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II )卷

语文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II )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

1. (2分) 文中括号内应填入的词是( )

①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 )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 ②木柴厂四周很快就聚了一群人,仿佛一下子从地底下( )出来的。

③等到他,那个混蛋,受了罚,拿出钱来,他才会知道放出这种狗来,放出这种野畜生来,会有什么下场。我要好好地( )他一顿!

④你把这条狗带到将军家里去,问问清楚。就说这狗是我找着,派人送上的。告诉他们别再把狗放到街上来了。说不定这是条( )的狗;可要是每个猪崽子都拿烟卷戳到它的鼻子上去,那它早就毁了。

A . 开 跑 教育 娇贵 B . 张 走 批评 高贵 C . 关 冒 惩罚 宝贵 D . 敞 钻 教训 名贵

2. (2分) (2019七下·大庆期末)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走进美丽的百里杜鹃,我停下脚步驻足观赏。

B . 捐赠仪式上,爱心人士向留守儿童捐赠了校服、文具、图书三百余本。 C . 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 D . 这次全市开展的环保征文活动,五个小学的学生获得了二等奖。

二、 新添加的题型 (共2题;共20分)

3. (8分) (2019·金平模拟)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第 1 页 共 11 页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________ ②乡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 ③是亦不可以已乎________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②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3) 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篇运用比喻说理,以“鱼”和“熊掌”来设喻,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舍生取义。

B . 文中提到“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可见孟子也在宣扬“性本善”的思想。 C . 文中提到“一箪食,一豆羹”,意图以行道之人不接受的事实从反面论证“义重于生”,进而体现“舍生取义”。

D . 孟子散文气势充沛,善用排比。如第二段就运用排比句对“不辩礼义而贪图富贵者”给予有力的批判,极具鼓动性。

4. (12分) (2019九下·黔东南模拟) 阅读下面文言选段,按要求完成各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第 2 页 共 11 页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 下面加下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A . 又何间焉(参与,动词) B . 必以信(相信,动词) C . 虽不能察(即使,连词)

D . 公将鼓之(击鼓,名称活用为动词) (2) 下面句子朗读停顿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B .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C .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D .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3) 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 曹刿与乡人的对话,表现了曹刿作为一介平民对国家高度的责任感。 B . 本文第二段运用对比表现了曹刿和庄公指挥才能的高下之别。

C . 本文在剪裁上别具匠心,详写论战,略写作战,意在表现曹刿的“远谋”。 D . 在曹刿心目中,士兵的勇猛无畏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 (4) 将文言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第 3 页 共 11 页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