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片机的秒表系统设计

.

1 绪论

1.1 设计意义及主要思路

当今时代,是一个新技术层出不穷的时代。在电子领域,尤其是自动化智能控制领域,传统的分立元件或数字逻辑电路构成的控制系统正以前所未见的速度被单片机智能控制系统所取代。单片机具有体积小、功能强、成本低、应用面广等优点,可以说,智能控制与自动控制的核心就是单片机。单片机的出现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由于单片机的集成度高、功能强,通用性好,特别是它具有体积下、重量轻、能耗低、价格便宜等优点,使单片机迅速得到推广应用,目前已成为测量控制应用系统中的优选机种和新电子产品的关键部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现代生产力的提高,各种竞技体育都在追求更高, 更快,更强,而唯有精确的时钟才能反应出竞技体育的准度与精度。

数字化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它几乎取代了传统的机械时钟,使得其准确度更高、实用性更强。

单片机又称单片微控制器,就是把一个计算机系统集成到一个芯片上。它完整地包含了计算机内部的CPU(运算器、控制器)、程序存储器(相当于计算机的硬盘)、数据存储器(相当于计算机的内存)、输入输出端口等。虽然它的运算速度无法和计算机相比,但在一些实际的控制应用场合已经足够使用了。而且它的价格很便宜,启动速度快(2μS),运行稳定,而且型号齐全,能够适应各种要求,所以广泛应用在民用电器和工业生产中,如洗衣机、电饭煲、微波炉、豆浆机、热水器、电冰箱、手机、电视机等,还有很多能够适合恶劣环境的的单片机在工业生产中用于过程控制。

用AT89C51设计一个秒表,该秒表可显示0.0~59.9秒的时间,进行相应的单片机硬件电路的设计并进行软件编程利用单片机定时器/计数器中断设计秒表,从而实现秒、十分之一秒的计时。综合运用所学的《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理论知识,通过实践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具备设计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能力。通过本次系统设计加深对单片机掌握定时器、外部中断的设置和编程原理的全面认识复习和掌握。

本设计系统利用单片机的定时器/计数器定时和记数的原理,采用proteus仿真软件来模拟实现。模拟利用AT89C51单片机、LED数码管以及控件来控制秒表的计数以及计位。其中有三位数码管用来显示数据,显示秒(两位)和十分之一秒,十分之一秒的数码管计数从0~9,满十进一后显示秒的数码管的数字加一,并且十分之一秒显示清零重新从零计数。计秒数码管采用三位的数码管,当计数超过范围是所有数码

.

管全部清零重新计数。

本设计是一个利用单片机控制的多功能秒表系统,它是基于51系列的单片机进行的系统设计。它采用AT89C51单片机为中心器件,利用其定时器/计数器定时和记数的原理,结合显示电路、电源电路、LED数码管以及键盘电路来设计计时器。将软、硬件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系统能够实现四位LED显示,最大显示时间为59.9秒,每毫秒自动加1,有开始、暂停、复位按键。其突出的优点是:体积小、场外作业、功耗最低、宜用电池作为电源、硬件结构紧凑、简单和软件设计灵活。 1.2 单片机在中国的发展

中国使用单片机的历史只有短短的30年,在初始的短短五年时间里,发展极为迅速。纵观我们现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从导弹的导航装置,到飞机上各种仪表的控制,从计算机的网络通讯与数据传输,到工业自动化过程的实时控制和数据处理,以及我们生活中广泛使用的各种智能IC卡、电子宠物等,这些都离不开单片机。以前没有单片机时,这些东西也能做,但是只能使用复杂的模拟电路,然而这样做出来的产品不仅体积大,而且成本高,并且由于长期使用,元器件不断老化,控制的精度自然也会达不到标准。在单片机产生后,我们就将控制这些东西变为智能化了,我们只需要在单片机外围接一点简单的接口电路,核心部分只是由人为的写入程序来完成。这样产品的体积变小了,成本也降低了,长期使用也不会担心精度达不到了。所以,它的魔力不仅是在现在,在将来将会有更多的人来接受它、使用它。据统计,我国的单片机年容量已达3亿片,且每年以大约20%的速度增长,但相对于世界市场我国的占有率还不到1%。特别是沿海地区的玩具厂等生产产品多数用到单片机,并不断地辐射向内地。所以,学习单片机在我国是有着广阔前景的。 1.3 单片机秒表系统设计目的

(1) 利用单片机定时器/计数器中断设计秒表,从而实现秒、十分之一秒的计时。

(2) 综合运用所学的《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理论知识,通过实践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具备设计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能力。

(3) 通过本次系统设计加深对单片机掌握定时器、外部中断的设置和编程原理的全面认识复习和掌握,对单片机实际的应用作进一步的了解。

(4) 通过本次系统设计,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认识单片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广泛性,实用性。

.

