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习题课教学的研究

初中数学习题课教学的研究

BC为⊙O的切线呢?学生容易想到联结OD,只需证明OD⊥BC。 垂直关系的证明是解决圆的切线的证明的关键,也是本节课的重点。 我们知道,结合题目中已知条件“∠C=90°”,可以将问题接着转化为证明“∠3+∠ADC=90°” 或者“OD∥AC” 。学生对于证明两角互余相对来说容易想到,由学生口述思路,然后全班总结得出证明垂直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是证明“两角的互余关系”。然后请学生独立练习,本题是巩固刚才的方法。 课本的这道习题还有另外的证明方法,就是“OD∥AC”。 学生不易想到,于是我引导他们一起回顾初二的一道习题:

课本第15册《等腰三角形》 P110。A组 第4题 已知:如图,在△ABC中,∠1=∠2,DE∥BA。 求证:△ADE为等腰三角形。 学生解决这个问题会比较顺利。

变式1:已知:如图,在△ABC中,∠1=∠2,AE=DE。 求证: DE∥BA。

变式2:已知:如图,在△ABC中,AE=DE,DE∥BA。 求证:∠1=∠2。

这个图形在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学习中是常见的基本图形。学生对这个图形和结论都比较熟悉。在复习了基本图形后,学生从复杂图形中分离出基本图形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或者从条件看有等腰三角形、有角平分线那么可能会出现平行线。如果这个图形与圆进行组合,那么等腰三角形可能会变成隐含条件,在圆中,两条半径就是等腰三

11 / 25

初中数学习题课教学的研究

角形的两腰。

前面已经对课本的一道习题进行了一题多解,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发散思维。下面是这道题的不同变式(选用的是今年的中考题和模拟试题,以加强针对性,同时有助于学生建立迎考信心),通过多题一解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008年宣武二模试题)

如图,已知点O为Rt△ABC斜边AB上一点,以O为圆心,OA为半径的圆与BC相切于点D,与AB相交于点E,与AC相交于点F.试判断AD是否平分∠BAC.并说明理由.

本题与课本题目的区别是题设和结论互换了,证明难度不大。 2.(2009年丰台二模试题)

如图,△ABC中,AB=10,BC=8,AC=6,AD是

∠BAC的角平分线,以AB上一点O为圆心,AD为弦作⊙O. (1)求证:BC是⊙O的切线; (2)求⊙O的半径.

我们看一下本题与课本题目的联系,本题中直接给出圆,但是需要通过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来判定“∠C=90°”。 也就是说,证明了“∠C=90°”就转化成已经解决的课本习题了。

3.(海淀二模)

如图AB是⊙O的直径,CB是⊙O的弦,D是 的中点,过点D作直线与BC垂直,交BC延长线于E点,且交BA的延长线于F点.

12 / 25

初中数学习题课教学的研究

(1)求证:EF是⊙O的切线;

(2)若tanB= ,BE=6,求⊙O的半径.

分析:本题中由于“∠E=90°”,只需证明OD∥BE。 已知中的“D是 的中点”可知弧AD等于弧CD,因此所对的圆周角∠1=∠2,再由半径相等推出∠1=∠3,所以∠3=∠2,故OD∥BE。 本题还有其他证明方法,上课时要给予正确的评价。

4. (东城二模)

如图,已知⊙O是△ABC的外接圆,AB是⊙O的直径,D是AB延长线的一点,AE⊥CD交DC的延长线于E,CF⊥AB于F,且CE=CF.

(1)求证:DE是⊙O的切线;

(2)若AB=6,BD=3,求AE和BC的长.

分析:根据已知条件“AE⊥CD,CF⊥AB,且CE=CF”利用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定理可得AC平分∠EAB。后面易证。

学生通过多题一解的变式练习已经能够解决此类型的问题,可能会信心大增,同时会觉得这么简单啊,图形都是一样的,那么就换点不一样的看看。如:

5.(2009年顺义二模)

已知:如图,ΔABC中,AC=BC,CD⊥AC交AB于点D,点O在BC上,⊙O经过B、D两点,且与BC交于点E.

(1)试判断CD与⊙O的位置关系,并加以证明; (2)若AC=16, , 求⊙O的半径.

13 / 25

初中数学习题课教学的研究

分析:在联结OD之后发现如果OD∥AC,那么OD⊥CD。 而OD∥AC通过角的关系容易得到。

再比如2010年海淀一模的第20题,虽然图形不同但是证明的整体思路是一致的。

最后我安排了两道反馈检测题,分别是08和09年北京市的中考题。为什么选择这两道题呢?一方面是考察学生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是让学生感受中考题不可怕,是有方法可循的。08年的题是第一种方法(互余)的应用,09年的题是第二种方法(平行)的应用。

由此可见,教材上的例习题很重要,我们不应“丢了西瓜去捡芝麻”,忽视教材上的习题去搞大量的课外习题。 即使我们老师在题海中畅游,也是要有方向的,这个方向便是《课程标准》和教材,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预期效果。

总结:教师在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精心编制习题,可避免低水平的重复,使学生拓宽学习领域,也可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以及学好数学的信心,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教学方法

习题课的教学方法没有固定的要求,要根据学情和教学目标、内容而定。 但是单一的传授式或者就题教题都会使使 学生产生对数学的厌烦情绪,更不用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了。因此,在习题课中,要让学生自练、自悟、自得,教师只是不失时机的点评才是上策。要让学生自悟出数学规律、数学思想方法,自得出解题技能。要实现上

14 / 25

初中数学习题课教学的研究

述目标,要灵活选择师生互动性强、学生参与度高的教学方法。

四、如何上好习题课

在精心准备好一节课后,课堂教学是关键。我们知道课堂的主人是学生,现代教育观评价一节课的好坏不光是看教师教的怎么样,更关注学生学会了什么,会学了什么。因此教学更应该以学生为本,注重以下的四个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习题课教学过程要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 教师要精讲。

“精讲”不等于讲得越少越好,教师的讲要讲到点子上,要充分展现解题的思路、方法和规律,要解惑、释疑,疏导学生在思考、解决问题中碰到的疑难,要讲清解题的规范要求。教材已经详尽叙述的简单运算过程,教师可以略讲甚至不讲,让学生看书或自行解决。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前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难点及疑点内容,有时还需要主动发现问题,这样才能在上课时有的放矢,讲解更能击中要害,学生能会的就不要讲,学生能代老师讲的尽量让学生讲。

学生要精练。

有诀窍说“听一遍不如看一遍,看一遍不如做一遍,做一遍不如讲一遍,讲一遍不如辩一辩”的。学生除了听老师讲,看老师做以外,要自己多做习题,而且要把自己的体会主动、大胆地讲给大家听,暴露思维受阻的原因,遇到问题要和同学、老师辩一辩,坚持真理,改正错误。使学生在不断克服困难中学会解题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

15 / 25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