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李峰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专业学院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合作导师 论文题目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一)选题背景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步伐不断加快,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许多企业为赢得竞争纷纷采取成本领先的经营策略。人工成本作为企业(或雇主)因雇佣劳动力而发生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在企业成本支出中占有较大比重。在目前金融风暴向实体经济蔓延的大背景下,建立并完善企业人工成本的分析与控制体系,不仅有助于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增强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还可以维护企业与员工的根本利益。 成本管理并不是一个新鲜话题,成本的优势可以通过产品的价格转化为市场优势,这是企业经营管理者所共识的道理。但是目前我国多数企业没有完整的人工成本管理体系,而且在人工成本控制的方法探索上一直停滞不前。人工成本控制是在当代经济全球化,企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提出的新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它是把传统会计角度的定量分析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角度的定性分析相结合的一种控制方法。这种理念的实质是通过对劳动力资源投入产出效益的管理来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性。有效的人工成本控制对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市场经济的竞争要求企业发挥人工成本的最大效能,因此合理的控制企业人工成本可以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提高人工成本的投入产出效益,同时也能够提升企业的人力资本。此外,它还有利于企业搞好企业劳资关系,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力。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已经把企业人工成本投入升华到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更加注重企业中“人”的要素,这样就需要企业动态中去把握人工成本。 当前,市场经济形势千变万化,竞争日趋激烈。对于任何企业来说,都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以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改革经营理念,拓宽经营思路,加强内部管理。而在诸多的内部管理措施中,努力降低企业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已成为企业追求的有效目标,因而与此要求相对应的人工成本管理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商学分院 李峰 陈云娟 专业 学号 职称 职称 财务管理 08657145 副教授 企业人工成本评估指标体系构建与运用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二)选题意义 随着生产经营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福利范围的不断扩大,人工成本指标已经成为宏观经济调控中的重要参考指标,是考察企业微观经济效益的重要参数,是关系到企业多方位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的重要因素,是国家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 1 理论意义 在经济研究领域,已经有不少专家学者对于企业人工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一定的研究,同时也提出不少相应对策。我选择这方面作为研究,希望能够在研究的同时,通过寻找相关文献并结合目前国家的政策,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整合,提出自己的观点,对企业经营者如何进行成本管理提供一些帮助,希望可以引起更多的经营者思考。这不仅对于今后的工作还是创业都有很好的借鉴。同时,通过研究,有利于企业在进行人工成本管理决策时考虑更多的因素。 2 现实意义 人工成本是劳动和社会保险统计指标中国际间可比性较强的一个指标,因为它反映的是综合费用支出,反映出的是用人费用支出的全部内容,世界各国都是基本一致的。人工成本统计数据,尤其是国家和地区间的人工成本数据的比较,对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投资者可以根据人工成本高低,判断自己投资何处以及如何投资有利可图。当前一些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利用其更加低廉的人工成本,正在积极抢占国际市场。因此,研究我国饭店业的人工成本,找出存在的问题,对于吸引外商投资,促进饭店业的产业升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文对人工成本控制的基本理论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分析了人工成本的指标体系与指标分析方法、人工成本控制线、人工成本控制决策模型以及人工成本的预测预警机制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动态 (一)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国内对人工成本的研究起步于二十世纪初,相对于国外较晚。 我国劳动工资研究所(1994)开始了对人工成本进行系统的研究,他们认为人工成本控制应该注重两大目标:一为利润,二为员工收入,并且认为两者应该实现同步增长。 陈群洲(1996)比较分析了人工成本和成本费用总额,并归纳总结出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劳动部(1997)颁发的261号文件首次对企业人工成本的构成作了详细的说明和规定,它促使企业渐认识到做好人工成本控制的重大现实意义并规范了行业人工成本信息的要求。 2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陈志银、赵士廉(1998)面对企业人工成本增长过快的局面,改变了企业以前按照内部计划和封闭式方法计算人工成本的方法,设计出面向市场的倒算人工成本的机制。 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0)发表《关于进一步做好企业人工成本管理工作的意见》一文,对企业现实生产经营中如何进行人工成本控制给出了积极的指导,主要从企业人工成本核算范围、计算方法、企业人工成本结构、人工成本控制等方面给出了建议。 2004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表30号文件关于建立行业人工成本信息指导制度的通知,为加快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工资分配宏观调控体系,为企业工资分配提供信息指导和服务,促进企业加强人工成本的管理,合理确定工资水平铺平了道路。 何先美、程艳丽、蔡露生、向辉(2006)构建了弹性人工成本控制体系,在该体系中比较详细地描述了人工成本的弹性控制模型。 侯海成(2008)根据新会计准则研究了企业人工成本要求与企业绩效工资管理的衔接问题,提出企业应该改变单一利润指标进行考核,而应转向多指标考核,且在生产经营期间内进行考核并及时兑现的方式。 王蕾(2010)发表《企业人工成本控制对策研究》在企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提出的新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这种理念的实质是通过对劳动力资源投入产出效益的管理来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性。 (二)国外研究现状 企业人工成本的研究在国外已经是一个很成熟的领域,管理思想史上对人的因素的重视始自欧文(R.OWEN),他在19世纪初通过改善工作条件、缩短劳动时间和为工人提供各种生活福利等方法提高了工人工作的积极性。 美国国家现金注册公司(1902)成立了全美国第一个专门处理工资管理、处理矛盾、改善雇佣和工作环境、改进卫生条件、促进工人发展的劳动部门,标志着全球第一个人力资源部的诞生。 19世纪中叶,现代管理制度在美国成立,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管理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问题,因此,美国爆发了一次“管理运动”。1891年海尔赛在这场运动中发表了著名的《工资报酬制》,文章阐述了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几种方式,即通过调整工资报酬的制度,也就是后来被甘特和泰勒称之为的差别记件工资制和工资奖金制。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P.道格拉斯与C.柯布根据美国1899-1922年的工业生产统计资料,得出了这一时期的美国生产力函数。该函数表明,在生产中劳动所做的贡献为全部产量的3/4,资本为1/4。这一领域的研究成为国外企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