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知识竞赛复习题

应急管理知识竞赛复习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施行日期是2007年11月1日。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原则是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

3、《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立法宗旨是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4、《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分为四级,即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红、橙、黄、蓝颜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级。

6、应急管理是指针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所采取的防范、预警、处置、救援等工作措施,是政府立足于减少公共安全危险因素、降低灾害事故损失的一项重要的常规工作。

7、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事件重要情况或者在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有关责任人,要依法依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8、应急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 9、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突发事件分为四级,即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10、在我国发布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中,发布蓝、黄、橙、红色四级预警信号的是台风、寒潮、大风、暴雨、暴雪等气象灾害。

11、“一案三制”指的是应急预案、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制。

12、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行政领导机关。 13、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14、突发事件分为四类,即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 15、突发事件中的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火灾等。

16、突发事件的特点是突发性、紧急性、高度的不确定性、影响的社会性、多发性或高发性。

17、突发事件向县级人民政府报告的时限为1个小时。

18、应急管理工作格局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调、军地结合、全社会共同参与”。

19、应急管理机制的建设目标是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 20、应急管理知识“六进”是指进机关、社区、企业、农村、校园、家庭。 21、我市目前已完成两期16个应急管理示范项目建设。

22、应急预案是指为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规范各类紧急应对活动而预先制定的方案。

23、应急预案基本结构包括总则、组织体系、运行机制、应急保障、监督管理

和附则。

24、应急预案分总体预案、专项预案、部门预案三大类,按级别分为国家、省、市(县)、基层组织和重大活动四级。

25、市级应急预案每年必须演练1次以上。

26、应急救援队伍主要包括管理队伍、骨干队伍、专业队伍、专家队伍、志愿者队伍、基层群众队伍。

27、应急志愿者队伍工作职责是参与应急知识宣传普及、参与隐患排查、参与信息报告与传递、参与应急救援、参与灾后重建等。

28、市消防大队为我市应急综合救援队伍。 29、我市应急管理培训中心设在市委党校。

30、应急处置与救援的原则是依法处置、有序救援,人命第一、救人为先,协调联动、运转高效,抓住重点、集中优势。

31、一般、较重级别的预警信息原则上由县一级政府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及时发布、调整或宣布取消。

32、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的管理工作。

33、气象台站应当及时发布、更新或解除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同时报本级人民政府并通报有关部门。

34、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站等媒体接到本级气象台提供的蓝色、黄色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后,应当在30分钟内向社会公众播发;接到橙色、红色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后,应当在15分钟内向社会公众播发。其中,接到台风、暴雨、暴雪、大风、沙尘暴、雷电、冰雹等红色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后,应当立即直播或插播。

35、电信运营商接到当地气象台提供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后,应当在15分钟内向预警区域内的手机用户传播。其中,接到台风、暴雨、暴雪、大风、沙尘暴、雷电、冰雹等红色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后,应当立即向预警区域内的手机用户传播。

36、预警解除要遵循谁批准发布谁决定解除的原则。

37、有关单位和人员报送、报告突发事件信息,应当做到及时、客观、真实,不得迟报、谎报、瞒报、漏报。

38、《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于2004年5月1日开始施行。 39、《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规定同车道行驶的机动车,前车正在左转弯、掉头、超车的;与对面来车有会车可能的;前车为执行紧急任务的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的;行经铁路道口、交叉路口、窄桥、弯道、陡坡、隧道、人行横道等没有超车条件的不得超车。

40、交通标线主要包括人行横道线、中心线、停车线、人行道线、减速让行线、停车让行线。

41、道路交通信号包括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和交通警察的指挥。 42、5月12日是我国“防灾减灾日”。

43、《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自2003年5月1日起施行。

44、《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规定: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地震灾区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及时会同有关部门对地震灾害损失进行调查、评估;灾情调查结果,应当及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

45、防震减灾活动是涉及社会的一项系统工程,可分为地震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和震后救灾与重建等环节。

46、地质灾害预报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气象主管机构发布,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向社会发布地质灾害预报。

47、餐饮服务单位发生疑似食物中毒事件时,应立即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保存好现场,送病人到医院治疗。

48、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49、人民防空的基本防护措施包括及时鸣放防空袭警报信号,组织群众疏散隐蔽,组织对重要经济目标进行防护,组织消除空袭后果。

50、在紧急防汛期,防汛指挥机构有权在其管辖范围内调用物资、设备、交通运输工具和人力,决定采取取土占地、砍伐林木、清除阻水障碍物和其他必要的紧急措施。

51、禁止在河道、湖泊管理范围内建设妨碍行洪的建筑物、构筑物,倾倒垃圾、渣土,从事影响河势稳定、危害河岸堤防安全和其他妨碍河道行洪的活动。

52、扑救电气火灾应首先切断电源。

53、高温场所防止中暑,应多饮淡盐水最好。

54、当你身边有人不小心摔断腿时,应该固定患肢,呼叫医院急救。 55、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是国际减灾日。

56、被困电梯之后,最好的方法是按下电梯内部的紧急呼叫按钮,如果呼叫有回应,最好是等待救援。

57、人们在避震“自救瞬间”首先应选择保护头部。

58、扑救山火要讲究方法,要从小火初起时猛打,沿着火的两翼打,迎着下山火头打,不能迎着风打火头。

59、预防森林火灾的关键是严格管理野外火源。

60、在处理中风患者时,要让清醒的中风者躺下,抬高头或30°坐卧位,如中风者昏迷,将其摆放成复苏体位。

61、交通事故现场抢救应遵循的原则是先人后物、先重后轻。

62、对煤气中毒病人的首要救护措施是把病人搬到空气流通的地方。

63、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运、使用单位,应当制定具体应急预案,并对生产经营场所、有危险物品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周边环境开展隐患排查,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防止发生突发事件。

64、空气温度达到或超过35°时为高温,达到或超过37°时为酷暑。

65、异物刺入眼睛后,不要马上把刺入物拔出,要用纸杯等物盖在眼睛上,保护眼睛不受碰触,及时送医院急救,途中尽量减少震动。

66、山洪灾害易发区常用的报警方式有电话及短信、广播及喇叭、铜锣及口哨和逐户呼叫等。

67、危险化学品泄漏后,应立即报警,报告环保部门,指挥相关人员疏散。 68、我市经常出现多雾天气,尤其是沿海一线,能见度小于等于1000米为雾,能见度小于等于500米为浓雾,能见度小于等于50米为强浓雾。

69、一旦有人遭雷击,应及时进行抢救,救护方法同触电急救相同,做人工呼吸和体外心脏按压等,同时急送医院。

70、发生火灾后,如果逃生路线被火封锁,应立即返回室内关闭门窗,用毛毯、棉被浸湿后覆在门上,并不断往上浇水冷却,以防止外部火焰及烟气侵入。同时,发出求救信号等待救援。

71、对于脊柱受伤的伤员,要采取多人搬运,保持伤员身体平直,动作均衡的搬运方法。

72、眼睛被消毒液灼伤后,首先要立即开大眼睑,用清水冲洗眼睛。

73、在街上遭遇地震,应抱头迅速到空旷地躲避。

74、动脉出血最具危险性,如不及时处理将造成生命危险。

75、发现有人触电后如呼吸停止,应立即采用人工胸外心脏按压法抢救。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