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简答论述

痈肿疮毒等病证。

玄参性味苦咸寒,清热降泄,入血分而具有清热凉血之功;甘寒能清热生津止渴,故可用治温病热入营血所致之身热夜甚、心烦口渴、斑疹隐隐、舌降脉数以及热陷心包,神昏谵语等病证。

玄参性寒能清热,味甘质润能滋阴生津,故功能清热生津、养阴润燥,入胃经,可用治热病伤阴,津伤便秘证;入肺肾经而治疗肺肾阴虚内热、骨蒸劳嗽。

玄参苦寒能泻火,甘寒能解热毒,咸寒而清热软坚,共奏泻火解毒、软坚散结之功,可用治热毒炽盛所致之目赤咽痛、痰火瘰疬、白喉、痈肿疮毒等病证。

32.结合牡丹皮的药性,试用中医药理论阐述牡丹皮的功效及主治证。

答案:牡丹皮性味苦辛寒,归心、肝、肾经,功能清热凉血、活血祛瘀,主治温毒发斑、血热吐衄、温病伤阴、阴虚发热、夜热早凉、无汗骨蒸及血瘀经闭痛经、跌打伤痛、痈肿疮毒等病证。

牡丹皮性味苦寒,苦能泄,寒能清热,入心肝血分而能清热凉血,善清营分、血分实热,故可用治温病热入营血,迫血妄行所致之发斑、吐血、衄血。

牡丹皮味苦辛能透泄,性寒能清热,入血分而善清透阴分伏热,故可用治温病伤阴,阴虚发热,夜热早凉、无汗骨蒸者。

牡丹皮辛行苦泄,有活血祛瘀之功,又入肝经而可用治血瘀经闭、痛经;籍其活血祛瘀作用,亦可用治跌打伤痛、痈肿疮毒以消肿止痛。

33.结合赤芍的药性,试用中医药理论阐述赤芍的功效及主治证。

答案:赤芍性味苦寒,主归肝经,功能清热凉血、散瘀止痛,主治温毒发斑、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痈肿疮疡、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癥瘕腹痛、跌打伤痛等病证。

赤芍性味苦寒,入肝经血分而能清泻肝火、泄血分郁热而具清热凉血之功,故可用治温热病血热毒盛之发斑、邪热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

赤芍苦寒入肝经而善泻肝火,故可用治肝火上攻之目赤肿痛。

赤芍苦寒入肝经血分,苦能疏泄而有散瘀止痛之效,故可用治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癥瘕腹痛等病证。

此外,赤芍的苦泄散瘀止痛作用,还可用治痈肿疮疡、跌打损伤等瘀滞肿痛。

三、简答题

1.简述泻下药的含义、主要作用及适应证。

答案:凡能引起腹泻,或润滑大肠,促进排便的药物,称为泻下药。主要具有泻下通

便,清热泻火,逐水退肿作用,部分药还兼有解毒,活血祛瘀等作用。适用于大便秘结,胃肠积滞,实热内结及水肿停饮等里实证,部分药还可用于疮痈肿毒及瘀血证。

2.简述大黄的功效。

答案:大黄的功效为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此外,尚可破痰实,通脏腑,降湿浊。

3.比较大黄与芒硝功效的异同点。

答案:相同点:均可泻下攻积,清热。不同点:大黄尚可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芒硝可润燥软坚,外用可消肿。

4.大黄与芒硝均可泻下攻积,但其临床作用有何区别?

答案:两者虽均可泻下攻积,但其中大黄泻下作用较强,能荡涤肠胃,推陈致新,为治疗积滞便秘之要药。又因其苦寒沉降,善能泄热,故实热便秘尤为适宜。而芒硝味咸润燥软坚,对实热积滞,大便燥结者尤为适宜。

5.大黄与巴豆均属泻下药,两者的泻下之力有何区别?

答案:大黄与巴豆虽均属泻下药,且泻下力较强,但大黄性味苦寒,既沉降又泄热,适宜热结便秘;而巴豆性味辛热,能峻下冷积,适宜寒积便秘。

6.简述甘遂、京大戟、芫花三药的用法及使用注意。

答案:① 三药以入丸散为主。② 内服均醋制,以减低毒性。③ 虚弱者及孕妇忌用。④ 不宜与甘草同用。

7.简述巴豆的性能特点及功效。

答案:巴豆辛热,泻下力峻猛,临床上大多制成巴豆霜用,以减低毒性和烈性。具有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外用蚀疮的功用。

8.简述巴豆的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答案:巴豆入丸散服,每次0.1~0.3g。大多制成巴豆霜用,以减低毒性。孕妇及体弱者忌用。不宜与牵牛子同用。

9.甘遂、京大戟、芫花均为峻下逐水药,其作用有何区别?

答案:三者均具有泻下逐饮之效,作用峻猛,常同用治疗水肿、臌胀、胸胁停饮之证。但甘遂作用最强,其次为京大戟,最弱者为芫花。其中甘遂善行经隧之水湿,大戟能泻脏腑之水湿,芫花以泻胸胁水饮,并以祛痰止咳见长。

