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江苏省邗江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选修)试题(解析版)

江苏省邗江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

期中考试(选修)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

1.有学者在评价中国古代某思想学派时指出:“它虽然反经验知识,反社会,甚至反对现实人生的种种欲望,但它并不是虚无主义,它只是借‘反’的方式揭示另一种智慧”。这里是在评价 A. 儒家 B. 道家 C. 墨家 D. 法家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反经验知识,反社会,甚至反对现实人生的种种欲望”反映了齐一的观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种思想是道家的思想。所以应选B。

2. 2011年10月1日,中国古代先贤孔子行教画像以全新“作揖行礼”的动画形式亮相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将中华文化的谦谦君子之风传递给世界。与孔子这一形象所代表的理念相吻合的是

A. “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 B. “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 C.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 D.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孔子的思想主张,A项是墨子思想,B项是法家思想,C项是孔子思想,D项是道家思想,故本题答

案选C项。

3.出生于安徽蒙城的庄子,“尝为蒙漆园吏,后弃官隐居,编织草鞋、濮垂钓。楚威王厚礼延请,许其为相,庄嘲而不纳,终身不仕”。庄子“终身不仕”的决定与他的哪一思想理念有关

A. 主政者,当以民为本 B. 相互关爱,反对战争 C. 君主无为而治 D. 崇尚自然,清静无为 【答案】D

【解析】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终身不仕”的决定体现了庄子崇尚自然,清静无为的思想主张,D正确;A是儒家思想,B是墨家的思想,不符合庄子,排除AB;庄子“终身不仕”与君主无为而治无关,排除C。

4.“天理”在朱熹的哲学思想中包含道理、规律、秩序、准则、规定性,“天理”既是天之大理,又是物之小理,还是人之道理的观念系统。现在有人做了坏事,仍被称为“伤天害理”或“天理难容”。朱熹认为要想知道“天理”何在,必须 A. 内心反省 B. 考察事物 C. 消灭私欲 D. 遵守三纲五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是问探寻“天理”的方法,程朱理学提出了“格物致知”的认识论,即“考察事物”,故B项正确。心学强调内心反省,与程朱理学不符,排除A。朱熹主张格物致知以求理,而不是消灭私欲,排除C。朱熹主张格物致知以求理,而不是遵守三纲五常,排除D。

5.据史料记载,明朝海瑞五岁的女儿因为从男性家僮手中接了一块饼吃,便被海瑞认为犯了“男女授受不亲”的大防,最终被饿死。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海瑞治家的严谨态度 B. 古人严格的道德自律精神 C. 理学对人性的摧残

D. 理学是当时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明朝时期理学成为官方哲学,材料反映了理学的消极影响,体现了其摧残人性的一面,C正确;AB两项不是材料信息无关反映的本质,排除;D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

6.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之《置相》中发出了“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的感慨,主张恢复宰相制度,提高宰相地位。这突出表明黄宗羲 A. 主张限制君主权力 B. 倡导“天下为主,君为客” C. 希望健全中央机构 D. 否定君主制度的合理性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有明之无善治,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和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主张恢复宰相制度,提高宰相地位限制君主权力,A正确;材料没有体现黄宗羲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排除B;希望健全中央机构与主张恢复宰相制度无关,排除C;材料体现黄宗羲主张限制君主权力,没有否定君主制度的合理性,排除D。所以选A

7.英国学者李约瑟在评论东汉数学著作《九章算术》时说:“从它的社会根源来看,它与官僚政府组织有密切联系,并且专门致力于统治官员所要解决的问题,土地丈量、谷仓容积、堤坝和河渠的修建、税收、兑换率……‘为数学而数学’的场合极少。”由此可见我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是 A. 重实用 B. 重理论 C. 重逻辑推理 D. 重实验 【答案】A

【解析】由“专门致力于统治官员所要解决的问题,土地丈量、谷仓容积、堤坝和河渠的修建”可看出中国古代科技重实用的特点,故A项正确;B项重理论材料中没有体现;CD项不符合中国科技的特点,是近代西方科技的特点。

8.新媒体作为一种媒体形态和传播载体实质上是一种将时间和空间消解于无形且表现出极强的交互性的信息传播方式。新媒体的表现形式也五花八门如电子书、手机报刊、网络出版物、手机网站、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