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增加了 70 个核苷酸,使图乙序列中出现终止密码(终止密码有 变基因转录的 mRNA 中,终止密码为 【答案】(1)尿素
酚红
UAG 、UGA 和 UAA )。突
个氨基酸。
,突变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含
1.75 红 (2)稀释涂布平板法 少 (3)UGA 115
26.(2016 北京卷 .30)(18 分)研究植物激素作用机制常使用突变体作为实验材料,通过化学 方法处理萌动的拟南芥种子可获得大量突变体。 ( 1)若诱变后某植株出现一个新形状, 可通过 如果子代仍出现该突变性状, 则说明该植株可能携带
交判断该形状是否可以遗传, 性突变基因, 根据子代
,可判断该突变是否为单基因突变。
( 2)经大量研究,探明了野生型拟南芥中乙烯的作用途径,简图如下。
由图可知, R 蛋白具有结合乙烯和调节酶 T 活性两种功能,乙烯与 结合后,
酶 T 的活性 ,不能催化 E 蛋白磷酸化,导致 E 蛋白被剪切,剪切产物进入细
胞核,可调节乙烯相应基因的表达,植株表现有乙烯生理反应。
( 3)酶 T 活性丧失的纯合突变体 ( 1#)在无乙烯的条件下出现 (填 “有 ”或“无”)
乙烯生理反应的表现型, 1#与野生型杂交,在无乙烯的条件下, F1 的表现型与野生型相同。 请结合上图从分子水平解释 F1 出现这种表现型的原因: 。
( 4) R 蛋白上乙烯结合位点突变的纯合体( 2#)仅丧失了与乙烯结合的功能。请判断在有乙 烯的条件下,该突变基因相对于野生型基因的显隐性,并结合乙烯作用途径陈述理由:
。
R 蛋白发生了与 2#相同的突变,则
( 5)番茄中也存在与拟南芥相似的乙烯作用途径,若番茄 这种植株的果实成熟期会 【答案】 自
。
显 表现型的分离比 被抑制
T,最终阻断乙烯作用途径
R 蛋白 有
杂合子有野生型基因,可产生有活性的酶
2#与野生型杂交, F1 中突变基因表达的 R 蛋白不能与乙烯结合,导致酶 T 持续有活性,阻断
乙烯作用途径,表现为无乙烯生理反应,其表现型与 推迟
2#一致,因此突变基因为显性
的性状分离比为 3:1,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若为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则杂合子 自交后代不会出现 3:1 的性状分离比。
27.(2016 上海卷 .一)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多样性的问题。 (9 分) 图 11 显示太平洋某部分岛屿上几种鸟类的分布及迁徙情况。图 的等位基因频率与代数的关系,其中 n 代表种群的个体数。
12 显示其中的 S 鸟不同种群
31.图 11 显示,相对于 X 岛, Y 岛上的鸟 多样性减小。
32.S 鸟有黑羽( AA )、杂羽( Aa)、灰羽( aa)三种表现型,当 S 鸟迁至 Y 岛后,在随机交配 产生的后代中统计发现灰羽个体只占 1%, Y 岛 S 鸟种群中 A 基因的频率为 估算 Y 岛 S 鸟密度的调查方法一般采用 发现源于
。
。 33.经过多个阶段的迁移,在各岛上
。
(多选)。
S 鸟的 14 种鸟,此类现象称为 34.据图 12 判断,随着繁殖代数的增加,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群体越小,某些基因消失的几率越大 B. 群体越小,种群基因越偏离原始种群 C.群体越大,种群遗传多样性越易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