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株潭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

长株潭区域经济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摘要:长株潭城市群位于京广经济带、 泛珠三角经济区、 长江经济带的结合部,具备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群、 影响和辐射四方的区位优势。 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结构紧凑、区位条

长沙、湘潭、株洲三个城市分别发端于春秋战国、隋朝以及三国时期,三个

城市呈品字状相邻分布于湘江下游, 彼此城市中心直线距离分别为: 长沙与湘潭、株洲 40 公里,湘潭与株洲 20 公里。历史上多数时期三地同属于大长沙, 联系紧密。

长株潭城市群位于京广经济带、 泛珠三角经济区、 长江经济带的结合部, 具备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群、 影响和辐射四方的区位优势。 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结构紧凑、区位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历史文化特色鲜明,是国家不可多得的城市群资源。

2007 年,长株潭城市群被国家确定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

区,这是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重大举措,是国家在新时期赋予长株潭城

市群的重要历史使命, 也是长株潭城市群进入国家重大战略布局,

发展的新机遇。

早在 20 世纪 50 年代,曾有专家提出合并三市为“毛泽东城”的构想,

年代初长株潭经济区由构想开始转入理论探索。

1997 年,湖南成立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发展省级协调机构,开始推进长株潭

三市一体化。

2006 年 11 月,湖南省第九次党代会上,时任省委书记张春贤在报告中提出

了“ 3+5”城市群战略。

2007 年 12 月 14 日,国家批准长株潭城市群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

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一轮新的发展空间由此打开。

2012 年 7 月 16 日,正式亮相的《湖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纲要

(2012-2020)》

80

实现又好又快

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历史文化特色鲜明,是国家不可多得的城市群资源。

一、背景分析

--

--

(征求意见稿 )描绘了未来新型城镇化的蓝图。纲要提出构建以长株潭城市群为核

心的新型城镇体系。到 2015 年,长株潭城市群城镇化率达到 70%,长株潭将作为一个“超级

湖南省于 2005 年 10 月正式公布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 从城市群发展的途

径提出了对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新的具体规划。

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三市市域共

域,即长株潭城市群的核心区域,包括长沙市

公里,以及株洲市 740 平方公里。城市群核心地区呈现“一主两副环绿心”的空

间结构:以长沙为主核心,株洲、湘潭为两个次核心,三市结合部金三角地区为

绿心。包括 3 个主中心组团、 4 个次中心组团以及

组团。城镇分布以京广铁路、京广高铁、京港澳高速公路、 经济带为主轴;以

107 国道及湘江生态

15 个片区组团和 29 个小城镇 2893 平方公里,湘潭市

870 平方

2.8 万平方公里,第二层次为规划的目标区

该规划所界定的长株潭城市群分

城市”的形态出现,进而带动全省城市化进程。

二、空间结构

319 国道、 320 国道和上瑞高速为次轴;以湘乡至韶山公路和

106 国道为辅轴,形成以长沙、株洲、湘潭为核心和中心结点的放射状城镇布局。规划包括交通、能源、环保等 12 大门类 119 个重大项目,还创新提出对生态环境保护空间、 产业集群

在实际传统产业基础方面,长沙以电子信息、工程机械、食品、生物制药为主,株洲以交通运输设备制造、有色冶金、化工原料及陶瓷制造为主,湘潭以黑色冶金、机电与机械制造、化纤纺织、化学原料及精细化工为主,其规模和比重

在各自城市基础工业方面均为主导部分。 针对未来的发展方向, 长沙提出 “重点加快天心生态新城建设, 推动一体化进程在地理空间上的实质性进展” 、“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体” ;株洲推出“东提西拓,合拢三角”

和“打造轨道交通设备制造业基地、突出有色深加工、化工、陶瓷产业优势” ;湘潭提出了“东扩西改”和“建设先进制造业中心、现代物流中心、生态休闲中心”。 载体空间、 基础设施导向空间和城市开发建设空间 “四大空间”的协调。

三、产业发展

--

--

自 08 版区域规划实施以来,长株潭区域在社会经济发展和改革创新探索两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目前,长株潭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成效显著, 基础设施建设进展明显, 体制机制创新取得一定的突破,两型示范区成为带动全局发展的有效抓手。

但是,长株潭城市群发展也面临急迫的部分问题。 城市群一体化进程相对滞

缓,经济发展转型仍然艰难, 中心城市的枢纽地位偏低, 发展与保护的矛盾依旧突出,资源紧缺与利用低效并存。这些问题制约了长株潭城市群的进一步提升,也是长株潭城市群未来发展必须突破的“瓶颈” 。

为符合国家经济发展方针和发展战略, 以及湖南省对长株潭区域的整体规划,长株潭区域在今后的发展中,应会采取如下的发展方向方针。

按照“简政放权、控制两端”的发展模式,将长株潭城市群建设成为具有国

际吸引力的湖湘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产业基地,

陆重要的高技术产业基地、应用科技创新中心和现代服务业中心。

(一)产业体系建设

应构建以两型产业为核心的新型产业体系, 培育发展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加快发展三大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三类传统优势产业。

——壮大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即培育壮大先进装备制造、 新材料、文化创意、生物、新能源、电子信息和节能环保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提升三大现代服务业: 即加速提升旅游产业、 生产服务业和消费服务业等三大现代服务业。优势特色制造业为支柱、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新格局。

——改造三类传统产业: 提升机械装备产业, 打造国际竞争力的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加快淘汰以冶金、 有色、石化、建材等资源加工类落后产能; 优化轻工、食品和纺织等轻工劳动密集型产业。

(二)产业空间布局

1、优化核心区产业布局,形成“一轴四带”的产业布局。

——一轴:长株潭湘江高端服务创新产业轴,长株潭湘江两岸为核心空间,

重点发展金融、商务、现代物流、商业、科技创新、文化创意、休闲旅游等高端

服务业。

——四带:

以及内

--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