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简答论述

21.结合葛根的药性,试用中医药理论阐述葛根的功效与主治病证。

答案:葛根的药性是甘、辛,凉;归脾、胃经。葛根的功效是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主治表证发热,项背强痛;麻疹不透;热病口渴,消渴证;热泄热痢,脾虚泄泻。

葛根甘辛性凉,轻扬升散,具有发表解肌退热之功。外感表证发热,无论风寒与风热,均可选用本品。本品既能辛散发表以退热,又长于缓解外邪郁阻、经气不利、筋脉失养所致的项背强痛,故风寒感冒,表实无汗,恶寒,项背强痛者,或表虚汗出,恶风,项背强痛者,葛根常选用。

葛根味辛性凉,有发表散邪,解肌退热,透发麻疹之功,故可用治麻疹初起,表邪外束,疹出不畅。

葛根甘凉,于清热之中,又能鼓舞脾胃清阳之气上升,而有生津止渴之功。故常用治热病津伤口渴,以及消渴证。

葛根味辛升发,能升发清阳,鼓舞脾胃清阳之气上升而奏止泻痢之效,故可用治脾虚泄泻,以及表证未解,邪热入里,身热,下痢臭秽,肛门有灼热感,苔黄脉数,或湿热泻痢,热重于湿者。

22.试述菊花治疗目赤眼花的作用机理和临床常见配伍。

答案:菊花辛散苦泄,微寒清热,入肝经,既能疏散肝经风热,又能清泄肝热以明目,故可用治肝经风热,或肝火上攻所致目赤肿痛,治疗前者常与蝉蜕、木贼、白僵蚕等疏散风热明目药配伍,治疗后者可与石决明、决明子、夏枯草等清肝明目药同用。且菊花味甘,若肝肾精血不足,目失所养,眼目昏花,视物不清,又常配伍枸杞子、熟地黄、山茱萸等滋补肝肾、益阴明目药。

23.试述牛蒡子治疗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的作用机理以及临床常见配伍。

答案:牛蒡子辛散苦泄,寒能清热,升散之中具有清降之性,功能疏散风热,发散之力虽不及薄荷等药,但长于宣肺祛痰,清利咽喉,故风热感冒而见咽喉红肿疼痛,或咳嗽痰多不利者,十分常用。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发热,咽喉肿痛等症,常与银花、连翘、荆芥、桔梗等同用。若风热咳嗽,痰多不畅者,常与桑叶、桔梗、前胡等药配伍。

三、简答题

1.简述清热泻火药的含义、药性、功效。

答案:清热药中,清热力较强、用以治疗火热较甚的病证的药物,称为清热泻火药。这

类药物性味多苦寒或甘寒,以清泄气分邪热为主。此外,因各药归经的差异,还分别具有清肺热、清胃热、泻心火、泻肝火等功效。

2.简述石膏的功效。

答案:石膏入药有生用、煅用之分。生石膏的功效是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石膏清热泻火力弱,有敛疮生肌、收湿、止血等功效。

3.比较石膏与知母药性、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答案:石膏、知母均具有甘寒性味,均主归肺胃经,同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等功效,可用治温病气分热盛及肺热咳嗽等证。但石膏味兼辛,泻火之中长于清解,重在清泻肺胃实火,肺热喘咳、胃火头痛、牙痛多用;知母味兼苦而质润,兼入肾经,泻火之中长于清润,善生津润燥,肺热燥咳、内热骨蒸、消渴、肠燥便秘多用。

4.简述芦根、天花粉的功效的异同点。

答案:芦根、天花粉的共同功效是清热泻火、生津止渇。芦根还能清热除烦、清胃止呕、清热利尿。天花粉还能消肿排脓。

5.简述芦根、淡竹叶的性能、功效的异同点。

答案:芦根、淡竹叶的性味甘寒,同归胃经;芦根甘味大于淡竹叶,主归肺经;淡竹叶味甘淡,主归心经,兼入小肠经;共同功效是清热泻火、除烦、利尿。芦根还善生津止渇、清胃止呕。

