人的临时住处 ..C.端亦高其行谊 高其行谊:指赞扬他的行为和情谊 ....D.命诸生延致之 延致:指去请……回来 ..

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4.父初好释氏,端为《夜行烛》一书进之。( )

A.父亲当初极信佛教,曹端找了《夜行烛》一书送给父亲。 B.父亲当初极信道教,曹端找了《夜行烛》一书送给父亲。 C.父亲当初极信道教,曹端写了题为《夜行烛》的一封信送给父亲。 D.父亲当初极信佛教,曹端写了题为《夜行烛》的一封信送给父亲。 5.既葬,庐墓六年。 ( ) A.安葬(父母)以后,修庐冢守墓六年。 B.已经安葬了(父母),守墓达六年之久。 C.安葬(父母)以后,守墓达六年之久。 D.已经安葬了(父母),修庐冢守墓六年。 6.诸生服从其教,郡人皆化之,耻争论。( )

A.所有学生都心悦诚服地听从他的教诲,连百姓都被他教化了,把无理争辩当作耻辱的事。 B.所有学生都听从他的教导,连百姓都被他教化了,把无理争辩当作耻辱的事。

C.所有学生都心悦诚服地听从他的教诲,连百姓都被他教化了,把打官司法作可耻的事。 D. 所有学生都听从他的教导,连百姓都被他教化了,把打官司法作可耻的事。 7.选出完全表现曹端至孝、清廉品德的一组内容:( ) ①父初好释氏,端为《夜行烛》一书进之。

②继遭二亲丧,五味不入口。 ③既葬、庐墓六年。 ④上书邑宰,毁淫祠百余。 ⑤年荒劝振,存活甚众。

⑥遭艰归,……服阕,改薄州学正。 ⑦贫不能归,遂留葬霍。

A.①③④⑥ B.②③④⑤ C.①②⑤⑦ D.②③⑥⑦ 8.叙述或评价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曹端读谢应芳的《辨惑编》后对佛教道教、巫婆神汉、阴阳先生、凶时吉日的说法都不相信,表现他开始有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B.曹端为百姓设里社、里谷坛,让百姓好祈报收成,在我们看来仍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 C.与曹端同在霍州讲学的李德见到曹端,离开时,对曹端的学生说了一番话,赞扬曹端学识广博,是难得的人师。表明李德是个有自知之明的先生。

D.曹端去世,诸生服心丧三年,霍州人罢市巷哭,童子皆流涕。其原因是曹端在霍州十六载,做官时为政公廉。

参考答案:

1.A.yǐ支撑,接触;xíng磨刀石 B.huò象声词;huā象声词 xiǎng通“响” C.xì通“隙”,空隙;kuǒn空 D.zhòng合乎音律;qìng结合处 2.①D ②D

3.D 4.C 5.C 6.C 7.C 8.B 9.C 10.A 拓展性训练:

1.B解释:考查虚词“其”的用法。因为①④句“其”字直接充当主语或小主语,译作“他”;③⑤句“其”字都作定语,译作“他的”;②句“其”字表委婉判断,译作“也许”“大概”之类,属副词。

2.C解释:考查实词。①句“笃”修饰“志”,应解为志向坚定;②句“著”读zhuó时可作“附着”讲,但此句解释时变通为“踏”更好;③句“屏”读bǐng时可作“除去”讲,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