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项血液生化指标检验在脂肪肝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2项血液生化指标检验在脂肪肝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治西 孙彦坪

来源:《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2017年第05期

[摘 要] 目的 探讨血液12项生化指标对脂肪肝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健康人、酒精性脂肪肝(AFLD)和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3组样本,进行12项生化指标的检测并对检测结果统计分析,探讨生化指标改变与肝内代谢变化的相关性。结果 AFLD组和NAFLD组ALT、AST、m-AST、m-AST/AST、GGT、UA、TG、TC与健康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12项血液生化指标的联合检测有助于脂肪肝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关 键 词] 生化指标;脂肪肝;诊断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5-0020-02

脂肪性肝病是指脂肪(主要是甘油三酯)在肝脏过度沉积的临床病理综合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据报道其发病率可高达10%左右,而且发病年龄日趋提前。

目前,我国脂肪肝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临床上根据脂肪肝患者以往是否有过量饮酒史,可分为酒精性脂肪肝(AFLD)和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而NAFLD又包括单纯性脂肪肝(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和肝硬化。

脂肪性肝病可由多种诱因引起,病变主体在肝小叶,是常见的弥漫性肝病之一,以肝细胞内(甘油三酯)蓄积过多和弥漫性肝细胞脂肪变性为主要病理特征。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在定西市第一、二人民医院,经B超筛查为脂肪肝,依据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的诊断标准,上述医院消化内科进一步确诊患者中,选择80例为AFLD组,其中男性69例,女性11例,年龄19~71岁,平均年龄54.2±10.2岁;87例为NAFLD组,其中男性67例,女性20例,年龄16~70岁,平均年龄55.3±9.2岁。另选取9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其中男性69例,女性21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53.4±11.4岁。3组年龄、性别构成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二)方法、试剂与仪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各指标应用酶学分析法,其中酶活性测定用速率法,代谢物测定用终点法。所用试剂由宁波瑞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所用检测仪器为迈瑞公司BS-8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三)统计学处理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应用SPSS19.0软件,计量资料以(X±SD)表示,配对计量资料的比较应用t检验,P 二、结果

(一)肝功生化指标检测情况

AFLD组和NAFLD组ALT、AST、m-AST、m-AST/AST、GGT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FLD组m-AST、m-AST/AST、GGT高于NAFL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注:P1为AFLD和对照组比较;P2为NAFLD和对照组比较;P3为AFLD和NAFLD组比较。

(二)肾功生化指标检测情况

AFLD组Urea、Cr和UA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注:P1为AFLD和对照组比较;P2为NAFLD和对照组比较;P3为AFLD和NAFLD组比较。

(三)血脂指标检测情况

AFLD组和NAFLD组TG、TC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注:P1为AFLD和对照组比较;P2为NAFLD和对照组比较;P3为AFLD和NAFLD组比较。 三、讨论

临床上诊断脂肪肝的方法有肝穿刺病理活检、肝胆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肝活检具有较高的诊断可靠性,但创伤性较大,给受检者带来严重疼痛感,导致临床应用受限。肝胆影像学检查如B超、CT、核磁共振能发现肝内脂肪堆积,是目前诊断脂肪肝的有效手段,但不能全面反映肝脏功能改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本研究比较AFLD组、NAFLD组和健康对照组12项血液生化指标水平,结果显示,AFLD组和NAFLD组ALT、AST、m-AST、m-AST/AST、GGT、UA、TG、TC与健康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脂肪肝患者并发肝功能异常及脂类代谢紊乱。AFLD可引起高尿酸血症,加重了肾脏的排泄负担。本研究结果与谢松生等、王娴默等报道的相关结果基本一致。

肝脏在脂类的消化、吸收、运输、合成及分解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是机体脂肪代谢的关键场所,当肝脏发生病变时,肝内脂肪氧化分解减少、合成增多或磷脂合成障碍,不能有效合成脂蛋白输出,过多的脂肪在肝细胞内沉积,进而发展成为脂肪肝。脂肪肝若未及时给予有效控制和治疗,患者病情容易进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等不可逆肝损害,给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血清ALT和AST是反映肝细胞损伤的灵敏指标。脂肪肝能损伤肝细胞膜,使ALT和AST释放入血液引起血清ALT、AST增高。ALT分布于胞浆,而AST分布于胞浆和线粒体。线粒体中分布的AST为m-AST型,易受到乙醇代谢的影响。乙醇代谢产生的乙醛及中间产物自由基等,可损伤肝细胞及线粒体,使m-AST释放入血液,引起m-AST、m-AST/AST增高。 AFLD组血清UA增高的程度明显高于NAFLD组,饮酒的同时,会摄入嘌呤含量丰富的食物,引起血尿酸增高;乙醇在肝脏代谢过程伴有丙酮酸还原成乳酸,可促进高尿酸血症的发生。 四、结论

通过本研究的对比分析,联合应用ALT、AST、m-AST、m-AST/AST、GGT、UA、TG、TC等血清生化指标,在脂肪肝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提高脂肪肝患者的诊断效率。当脂肪肝发生时,上述生化指标显著高于参考范围上限,阳性检出率高,临床应用可为脂肪肝早期诊断、病情监测、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及预防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赵昱,刘蜻蜻,徐艳,等.天然药物防治非酒精性和酒精性脂肪肝的研究进展[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0,37(6):408-425.

[3]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6,14(3):161-163.

[4]马静,宋志强,宋琼,等.T2*校正的多回波Dixon技术定量分析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应用研究[J].放射学实践,2014,20(4):423-427.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