6.简述栀子的功效。

答案:栀子入药有生栀子、焦栀子之分。生栀子偏走气分,功能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焦栀子入血分而功偏凉血止血。

7.简述清热燥湿药的含义、药性及功效。

答案:清热药中,燥湿力强,主要用于治疗湿热证的药物,称为清热燥湿药。清热燥湿药性味苦寒,功能清热燥湿,因其苦寒降泄、清热力大,故多并有清热泻火作用。

8.简述黄连酒炙、姜汁炙、吴茱萸水炙的区别。

答案: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多用于目赤肿痛、口疮;姜黄连善清胃热、和胃止呕,多用于寒热互结及湿热中阻之痞满、呕吐;萸黄连善舒肝和胃止呕,多用治肝胃不和之呕吐吞

酸。

9.简述黄芩、黄连、黄柏的性味、功效的异同。

答案:黄芩、黄连、黄柏三药性味苦寒,黄连为苦寒之最,黄柏次之,黄芩较小。三药均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但黄芩偏泻上焦肺火;黄连偏泻中焦胃火,并长于泻心火;黄柏偏泻下焦相火,能除骨蒸。

10.简述龙胆的主治证。

答案:龙胆的主治证是:(1)下焦湿热所致之黄疸、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2)肝胆实火之头痛、目赤耳聋、胁痛口苦;(3)肝经热盛之惊风抽搐。

11.简述苦寒败胃的含义。

答案:苦寒败胃是指药物苦寒性大,一方面燥湿力强,过服易伤胃阴;另一方面清热力大,过服易伤中阳(胃气),故此类药一般用量不宜过大,凡脾胃虚寒、胃阴不足者应慎用。

12.简述黄柏与知母治骨蒸潮热的不同机理。

答案:黄柏、知母均能泻肾火、退骨蒸,治疗阴虚火旺所致骨蒸潮热之证,常相须为用。但黄柏苦寒之性较大,泻相火之力较强,治骨蒸潮热之中,为治标之剂;知母虽苦寒之性较小,但其质润,既能滋阴,又能泻火,治骨蒸潮热之中,为标本兼治之剂。

13.金银花的功效、主治是什么?

答案:金银花的功效是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兼能凉血止痢。主要用治一切痈肿疔疮;外感风热和温病初起以及热毒血痢。金银花又具疏散风热、透营转气之功,故对于温热病邪在卫气营血之各阶段,均可使用。

14.野菊花与菊花均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其性能特点和主治有何不同?

答案:野菊花与菊花为同科植物,均有清热解毒之功,但野菊花苦寒之性尤胜,长于解毒消痈,疮痈疔毒肿痛多用之;而菊花辛散之力较强,长于清热疏风,上焦头目风热多用之。

15.简答白头翁的功效与主治。

答案:白头翁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功效。尤善清胃肠湿热及血分热毒,故为治热

毒血痢之良药;又能解毒凉血消肿,尚可用治疮痈肿毒。

16.射干和山豆根除同可用治热毒蕴结之咽喉肿痛外,二者尚分别具有哪些作用,用于哪些病证?

答案:射干、山豆根均有清热解毒、利咽散结之功,对热毒蕴结所致之咽喉肿痛均为常用药物。除此之外,射干又善清肺火,降气消痰,以平喘止咳,尚可治疗痰盛咳喘;山豆根又能清胃火,故对胃火上炎引起的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等症均可应用。

17.连翘的性能特点与主治有哪些?

答案:连翘味苦,性微寒,归肺、心、小肠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等功效。本品入心经,既能清心火,解疮毒,又能消散痈肿结聚,可用于治疗痈肿疮毒,瘰疬痰核;且长于清心火,散上焦风热,用治风热外感和温病初起。本品苦寒通降,兼有清心利尿之功,亦常用治湿热壅滞所致之热淋涩痛。

18.贯众的功效是什么?使用时应当注意哪些方面?