10.比较火麻仁、郁李仁、决明子三药功效的异同。

答案:三者均具有润肠通便的作用。另外郁李仁可利水消肿,决明子又善于清肝明目。

11.简述芦荟的功效与主治病证。

答案:芦荟具有泻下通便,清肝,杀虫作用,用于热结便秘,烦燥惊痫及小儿疳积。

12.简述牵牛子的功效与使用注意。

答案:牵牛子具有泻下逐水,去积杀虫的功效。孕妇忌用,不宜与巴豆同用。

四、论述题

1.泻下药可分为几类?说明其临床注意事项。

答案:根据泻下药作用的强弱不同,可分为攻下药、润下药及峻下逐水药。

使用泻下药中的攻下药、峻下逐水药时,因其作用峻猛,或具有毒性,易伤正气及脾胃,故年老体虚、脾胃虚弱者当慎用;妇女胎前产后及月经期应当忌用。应用作用较强的泻下药时,当奏效即止,切勿过剂,以免损伤胃气。应用作用峻猛而有毒性的泻下药时,一定要严格炮制法度,控制用量,避免中毒现象发生,确保用药安全。

2.试述攻下药的性能特点及主要适应证。

答案:攻下药大多苦寒沉降,主入胃、大肠经。既有较强的攻下通便作用,又有清热泻火之效。主要适用于大便秘结、燥屎坚结及实热积滞之证。部分药又可用于热病高热神昏,谵语发狂,火热上炎的头痛、目赤以及火热炽盛的吐衄血。

3.试述润下药的性能特点,主要适应证及配伍方法。

答案:润下药物多为植物种子和种仁,含油脂,味甘质润,多入脾、大肠经,能润滑大肠,促使排便而不致峻泻。适用于年老津枯、产后血虚、热病伤津及失血等所致的肠燥津

枯便秘。若热盛津伤而便秘者,配清热养阴药;兼气滞者,配伍行气药;因血虚引起便秘者,可配伍补血药。

4.试述峻下逐水药的性能特点及使用注意。

答案:峻下逐水药物大多苦寒有毒,药力峻猛,服药后能引起剧烈腹泻,有的兼能利尿,使体内潴留的水饮通过二便排出体外,消除肿胀。

本类药攻伐力强,副作用大,易伤正气,临床应用当“中病即止”,不可久服,使用时常配伍补益药以保护正气。体虚者慎用,孕妇忌用。还要注意其炮制、剂量、用法及禁忌。

5.试述大黄的泻下特点及配伍应用。

答案:大黄有较强的泻下作用,能荡涤肠胃,推陈致新,为治疗积滞便秘之要药。又因其苦寒沉降,善能泄热,故实热便秘尤为适宜,常与芒硝、厚朴、枳实配伍。若大黄用量较轻,与火麻仁、杏仁、蜂蜜等润肠药同用,则泻下力缓和,用治热结津亏便秘。若热结而气血不足者配人参、当归等益气养血药;若热结津伤者,配麦冬、生地、玄参等养阴生津药;若脾阳不足,冷积便秘,须与附子,干姜等温里药配伍。

6.试述大黄的药性、功效及应用。

答案:大黄苦寒,主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作用。临床用治积滞便秘,血热吐衄,目赤咽肿,热毒疮疡,烧烫伤,瘀血诸证及湿热痢疾、黄疸、淋证。

7.比较大黄、芒硝功效主治的异同。

答案:两者均属于攻下药,具有泻下攻积的作用,用治积滞便秘。但大黄泻下力较猛,可荡涤肠胃,为治疗积滞便秘之要药,又因其苦寒沉降,故实热便秘尤为适宜。而芒硝味咸润燥软坚,尤宜大便燥结者。另外,大黄可清热泻火,用治火热上炎的吐衄血,目赤咽肿;可凉血解毒,用治热毒疮疡、烧烫伤;可逐瘀通经,用治瘀血诸证,另可导湿热从大便排出,用治湿热蕴结的痢疾、黄疸、淋证等。芒硝外用具有较好的清热消肿作用,用治咽痛、口疮、目赤及疮疡肿痛等。

8.试述巴豆的性能、功能主治及使用注意。

答案:巴豆辛热,有大毒,主归胃、大肠经。具有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外用蚀疮之功,适用于寒积便秘,腹水膨胀,喉痹痰阻及痈肿脓成未溃、疥癣恶疮等。由于该药药性峻猛,且有毒,故孕妇及体弱者忌用;且不宜与牵牛子同用。

9.巴豆性烈,但为何可用于小儿科疾患?

答案:巴豆药性虽峻烈有毒,但制成巴豆霜后,可适当减低其毒性,且峻药轻投,相当成人用量的1/7,以祛除小儿体内痰食积滞,故可用于小儿痰壅、乳食停积甚则惊悸者。

三、简答题

1.简述袪风湿药的含义、药性与功效。

答案:凡以祛除风寒湿邪,治疗风湿痹证为主的药物,称为袪风湿药。本类药物味多辛苦,性或温或凉,能祛除留着于肌肉、经络、筋骨的风湿之邪,有的还兼有散寒、舒筋、通络、止痛,活血或补肝肾等功效。

2.简述威灵仙的功效及使用注意。

答案:威灵仙的功效是袪风湿,通络止痛,消骨鲠。还有消痰逐饮的作用。本品辛散走窜,气血虚弱者慎服。

3.木瓜的功效有哪些?

答案:木瓜的功效是舒筋活络,化湿和胃。另有消食和生津止渴作用。

4.写出袪风湿药中具有利水作用的药物。

答案:袪风湿药中具有利水功效的药物有防己、五加皮、青风藤、路路通。

5.试比较五加皮与桑寄生功效的异同。

答案:五加皮与桑寄生均有袪风湿,补肝肾,强筋骨的功效。五加皮又能利水,桑寄生又能安胎。

6.试述独活与羌活共同的功效。

答案:独活与羌活共同的功效是袪风湿,止痛,解表。

7.简述雷公藤内服的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

答案:雷公藤内服的用法用量是:煎服,10~25g(带根皮者减量),文火煎1~2小时;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