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文中学2008-2009学年人教版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同文中学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

命题人:张鬃英

第Ⅰ卷(选择题 共21分)

一、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说反映了社会剧烈变革时期的法国生活。课文《守财奴》中的葛朗台已经成为“吝啬

鬼”的代名词。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6-8题。(9分,每小题3分) 上枢密韩太尉书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

A.蹩(bì)进 拗(ǎo)开 打烊(yàng) 迤(yǐ)逦 ....B.怄(òu)气 城垣(huán) 偏裨(pí) 攫(jué)取 ....C.两靥(yè) 玄(xián)色 寒伧(chen) 誊(téng)写 ...D. 丛冢(zhǒng) 放诞(dàn) 瘐(yǔ)毙 亲昵(nì) ....

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

A.黯淡 憨顽 敛声屏气 蘖根祸胎 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B.亵渎 惫懒 放诞无礼 面面相觑 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C.搭讪 撕混 彩绣辉煌 掎角之势

之见焉。

D.搠倒 翠幄 盛妆丽服 投机捣把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种车,巴黎只有夜间才看得见;白天,它们好像自惭形秽,不出来。 B.有一天,她丈夫沾沾自喜地回来了,手里拿着一个大信封。

C.花白胡子一面说,一面走到康大叔面前,低三下四地问道,“康大叔——” D.他的精神,现在只在一个包上,别的事情,都已置若罔闻。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遭遇了巨大的生活变迁的他,凭借深厚的文学修养,历经十年辛苦,五次增删,创作了这部不朽的文学著作——《红楼梦》。

B.《水浒》是在长期流传的宋元话本基础上加工创作而成的。它的叙述方式带有“说书”的痕迹。金圣叹曾将它和《庄子》《离骚》《史记》“杜诗”和《西厢记》并称为“六才子书”。

C.《项链》的作者莫泊桑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被后人称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他和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D.巴尔扎克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他创作的总标题为《人间喜剧》的一系列小

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归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选自《古文观止》)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然文不可以学而能 .

②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B①不足以激发其志气 . ②盖其流甚下,不可以灌溉 .C①非有取于斗升之禄 .

②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 .D①天下之所恃以无忧 . ②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

6下列六句话,全都体现苏辙为求得“文气”而采取的措施的一组是()

第1页(共6页)

①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 ②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 ③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 ④天下之所恃以无忧

⑤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 ⑥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①④⑤ D ①⑤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作者写给韩太尉的一封信,作者写此信的主要目的是希望能见到韩太尉,并能获得对方的指教。

B在这封信中,作者旁征博引,阐述了一个作者的精神修养、生活实践,同文章的风格—文气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

C苏辙对能取得“斗升之禄”的官职看得很淡,认为这“非其所乐”;他希望通过周游名山大川,拜访贤人来增长见识,最终获得“文气” D作者认为,自己虽然见到了“终南、嵩、华之高”“黄河之大且深”以及论坛宏辩的 欧阳公,但因未能见到太尉,所以文章还缺乏“志气”。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79分)

三 阅读与理解

8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以下各题(4分)

山中问答 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碧山】在湖北安陆,山下有桃花岩,李白读书处;【窅然】深远的样子

(1)诗中的“笑而不答”用在这里有什么意义?(2分)

答: 。 (2)诗中的“心自闲”,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和情感?(2分)

答: 9.填空(5分)

古 渡 朱以撒

(1)这个古渡,已经不知道有多少年头了。在我曾经过往的日子里,它总是充满生机和喧哗,如同古渡的流水一样。

(2)那些日子,这条河上没有一座桥,靠一只木船来回渡河,终年无绝。古渡脚下的卵石,总是被那些肩头沉沉负重的农家人的草鞋磨得光亮。当船还未过来时,他们就坐在卵石上,抽着旱烟,聊着桑麻,或者说些七荤八素的话题,激起阵阵笑声。古渡是这些劳作者短暂的栖泊处,在这里他们可以坦然地放下重负,等待着对岸木船犁开涟漪,桨声欸缓缓而来。撑船的壮实汉子无疑是最有人缘的,候船的人远远叫着他的小名,催他撑得快些。尤其是赶墟那天,大姑娘小媳妇多,满满地坐上一船,红红绿绿,总会让他心绪舒畅,撑得又快又稳,赢得阵阵惊叹和好评。这个时候,会让人感到生活的平和和灿烂,所有的劳累和苦涩,都似流水一般远去了。可是,有几次洪峰下来的时候,浊浪滚滚漫过堤坝,河面上飘浮着枯枝败叶,打着旋儿推搡向前,这时的古渡和渡船就难免出现惊险、慌乱的情景,尤其是暮归时分。 (3)古渡苍老,河水悠悠,连同这纯朴的生活悄悄流逝。

(4)后来我离开了这里,由这条脱去油漆露出本色的木船送我到下游的一个渡口,不远处有一条公路,每日有车经过。

(5)许多年以后途经这里,古渡犹在,人迹杳无,往日那些声响都已沉入岁月深处。肆无忌惮的葛藤遮盖了光滑的卵石,离这不远有一座彩虹般的水泥桥飞架。涨水时节,反倒有不少闲人站在桥上,看着洪波涌起惊涛折岸。那指指点点的从容神情,全然是欣赏的样子。最后的一只渡船,静静地泊在那里,船底已浸满了水,有一只长嘴巴的翠鸟立在船头,纹丝不动。一切都表明,一茬一茬的船工,结束了撑船岁月,已渐渐老去。 (6)那一页的生活,已被翻了过去。

