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CPA《审计》教材梳理: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2)共11页

2019年CPA《审计》教材梳理: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2)

2019年注册会计师考试《审计》科目教材梳理 第四章 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第一节 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建设情况

第二节 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

一、鉴证业务的定义、要素和目标

(一)鉴证业务的定义

鉴证业务是指注册会计师对鉴证对象信息(财务报表)提出结论,以增强除责任方(管理者)之外的预期使用者(股东等)对鉴证对象信息信任程度的业务。

图4-2 鉴证业务的定义

鉴证对象:如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鉴证对象信息:将鉴证对象进行确认、计量和列报而形成的财务报表。

(二)业务要素

表4—2 鉴证业务五要素及其含义

要 素 三方关系 含 义 三方关系人分别是CPA、责任方和预期使用者。CPA对由责任方负责的鉴证对象或鉴证对象信息提出结论,以增强除责任第 1 页

方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鉴证对象信息的信任程度 鉴证对象具有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可能是财务或非财务的鉴证对象及鉴证对象信息 信息,包括业绩或状况、系统与过程、物理特征、行为等,不同的鉴证对象具有不同的特征 标准是指用来评价或计量鉴证对象的基准,当涉及列报时,标准 还包括列报的基准 证据 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是CPA提出鉴证结论的基础 CPA应当针对鉴证对象信息(或鉴证对象)在所有重大方面鉴证报告 是否符合适当的标准,以书面报告的形式发表能够提供一定保证程度的结论 (三)基于责任方认定的业务和直接报告业务

1.基于责任方认定的业务

在基于责任方认定的业务中,责任方对鉴证对象进行评价或计量,鉴证对象信息以责任方认定的形式为预期使用者获取。注意:

第一,责任方应对鉴证对象进行评价和计量,生成鉴证对象信息;

第二,预期使用者可以获取鉴证对象信息。

2.直接报告业务

注册会计师直接对鉴证对象进行评价或计量,或者从责任方获取对鉴证对象评价或计量的认定,而该认定无法为预期使用者获取,预期使用者只能通过阅读鉴证报告获取鉴证对象信息。

3.基于责任方认定的业务和直接报告业务的区别

表4—3 基于责任方认定的业务与直接报告业务区别例解

业务类型 基于责任方认定的业务 直接报告业务 第 2 页

区别 (预测性财务信息的审核) (IT系统鉴证) 可能不存在责任方认定(公司管理层关于IT系统可应用性、安全性、预期使用者获取鉴预期使用者不通过预测性财务信完整性和可维护性等方面控制有证对象信息的方式息的审核报告便可获取责任方认效性进行评价的信息),或虽然存不同 定,即企业的预测性财务信息 在,但该认定无法为预期使用者获取,预期使用者只能通过系统鉴证报告获取上述信息 结论的对象可能是责任方认定(鉴结论的对象直接是鉴证对象,即对CPA提出结论的对象证对象信息),也可能是鉴证对象。IT系统可应用性、安全性、完整不同 鉴证对象信息,即对所审核的预测性和可维护性等方面的控制有效性财务信息进行评价 责任方对鉴证对象信息负责,也可系统可应用性、安全性、完整性和责任方的责任不同 能同时对鉴证对象负责。即对预测可维护性等方面的控制有效性负性财务信息负责 责 直接说明鉴证对象,执行的鉴证程明确提及责任方认定,进而说明其序并提出鉴证结论。以书面形式提所执行的鉴证程序并提出鉴证结供系统鉴证报告。直接提及鉴证对论。以书面形式提供预测性财务信象和标准,无需提及责任方认定。鉴证报告的格式和息的审核报告,明确提及责任方认例如:“我们对ABC公司20××内容不同 定。例如:“我们审核了后附的年×年×月至20××年×年×月ABC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BC期间IT服务系统可应用性、安全公司)编制的预测(列明预测涵盖性、完整性和可维护性等方面控制的期间和预测的名称)。” 有效性进行了审查。” 性进行评价 责任方对鉴证对象负责,即对IT (四)鉴证业务的目标

鉴证业务的保证程度分为合理保证和有限保证。合理保证的保证水平要高于有限保证的保证水平。

第 3 页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