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涉世家复习案

九年级语文组 《陈涉世家》复习案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内容来源:初中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主 题:历史人物 课 时:1课时

授课对象:九年级学生 设 计 者: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2.复习内容分析

《陈涉世家》记叙了以陈胜、吴广为首的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学习本课,不仅能够培养文言能力、增长历史知识,还能从中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勇气和胸怀,全面提高综合素养。考试内容涉及文学常识、重点字词解释和句子翻译、课文理解三部分。其中《史记》相关知识会在积累与运用部分以选择题形式出现,重点字词解释和句子翻译、课文理解考察着重放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可与课外古文对比阅读,所以是重难点。

3.学情分析

复习本课,应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和总结的能力。对于文学常识、字词解释部分,学生

要熟练掌握,以识记重点为主,可运用联想记忆等方法加强;而对句子翻译和课文理解部分,教师应把重点放在理解上,做到举一反三、活学活用。同时,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归纳总结本课的出现的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知识,查漏补缺,提升学习效率。

目标

1.复习司马迁和《史记》的相关文学常识,识记重点内容。

2.小组合作,以思维导图形式归纳总结课文出现的重点字、词、句。 3.教师点拨、提问,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回答课文相应问题。

评价任务

1.学生自主复习,教师强调重点,学生识记。 2.小组讨论,总结课文重点字词,重点句子。

3.小组竞赛,回答课文相应问题,深层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复习目标 复习内容 展示活动设计 评价规则 教师对复习内容的分析 九年级语文组 识记司马迁及《史记》相关知识点 1、 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他花费毕生的精力,用“不虚美、目标1: 不隐恶”的笔调著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2、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我国第一部传记文学。鲁迅先生曾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一、重点字词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逃跑】 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到】 度已失期【估计、推测】 数有功【多次、屡次】 扶苏以数谏故【……的原因】 固以怪之矣【通“已”,已经】 扶苏以数谏故【因为】 诚以吾众诈自称【把】 陈胜、吴广乃谋曰【于是、就】 宁有种乎【难道】 项燕为楚将【做、担任】 贤能为之用【被】 楚人怜之【代项燕】 二世杀之【代扶苏】 发闾左谪戍渔阳【代贫民】 会天大雨【适逢、正赶上】 宜多应者【应当、应该】 活动2: 吴广素爱人【平时、一向】 1、 小组合作,绘制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 本课思维导图,比至陈【等到】 扶苏以数谏故【因为】 内容为重点字词或以为死【有的人】 和重点句子翻杀之以应陈涉【来、用来】 陈胜、吴广乃谋曰【商量、谋划】 译。 复立楚国之社稷【的】 2、 班级展示,选出为坛而盟【盟誓】 总结最全面、准吴广为都尉【做、担任】 确的小组。 从民欲也【意愿、愿望】 广故数言欲亡【逃跑】 尉果笞广【鞭打】 被坚执锐【通“披”,穿】 辍耕之垄上【到】 怅恨久之【助词无义】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 若为佣耕【你】 皆已失期【期限】 夺而杀尉【顺接连词,并且】 召令徒属【部属、部下】 举【做、发动】大名【事情、事业】 二.翻译下列句子 1.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2.失期,法皆斩。 3.天下苦秦久矣。 4.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5.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活动1: 1、 自主识记重点内1、认真识记者1分 2、 坐姿端正 1分 3、最先完成识记的所文学常识部分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学生只要能识记重点内容即可。 容,比比谁最快。 在小组加5分 2、 教师提问,以组4、展示时,根据小组参与人数加1-6分 为单位检测识记5、语言流畅 2分 效果。 声音洪亮 2分 站姿挺拔 2分 目标2: 1、根据小组参与度,加1-6分。 2、最先完成识记的所在小组加2分 3、绘制出最全面、准确导图的小组加5分。 重点字词解释和句子翻译部分,是考试的重点。作为基础性题,复习时应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同时,又能举一反三,进而掌握答题技巧和方法。 九年级语文组 以激怒其众。 6.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7.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8.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9.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10.苟富贵,无相忘。 11.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2.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目标3: 理解课文内容 1、 陈胜起义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 2、 陈涉起义的舆论准备有哪些?分哪三步骤? 3、 陈涉是个怎样的人? 4、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一句中的“燕雀”和“鸿鹄”分别指什么? 活动3: 抢答题:根据教师出示的内容,以组为单位抢答问题。 1、 回答正确5分 2、声音洪亮2分 3、语言流畅 2分 4、站姿挺拔 2分 5、认真倾听 2分 6、不服从教师安排,扰乱课堂秩序的取消比赛资格。 课文理解着重培养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尤其是陈涉人物形象分析,要求学生能根据语言描写角度准确、全面的进行概述。

课堂总结:

完善:冥想本课学习内容 检测:完成检测单、及时反馈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