2 系统总体方案及硬件设计

2.1 系统总体方案

本系统采用AT89C51单片机为中心器件,利用其定时器/计数器定时和记数的原理,如图2-1所示,结合硬件电路如复位电路,晶振电路,显示电路,以及一些按键电路等来设计计时器,将软、硬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其中软件系统采用汇编语言编写程序,包括显示程序,计数程序,中断,硬件系统利用PROTEUS强大的功能来实现,简单且易于观察,在仿真中就可以观察到实际的工作状态。

图2-1 系统电路原理图

晶振电路 单 显示电路 片 复位电路 键盘电路 机 2.2 设计思路

这次的试验要求进行计时并且在数码管上显示时间,先要基本了解硬件内在结构,确定用P2并行端口进行数码管控制输入,使用P1.6,P1.5,P1.4进行选择0.1秒位,秒位,十位秒位,以P3.0为开始控制,P3.1为停止控制,P3.2为清零控制。

本次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是要求借助AT89C51单片机做出一个0-59.9s的秒表从十位秒到0.1位秒数这些计时的位数是存在一个内嵌的结构,就是0.1秒位满足条件然后进行跳位使秒位加一的过程,当0.1s到0.9s时该位自动清零并且秒位加一,秒位达到9时也自动清零并向十秒位加一。当计数超过范围是所有数码管全部清零重新计数。其次开始控制,停止控制,清零控制等功能,我们采用喇叭进行提示,该信号由P1.0输出由7406非门与外加电源驱动,通过一个延时子程序加以控制。最后就是

.

根据硬件的条件进行编程,要求软硬件相互兼容。这也是设计的关键之处。因此需查阅相关书籍。 2.3 设计要求

本设计是基于单片机的秒表系统设计,它的具体要求有以下几点: (1)用单片机AT89C51实现; (2)以0.1秒为最小单位进行显示;

(3)秒表量程为0.0-59.9秒,用LED显示; (4)有清零、开始、停止功能、每到一秒有声音提示。 2.4 AT89C51单片机简介

AT89C51是一种低功耗、高性能的片内含有4KB快闪可编程/擦除只读存储器(FPEROM-Flash Programmable and Eraseable Read Only Memory)的8位CMOS微控制器,使用高密度、非易失存储技术制造,并且与89C51引脚和指令系统完全兼容。引脚如图2-2所示。

图2-2 单片机引脚分布图

图2-2所示的单片机是引脚双列直插封装方式,电源引脚40脚与接地脚20。P0口作输入口使用时,应先向锁存器写入1。P1口是一个带有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端口。P1的输出缓存可驱动4个TTL输入。P2口是一个带有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端口。P3口也是一个带有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端口,P3端口还

.

用于一些复用功能。

AT89C51单片机主要由下面几个部分组成:1个8位中央处理单元(CPU)、片内Flash存储器、片内RAM、4个8位的双向可寻址I/O口、1个全双工UART(通用异步接收发送器)的串行接口、2个16位的定时器/计数器、多个优先级的嵌套中断结构,以及一个片内振荡器和时钟电路。在AT89C51单片机结构中,最显著的特点是内部含有Flash存储器,而在其他方面的结构,则和Inter公司的8051的结构没有太大的区别。 2.4.1 主要性能

(1) 与MCS-51 兼容。

(2) 4K字节可编程闪烁存储器。 寿命:1000次写/擦循环; 数据保留时间:10年。 (3) 全静态工作:0Hz-24Hz。 (4) 三级程序存储器锁定。 (5) 128*8位内部RAM。 (6) 32可编程I/O线。 (7) 两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 (8) 6个中断源。 (9) 可编程串行通道。 (10) 片内振荡器和时钟电路。 2.4.2 引脚功能说明 VCC:供电电压。 VSS:接地。

P0口:P0口为一个8位漏级开路双向I/O口,每脚可吸收8个TTL门电流。当P1口的管脚第一次写1时,被定义为高阻输入。P0能够用于外部程序数据存储器,它可以被定义为数据/地址的低八位。在FIASH编程时,P0 口作为原码输入口,当FIASH进行校验时,P0输出原码,此时P0外部必须被拉高。

P1口:P1口是一个内部提供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1口缓冲器能接收输出4TTL门电流。P1口管脚写入1后,被内部上拉为高,可用作输入,P1口被外部下拉为低电平时,将输出电流,这是由于内部上拉的缘故。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