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者的收入大大减少。那么,土豆的市场需求量不仅不会减少,而且会增加。如果一些人由此得出土豆是吉芬商品,其需求量与价格正相关的结论,显然是犯了不能假定其他条件不变这个思维错误。
有些人认为,既然整体是由众多个体组成的,那么有利于个体或局部的事情,也一定有利于整体。这种思维所犯的错误,被称为合成谬误。总体不等于局部的机械的加总,因此,有利于局部的事情不一定有利于总体。例如,在一个国家中,一位经济主体获得更多的货币,他的境况肯定会改善。但如果所有的经济主体都获得了更多的货币,就会发生通货膨胀,整个社会的境况不仅得不到改善,甚至将变得更糟。
第二章 需求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b; 4.a; 5.b; 6.d; 7.c; 8.a; 9.c; 10.d; 11.a; 12.c; 13.c; 14.c; 15.c。
二、名词解释
1.需求: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2.供给: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3.均衡价格:指某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市场价格。 4.需求价格弹性:指某种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与该商品价格的变动率之比,用来衡量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
5.需求收入弹性:指某种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与消费者收入的变动率之比,用来衡量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映程度。
6.需求交叉价格弹性:指某种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与另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动率之比,用来衡量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
7.供给价格弹性:指某种商品供给量的变动率与该商品价格的变动率之比,用来衡量某种商品的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
8.恩格尔定律:指在一个国家或一个家庭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降低。
9.支持价格:指政府规定的某种产品高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最低价格。 10.限制价格:指政府规定的某种产品低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最低价格。
13
三、简答题
1.答:需求的变动,是指当商品自身价格不变时,其他影响需求的因素变化所引起消费者对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移动。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当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不变时,商品自身价格的变动所引起消费者对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沿着同一条需求曲线移动。 2.答:需求价格弹性与厂商总收益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1)当Edp>1时,即需求富有弹性时,厂商的销售收入与价格呈负相关,即它随价格的提高而减少,随价格的降低而增加。
(2)当Edp=1时,厂商的销售收入与价格没有关系。这是因为当Ed=1时,厂商变动价格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率和价格的变动率是相等的,因此当厂商降价或涨价时,其总收益不变。
(3)当Edp<1 时,即需求缺乏弹性时,厂商的销售收入与价格呈正相关,即它随价格的提高而增加,随价格的降低而减少。
(4)当Edp=0 时,降价使厂商销售收入同比例于价格的下降而减少,涨价使厂商销售收入同比例与价格的上升而增加。
(5)当Edp=∞时,既定价格下,厂商销售收入可以随着销售量的增加而无限增加。因此,厂商不会降价,涨价收益会减少为零。
3.答:农民在农产品上收入的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农产品的产量及其价格,是二者的乘积。但这两个变量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其关联性由一条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来决定。一般来说,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即两者负相关。 “谷贱伤农”是农民丰收了,农产品产量增加,但农产品价格却下降了,那么农民的收入究竟是增加还是减少,就取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