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中国教育简史》2027-2028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22分)
1.“____”是对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
2.孔子招收学生的原则是____
3.“教育”、“学校”的概念最早都是出于____书。 4.苏湖教法是____创立的,它的基本形式是____ 5.王充把培养目标分为四个层次,理想的培养目标是____ 6.元代除普通国子学外,还有____国子学和____国子学。 7.王守仁提出____的教育目的和____的道德修养原则。
8.中国第一所官方举办的近代新式学校——京师同文馆,名义上隶属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实际上由英国人____操纵,美国传教士____任总教习。
9.《劝学篇》是____所著,其中内篇宗旨是____,外篇宗旨是____ 10.幼儿教育机构,清末学制中称为____,1922年学制中称为____。
11.受美国实用主义思潮的影响,中国引进了____和____两种教学方法。此外,____制也开始介绍到中国。
12.中央苏区最著名的教育家是____。
13.____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培养农运干部的学校。 二、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18分)
1.豫时孙摩 2.鸿都门学 3.留法勤工俭学运动 三、简答(每题15分,共30分)
1.九品中正制对教育有何影响? 2.简述朱子读书法的基本内容。 四、论述题(30分,二选一)
1.为什么科举制度必须废除?简述废除科举制度的过程。 2.论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的渊源、主要观点及意义。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一、填空(每空1分,共22分)
1.学在官府 2.有教无类 3.《孟子》 4.胡瑗 分斋教学 5.鸿儒 6.蒙古 回回 7.致良知 知行合一 8.赫德 丁韪良
9.张之洞 正人心(或中学为体) 开风气(或西学为用) 10.蒙养院 幼稚园
11.设计教学法 道尔顿制 文纳特卡 12.徐特立 13.农民运动讲习所
二、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18分)
1.豫时孙摩
是《学记》中提出的四个教育原则(2分)。“豫”是预防,即在不良行为尚未出现时就要加以预防。“时”是及时,即要抓住最适宜的时机进行相应教育。“孙”是循序,即要依照一定次序开展教育。“摩”是观摩,即相互观摩,取长补短。(四项各1分)
2.鸿都门学
创设于东汉灵帝光和元年(公元178年),因校址位于洛阳鸿都门而得此名(3分)。它讲求辞赋、小说、绘画、书法等,是中国第一所文学艺术专科学校(2分),在教育史上具有开专科学校先河的意义(1分)。
3.留法勤工俭学运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战后期间,中国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开展起
来。其目的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文明和科学技术,以此来富国强兵(3分)。“五四”以后,由于一批早期共产主义者的参加,勤工俭学运动的性质和内容产生了变化,规模也扩大了(2分)。不仅造就了中国共产党的一批早期无产阶级革命家,对中国教育也有深远影响(1分)。 三、简答(每题15分,共30分) 1.九品中正制对教育有何影响?
曹魏初期,多数中正符合“德充才盛”或“贤有识鉴”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东汉以来州郡名士操纵舆论、左右选举的局面,中央加强了对选举权的控制,国家也能得到一
些有用之才(5分)。但是自魏末晋初,世家大族的势力日益膨胀,中正官职几乎全部被朝廷的大世族所把持,致使九品中正制偏离了选拔人才的方向,逐渐蜕变成门阀世族的政治工具(5分)。九品中正制演变成以家世品评士人唯一标准的贵族化制度,以至“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这样就堵塞了寒门士子的仕进之路,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了严重的挫伤,而那些门阀世族子弟也不屑学习,这就严重地影响了当时的学校教育。这是九品中正制的消极作用。(5分)
2.简述朱子读书法的基本内容。
其一,循序渐进:读书要按照首尾篇章的顺序依次阅读,必须在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的基础上,领会经典的思想内容。其二,熟读精思:阅读正文,记住注解,要做到熟读成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刻理解经典的内在含义及思想的真谛。其三,虚心涵泳:读书应当虚心静虑,不可先抱有成见,而应该虚怀若谷,以客观公允的态度平心取舍,同时要反复玩索、体会书中的旨趣。其四,切己体察:读书不仅是要从书本上获得知识、寻求义理,还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反求诸己。其五,着紧用力:读书学习不可松懈,一定要持续努力,发奋进取。其六,居敬持志:读书要专静纯一,要抱有远大的志向。(前四点各3分,后二点各1.5分) 四、论述题(30分,二选一)
1.为什么科举制度必须废除?简述废除科举制度的过程。
科举与传统教育密不可分,实际上是传统教育的“指挥棒”。因此,当近代中国教育发生根本性变革时,它与旧的科举制度的矛盾必然激化。一方面,在深刻的民族危机和清王朝统治危机下,专攻儒家经史之学、靠考八股文由科举出身的旧式士大夫官僚毫无应付能力;另一方面,新式学校虽然培养出一批有实学的人才,但旧的科举制度仍是八股文取士,新学人才不能与科举接轨,就没有做官的“正途”出身,必然损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限制了新式学校的发展,所以,旧的科举制度是教育改革的一个主要障碍(14分)。
清政府彻底败于八国联军之后,新学制的制定和旧科举的废除提上议事日程。最初,当局是想通过递减科举取士的中额、递增学堂取士的名额来逐步取消科举。1905年,张之洞、袁世凯等六名地方督抚联名上奏,要求立即停止科举,以促进学校的广泛发展。清政府不得不采纳了这一建议,规定从1906年起,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存在于中国一千三百年之久的科举制度,终被送进了历史的博物馆(11分)。
基本分共5分,凡是回答有离题现象,思路和条理不够清楚,以及阐述偏于简略,均酌情扣分。
2.论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的渊源、主要观点及意义。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与传统的旧教育相对立的,并且是针对传统教育的弊病提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