答案:贯众的功效是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使用本品当注意炮制品的选择。贯众生用偏于清热解毒、杀虫,常用于风热感冒,温毒发斑,痄腮以及多种肠寄生虫病;炒炭则凉血止血力佳,用治血热出血。本品有小毒,用量不宜过大。服用本品时忌油腻。脾胃虚寒者及孕妇慎用。

19.简述青蒿的功效,主治病证。

答案:青蒿具有清透虚热,凉血除蒸,解暑,截疟之功效。常用治温邪伤阴,夜热早凉;阴虚发热,劳热骨蒸;暑热外感,发热口渴;疟疾寒热等证。

20.简述熊胆的药物来源及用法用量。

答案:为动物棕熊或黑熊的干燥胆汁,研细用。现多以活熊导管引流的熊胆汁干燥后入药,称为“熊胆粉”。其使用方法,内服入丸、散,但由于本品有腥苦味,口服易引起呕吐,故宜用胶囊剂,用量为0.25~0.5g;外用适量,调涂患处。

21. 简述熊胆的功效和主治及使用注意。

答案:熊胆具有清热解毒,息风止痉,清肝明目之功效。主要治疗疮痈肿痛,痔疮肿痛,咽喉肿痛等热毒病证;又常用于肝经热盛,热极生风所致的高热惊风、手足抽搐以及肝热目赤肿痛、目生翳障等。本品苦寒,虚寒证当禁用;脾胃虚寒者忌服。

22.简述白花蛇蛇草的功效、主治病证。

答案:白花蛇舌草的功效为清热解毒,利湿通淋。本品常用于痈肿疮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热淋涩痛等症。现代可用治多种癌肿。

23.鸦胆子有哪些功效、主治病证?使用时应注意什么?

答案:鸦胆子的功效是清热解毒,止痢,截疟,腐蚀赘疣,又有燥湿杀虫止痢之效,常用于热毒血痢,也可用治冷积久痢;又可用于各种疟疾,鸡眼赘疣等证。本品有毒,对胃肠道及肝肾均有损害,内服需严格控制剂量,不宜多用久服。内服,0.5~2g,以干龙眼肉包裹或装入胶囊包裹吞服,亦可压去油制成丸剂、片剂服,不宜入煎剂。外用适量,注意用胶布保护好周围正常皮肤,以防止对正常皮肤的刺激。孕妇及小儿慎用。胃肠出血及肝肾病患者,应忌用或慎用。

24.简述拳参的功效与主治。

答案:拳参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镇肝息风。可用治痈肿疔疮瘰疬,毒蛇咬伤;血热妄行所致的吐血、衄血、崩漏等出血证;热病神昏,惊痫抽搐;此外拳参又能凉血止痢,利湿,用于赤痢脓血,湿热泄泻及水肿、小便不利等多种病证。

25.简述重楼的功效与主治。

答案:重楼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之功效。主要适用于痈肿疔疮,咽喉肿痛,毒蛇咬伤等证;对小儿热极生风,手足抽搐有良效;亦常用治外伤出血,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等病证。

26.简述穿心莲的功效与主治。

答案:穿心莲的功效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燥湿。本品苦寒降泄,既能清解肺胃之热毒,又能苦燥大小肠之湿热。常用治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肺热咳喘,肺痈吐脓以及咽喉肿痛,痈肿疮毒,蛇虫咬伤等热毒之证;亦可用治湿热泻痢,热淋涩痛,湿疹瘙痒等湿热之证。

27.简述土茯苓的功用特点。

答案:土茯苓味甘淡渗利,功能解毒,除湿,通利关节,又兼解汞毒,故对梅毒或因梅毒服汞剂中毒而致肢体拘挛、筋骨疼痛者疗效尤佳,为治梅毒的要药。此外,亦可用于湿热所致的热淋、带下、湿疹湿疮、痈肿疮毒等证。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