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中国北斗的发展历程

莱特北斗教学http://www.czlaite.com

细数中国北斗的发展历程

中国北斗导航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已经历经30年。在这30年里北斗导航起起伏伏经历了很多风雨。今天小编就要分三段来介绍中国北斗导航系统 上世纪80年代到2000年 试验阶段,覆盖我国周边

一、在上世纪60年代我国就开始了关于卫星导航与定位的研究,后来由于受文化大革

命影响,研究一度中断直到70年代末才恢复。

二、1983年,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提出名为“双星快速定位系统”的卫星导航与定位方案。

随后,我国著名航天专家陈芳允院士正式提出,在国内利用两颗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实现区域快速导航定位的设想。

三、1989年,在陈芳允院士的带领下,我国首次利用通信卫星展开了双星定位演示验

证试验,证明了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技术体制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四、此后,1994年中国正式启动了该项目的系统建设和发展,并更名为北斗卫星定位

导航系统。

双星定位示意图

该阶段以2000年成功发射的两颗“北斗一号”为结束,两颗卫星成功构成了北斗导航系

统,形成了区域的有源服务能力。“北斗一号”是利用地球同步卫星为用户提供快速定位、简短数字报文通信和授时服务的一种全天候、区域性的卫星定位系统。

随着2003年和2007年又成功发射了两颗“北斗一号”备份卫星,标志着完整的第一代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已经完成,今后将转入长期的在轨管理阶段。

虽然第一代北斗系统缺陷很明显,但它是我国独立自主建立的首个卫星导航系统,打破

了美、俄在此领域的垄断地位。而此阶段也是北斗计划最艰难的时期,在缺少人力、物力的情况下,以及当时国外对我国的技术封锁,中国科学家们仅能用少量卫星在地球同步静止轨

莱特北斗教学http://www.czlaite.com

道来完成试验任务。在国外专家看来,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通过该阶段研究,为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积累大量技术经验,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并研发了一些地面应用的基础设施。 性能点评

在第一阶段,北斗与美国GPS还有很大差距。首先覆盖范围不过是初步具备了我国周边地区的定位能力。其次是定位精度低,定位精度最高20米,且无法定位高速移动的目标。

2001年到2012年

第二阶段,覆盖亚太区域系统

一、为了缩短与美国GPS的差距,2006年《中国航天白皮书》正式宣布具有军事用

途的第二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即将部署。

二、从2007年开始我国正式组网第二代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从2007年发射第一

颗“北斗二号”卫星到2012年完成第十二颗“北斗二号”,卫星的发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北斗二号”正在加速完成组网。

三、到了2012年,“北斗二号”定位导航系统已经具备覆盖亚太地区的无源定位、导航

和授时以及短报文通信服务能力。第二代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采用无源定位技术,共需要发射35颗卫星,足足要比GPS多出11颗。按照规划,“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将有5颗静止轨道卫星(GEO)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又细分为27颗中轨道卫星(MEO)和3颗倾斜轨道同步卫星(IGSO)组成,共有三种运行轨道。

随着性能的部分提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开始逐步应用于测绘、电信、水利、渔业、

交通运输、森林防火、减灾救灾和公共安全等诸多领域。比如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正在举办的南京青奥会,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城市的智能交通调度提供了定位信息,保证了奥运班车顺畅通行。当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灾区的手机通信基站被破坏,电缆、光缆被截断,有线、无线通信全部中断。在这种情况下,利用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成功为灾区一线和指挥部建立了实时通道。 性能点评

莱特北斗教学http://www.czlaite.com

第二阶段的北斗导航已经覆盖亚太地区,它的服务又分为开放服务和授权服务两种。开放服务在服务区免费提供定位,测速和授时服务,定位精度为10米,授时精度为50纳秒,测速精度为0.2米/秒。授权服务则多是用于军事,将向授权用户提供更安全与更高精度的定位、测速、授时服务,外加继承自北斗试验系统的通信服务功能。此次北斗系统的升级,除了还不能达到全球覆盖,从性能方面讲已经于美国GPS不相上下,甚至在互动性上优于GPS。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