(7)有多少像这样的生活场景封存在我们的记忆仓库里。一旦遇到时机,一抹颜色、一缕气味,都会使这些久远的记忆鲜明而又生动的。古渡对于宽敞平坦的长桥来说,除了新旧之别和材料迥异以外,承载了不同的生存观念、生活理想。生活在日日向前,是以告别过去的方式、情调、趣味作为标志的。有许多过去极为普通的日用品,已经成为民俗博物馆的藏品。人们要使怀旧有个引子,只好到这些地方去。可是,对于没有以往那些生活经历的人而言,这些东西并没有什么精神价值,只是物质属性,看也罢,不看也罢,没有什么两样。有人曾说过,常常想起过去就意味着心态老了,不过,要感到有味的还真不能脱离怀旧呢!

(8)过去的一切在我的心目中是很带有朴化韵味的。时代的进展,使我们所见到的都变得比以前漂亮和精细。残垣断壁的古宅换成了高楼大厦,长衫对襟也剪裁成了时髦短装,再如家居用具,葫芦瓢、蓑衣、木桶,无不换成了铝合金或塑料制品。变化最多的当属人的形相、人的神情。前不久我特地坐下来,再看一遍黑白影片《鸡毛信》。我并不注重海娃送信的艰辛过程,而是沉

①知者乐水, 。(《论语·雍也》)

②臣无祖母, ;祖母无臣, 。(《陈情表》) ③其声呜呜然, ,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赤壁赋》)

④“唐宋八大家”指 、 、欧阳修、苏洵、 、苏辙、曾巩、王安石。

⑤桂棹兮兰桨, 。 ,望美人兮天一方。(《赤壁赋》)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18分)

第2页(共6页)

浸在那土得掉渣的陕北背景里——那满是沟壑的黄土高坡、愣头愣脑的群羊,还有黑不溜秋的老棉袄。那时节,人的举止、表情,都是那么的朴素实在,拙得有味,土得深厚。这些情景,总是让人想起真实无华的泥土,没有一丁点儿文饰。后来,我又看了几部重拍片,黑白换成了彩色,演员队伍也换了另一拨,主要角色漂亮多了,动作也表演似的,眉宇间巧多于拙,那种能表现苦难、风霜的背景如风飘散。在我看来,拍出一些没有时代特征的片子来,让人眼睛看着,情感却无从附着。

(9)向前的生活,必定以向前的状态展开,使人面向电脑,面向新奇繁杂的信息。可是,闲散下来,还是会感到传统的人格心理在变与不变、新与旧之间,有回味不变和陈旧的成分。那历史的神髓、底蕴亦如天地苍冥中来去的飞鸿,究竟难以付之提挈和把捉了,只是常常泛起,成为一种最亲近和深沉的感怀。即便是很寻常的乡间古渡,也概莫能外。

10.作者在第二段中有声有色地描述了记忆中在古渡见到的一些生活场景,请你用三个短句对这

些生活场景进行概述,并说明这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

答: 11.文章第七段中,作者说:“古渡对于宽敞平坦的长桥来说,除了新旧之别和材料迥异以外,

承载了不同的生存观念、生活理想。”请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古渡“与”长桥“各承载了人们怎样的生存观念和生活理想。(4分)

答: 12.作者对古渡的人和事念念不忘,有关浓浓的怀旧情绪,同时又说“生活在日日向前”“向前

的生活,必定以向前的状态展开”。请具体谈一下你对“怀旧”和“向前”的看法。(4分) 答: 13.“有许多过去极为普通的日用品,已经成为民俗博物馆的藏品”,如石碾、木轮车、木纺车、

轿子、斗笠等等。作者认为“对于没有以往那些生活经历的人而言,这些东西并没有什么精神价值,只是物质属性”。你是否同意他们的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6分)

答:

15.补写下列语段·,要求能得体而幽默地否定“那位夫人”的漂亮.(4分)

有一次,马克·吐温与一位夫’人对坐,他对她说:“您真漂亮。”那位夫人高傲地回 答:“可惜我实在无法同样地赞美你。”马克·吐温毫不介意地笑着说:“ 。”

16.下面是一幅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公益广告,请写一句话,揭示其内容。要求:运用至少一种修辞格,不超过30个字。(4分)

六、作文(40分)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40分)

生活中,许多时候需要我们换位考虑问题。如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家长和孩子之间、城里人和乡下人之间、健全人和残疾人之间……往往会发生一些矛盾,换位,可以使我们多一些理解,少一些误解;多一些理智,少一些盲目;多一些关爱,少一些摩擦;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责备……

根据提示,请你围绕“换位”这个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1)题目自拟。(2)文体不限。(3)感情真挚。(4)不得抄袭。 (5)字数800以上。

五.语言表达(12分)

14.概括下面一则新闻的主要内容。要求:不超过25个字。(4分)

新华社北京lO月5日电(记者刘铮)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村经济司近日发布的一 份报告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7.1%。

报告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133.6元增加到2007年的4140.4元,平均每年增加138元。

报告指出,农民收入增长与政策因素、宏观经济及农民自身就业观念等都有很大关系。依靠政策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国民经济较快增长阶段,也是农民收入增长较快阶段;促进农民就业观念转变,改善农民多渠道就业环境,对保持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有重要推动作用。

第3页(共6页)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