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文化的进程与差异

筑艺术提供了不同的可能性。不同的建筑材料,不同的社会功用,使得中国和西方的古典建筑有了不同的“艺术语言”。不同的语言,表达着不同的思想,流露出不同的情感;不同的建筑,承载着不同的文化,体现着不同的信念。

从服饰礼仪来说,东方服饰会令人们想起来雍容华贵的唐装,含蓄隽永的旗袍。而对于西方服饰文化我们却知之甚少,能想到的除了近代的服装,便是中世纪欧洲隆重华丽的贵族服饰,其实中西服饰文化的差异并不如此简单,一个民族的服饰特点渗透着一个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中西服饰经过千年的历史沉淀,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貌和体系。

在外形特征上讲,中国传统服装的外形强调纵向感觉,常用下垂的线条,过手的长袖和筒形的袍裙。纵向的装饰手法是着装人体显得修长。服装外型的修长感是对东方人较为矮小的身材之弥补,在感官上产生视错觉,在比例上达到完美,和谐。平顺的服饰外形与中国人脸部柔和的轮廓线条相称。而西洋古典服装的外形强调横向感觉,常采用横向扩张的肩部轮廓,膨胀的袖型庞大的裙撑,重叠的花边等,使服装线条产生夸张和向外放射的效果。西洋服装的外型特点与西方人的热情奔放的气质,起伏明显的脸部轮廓以及比东方人高大挺拔的体型相适应。

随着世界全球化不断加快步伐,经济、文化高速碰撞融合的大背景下,西方文化大量涌进中国,我们应认清中西礼仪文化的差异,将二者有效的融合,方能建立适合中国当代社会的礼仪文化体系,达到和谐社会的理想中西文化的差异。 三、

中西文化交流

东西方之间的往来,特别是中国与欧洲之间的往来,早在郑和下西洋之前就开始了。元代时的意大利威尼斯人马可波罗算是当时有代表性的人物。据有关文献研究马可波罗随父亲和叔叔于公元1275年来到中国,在元上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受到忽必烈的接见,在中国生活达70年,回国后因战争被俘,被投入热那亚监狱,在狱中向难友鲁斯蒂谦诺讲述了他在东方的游历和见闻,这便是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这是有史以来有西方人撰写的详细介绍中国的第一部著作。当然,也有人怀疑马可波罗是否来过中国,但书中绝大部分的记述还是与当时的情况相符合的。因此,我们不能否认马可波罗的巨大贡献。

明代郑和下西洋之后,中国的船队及其造船技术使阿拉伯航海节目木为之一新,同时也轰动了来往于亚欧之间的威尼斯商人,以致对欧洲的船舶设计产生了一种新的

6

启示,造成了后来哥伦布和麦哲伦的航海事迹。欧洲殖民者因此而开始了对东方的殖民扩张,罗马教皇借助葡萄干,西班牙的炮舰,组织耶稣会,派遣传教士,加紧对东方扩展宗教势力。西方的科学技术及其思想就随着传教士的东行而传到中国来了。

西方各国来华的传教士,以传教为其根本目的,但他们为了传教,也努力学习中国语言文字和典籍,了解中国社会,顺应中国风俗,从而也受到中国文化的熏陶。在这样一个前提下,他们开始想欧洲,向他们的国家,提供中国的更真实的信息,介绍中国文化。利玛窦首先于1593年将四书译成拉丁文;1626年,法国人金尼阁又将五经译成拉丁文,在杭州刊印。其后,比利时人柏应理于1687年在巴黎出版《中国的哲学家孔子》,等等。 四、

了解礼仪和保护我国的传统礼仪

1、认识礼仪

礼仪是一种文化,是文化就有纵向的传承和横向的借鉴与融合。人无理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一个礼仪缺乏的社会,往往是不成熟的社会。而一个礼仪标准不太统一甚至互相矛盾的社会,往往是一个不和谐的社会。礼仪,是整个社会文明的基础,是社会文明最直接最全面的表现方式。创建和谐社会必须先从礼仪开始。

