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锚索桩和钢管桩在大型滑坡治理中的联合应用
摘要:作者通过施工实践,阐述了在大型滑坡治理中,采用锚索桩和钢管桩进行滑坡治理的可行性、施工步骤、施工工艺及效果评价。
关键词:滑坡治理
abstract: the author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practice, the paper in large landslide, the anchor pile and steel pipe piles on the feasibility of the landslide, construction procedur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effect assessment. keywords: landslide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 滑坡基本情况
贵州省六盘水至盘县高速公路第6合同段新光村大桥地处水城县发耳乡新光村,该桥为分离式桥梁,左线全长555.96m,上部构造为13×40预应力砼连续t梁+30m预应力砼简支t梁,右线全长595.96m,上部构造为14×40预应力砼连续t梁+30m预应力砼简支t梁,下部构造采用柱式台配桩基础、柱式墩配桩基础、空心薄壁墩配桩基础。
2009年7~8月水城县发耳乡地区连续强降历史罕见暴雨,导致新光村大桥已开挖桩基护壁出现错位。2009年7月20日,施工单位在进行新光村大桥桩孔开挖过程中,5~12#墩山体有滑坡迹象,
2009年9月8日至2009年12月25日贵州交通岩土有限责任公司对该山体进行地质灾害监测,监测结果显示,新光村大桥5~12#墩山体存在明显滑动迹象。贵州水盘高速公路有限公司高度重视,多次组织专家现场踏勘,并委托贵州交通岩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对新光村大桥桥位导石堆进行了深孔位移监测,从监测单位提交的正式监测报告显示:第一、二、三期新光村大桥地质灾害监测报告显示桥位导石堆0~20m深度的区域都有位移,最大的位移达20mm,部分监测孔被剪断无法继续监测。监测报告明确:该段斜坡产生了深层的滑动,为确保新光村大桥施工运营安全,应尽快查明场区滑坡体地质资料及滑坡周界,对桥位已产生的滑坡进行加固。对此设计单位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也多次组织了专家对现场进行查勘,并于10月中旬开展地质补勘工作。 二、 滑坡治理方案
鉴于深孔监测资料和地质补勘工作均发现该坡体有整体滑动的迹象,导石堆处于蠕变状态,拟建的高速公路在堆积体中部以桥梁方式通过,随着堆积体边界条件的改变,仍然有整体失稳的可能。为确保高速公路施工、运营安全,有必要对导石堆进行加固处治。2009年12月14日,贵州水盘高速公路有限公司邀请贵州高速公路开发总公司、设计单位及设计咨询单位、地勘单位、监理及施工单位有关专家及相关负责人召开滑坡专项治理评审会,具体处理方案如下:
1、 清除导石堆后缘便道弃渣,搬移导石堆上的拌和站;
2、 沿滑坡边界设置截水沟,将上边坡地表水排出导石堆; 3、 在桥梁左侧8 m的位置设置一排共41根抗滑桩:1~7号抗滑桩尺寸为1.8×2.5米,桩中对中的间距为6.5米,长度28m;8~24号抗滑桩尺寸为2×3米,桩顶设置4根8~15.24的预应力锚索,桩中对中间距为6米,长度32m;25~32号抗滑桩尺寸为2×3米,桩长26m,桩中对中间距为6米;32~41号抗滑桩尺寸为1.2×2m,桩长12m,桩中对中间距为7米。
4、 桥梁左侧设置抗滑桩截断来自桥梁左上方的滑坡推力后,滑坡整体稳定,但是桥位仍然存在蠕动变形的可能;为确保桥梁桩基位置坡体的稳定,在桥梁的右侧设置4排φ100、间距1.5m呈梅花型布置的钢管微型桩,桩顶用框架梁连成整体。 三、 滑坡治理步骤
1、 在滑坡体外修筑环向截水沟,以截断滑坡体外的地表水进入滑坡体,确保滑坡体相对稳定。
2、 清理滑坡体上人为荷载,避免在人为荷载的作用下,加大滑坡体的下滑力。
3、 施工桥梁左侧抗滑桩,确保滑坡体的推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消除。
4、 施工预应力锚索,使滑坡体、抗滑桩和滑动面以下基岩形成整体,有效控制滑坡体的下滑。
5、 施工桥梁右侧钢管桩,进一步消除滑坡体下滑的可能。 四、 滑坡治理施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