2、如何保护中华民族传统礼仪

中国今天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无论是物质,精神,文化各个方面,都急迫的需要一套完整而合理的价值观进行统一。

现如今,在中西礼仪文化的融合过程中,中国人未免盲目热衷于西方,不自觉中陷入误区:拿西方的礼仪教育的重点集中在操作层面。

所以要保护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遭受西方各国“强势文化”的冲击下,中华文化既要求同存异,又要兼收并蓄。在文化交往中既要与其他各国的文化和睦相处,又要吸收、借鉴其他各国文化中的积极成分,同时必须坚持文化发展的独立自主性。这样,在我们全面认识祖国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来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主义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让中华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续写更加壮丽的篇章。

7

五、 我们在学习和借鉴外国文化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具体分析西方文化真正做到择其优而祛其弊。

2、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充分保持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和独立性,努力实现西方文化的中国化。

3、要坚持从现阶段实际出发,为现阶段任务服务的原则。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更要看到我们的差距和不足,从而以博大的胸襟,积极的态度,开展对外经济文化的合作与交流,学习外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科学管理经验和进步文化成果,以服务和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六、

认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我们民族历经沧桑,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灿烂的中华文明,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传统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很好地继承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要认真研究和汲取营养,发展自己。我们讲继承,讲借鉴,目的是通过继承和借鉴,使民族传统文化,外来文化的精华,同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在新的实践基础上不断创新,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既体现时代精神,又保持民族的特色。 七、

我们的建议:

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可能摒弃传统而从头开始,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

在文化创新过程中,我们既要积极主动地与西方文化交流,融合,又要不断对中华民族文化进行继承,创新,这是对中华文化保持旺盛生命里的关键。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世界各种文化加速撞击,交流和融合,将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对于我国文化发展来说,无疑是一种难得的机遇,因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要想得到长足的发展,最终是不能离开人类文明的共同优秀成果的滋养的。所以,我们在建设先进文化过程中,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积极推进中外文化特别是中西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8

「调查心得」

我深深地感受到团结的力量是伟大的,“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如果一个团队失去了团队精神,这个团队将会像一团散沙。

——王建军

当团队贡献出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是每一位组员应尽的责任,团队是一个整体,个体的利益与团队的利益是相互依存的。

——关保强

我们要坚持不懈,对于前方的困难无所畏惧,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把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做到最好!

——卢扬

在完成调查报告的过程中,我们经历了重重阻碍,每一位组员都本着一种认真的态度,在困难面前并没有被吓倒,我们要继续努力!

——徐晓媛

根据这次调查活动我发现:不管做什么事都要与同伴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为共同的任务而奉献自己微薄之力。

——谢彩玲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我们长时间的调查,我们学到了很多的知识,明白做任何事有付出总有回报的。

——李晓花

附件1:调查问卷 卷首语:

您好,我们是朔州市二中0808班的学生,现在正在作“中西方文化的进程与差异”的相关调查,希望您可以配合我们的调查。请您在下面每一道题目的选项中,将您认为最合适的答案,打上“√”

9

1、您喜欢的打招呼方式

A. 吃了吗? B. Hello C.今天天气不错啊! D.上哪呢?

2、您喜欢西方的礼仪方式还是中方的礼仪方式? A. 西方的 B.中方的 C.一样 D.无所谓

3、您认为是西式婚礼好,还是“中式”婚礼好? A. 西式 B. 中式 C.一样 D.无所谓

4、您对饮食的要求

A. 营养 B. 好吃 C.好看 D.既好吃又好看

5、您的宗教信仰

A. 佛教 B. 道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E.无信仰

6、您距地中西建筑差异与哪些因素有关

A. 地理位置 B. 政治制度 C.气候差异 D.其他

7、您喜欢的建筑风格

A. 希腊式 B. 哥特式 C.罗马式 D.拜占庭式 E.巴洛克式

8、您的思维方式

A.感性思维 B. 逻辑思维 C.理性思维 D.习惯形象思维

9、您认同的教育方式

A. 批评教育 B. 因材施教 C.鼓励教育

10、您欣赏的课堂方式

A.轻松自然 B. 说教和灌输 C.散漫放肆

10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