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弱目标,确定校本课程开发总目标和子目标,研究确立实验学校对本课程开发模式。
3、实验法:设置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校本课程,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内容进行开发利用,开发多门校本课程,选取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设计、编写校本教材。将设计的课程与教材,投放到教学实践中,在实践中调整、丰富、完善,并观察、分析学生的变化状况。
4、案例研究法:对典型的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而具体的研究,详细记录过程和发展中的动态变化。
5、经验总结法: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过程中,对成功的做法,效果佳的案例及时加以提炼总结,由实践提升至理论,并形成物化成果,以进一步指导课程开发与实践。
在以上主要方法的研究过程中同时贯穿调查、反思、比较以及成果展示、应用推广等方法进行研究。
七、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三年,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2014年7月—2014年12月
1、课题申请;做好开题论证工作,修改课题报告 2、拟好研究方案,落实主要成员,明确分工及任务。 (二)、研究阶段:2014年12月—2015年3月
1、查阅文献资料,分析实验学校实际,编制课题研究方案; 2、组织研究人员培训,学习校本课程开发知识、理论以及相关工作要求;
3、做好实验准备,重点研究确定校本课程的设置;课程内容的开发编写(初稿)等;
4、探索校本课程的开发目标和开发模式。 (三)、实验阶段:2015年3月—2017年3月
- 5 -
1、实验校本教材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有效性,进一步修改、完善教材;
2、探索实践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学策略; 3、探索实践校本课程的教学管理; 4、探索实践校本课程的教学评价方式;
5、开展教学实践,边开展活动边收集整理资料,对课题进行阶段性总结检查。
(四)、总结阶段:2017年3月—2017年7月 1、总结提炼整理成果,撰写结题报告;
2、举办有关课题研究的成果展。 八、研究成果预期形式及内容
通过研究我们将结合实验学校实际,根据实验学校特有的地理优势和学生实际,充分挖掘学校内在潜力,在本课题开发实践过程中,课题组将摸索出可学性、趣味性、现实性、有效性、创新性、独特性的课程开发原则。
通过研究实践逐步根据学生实际需要和教师特点开发出多门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
通过研究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实践能力,培养其创新意识和独特的审美能力,并在品质、能力、个性、生活态度等方面得到比较和谐、全面、可持续的发展等。
呈现出来的物化成果如下:
1、关于“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研究”研究报告 2、形成一套校本课程教材
3、调查问卷,阶段性总结,研究课教案集,反思集,案例集,课题论文集,校本培训专题讲座集
4、学生各阶段,各类型的作品集等。
- 6 -
九、课题组成人员及分工 (一)课题负责人:
武建川(负责协调课题研究进度及各成员的联系、组织;召集、组织各种研究活动;处理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有关事务;汇集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等) (二)课题核心组成员
冯建军,高级教师,校长,金凤区第二小学。 白玉春,高级教师,校长,金凤区奕龙小学。
李新娟,小教二级,美术专业专职教师,金凤区第二小学。 刘 岩,小教二级,美术专业专职教师,金凤区奕龙小学。 郭正源,小教二级,美术专业专职教师,金凤区第二小学。 (负责根据课题要求开展地方美术课程资源的调研;负责挖掘、筛选、开发小学美术校本课程资源;根据课题要求,开展校本美术课程资源的案例设计及实践,进行总结、反思;参与编写相关的素材性教参;参与建立相关的资源库;负责课题参与研究人员的指导工作;美术课程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研究 (三)资料收集整理:
武建川 李新娟 刘岩 郭正源(负责资料的整理、分类、归档)
十、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人员结构
本课题组成员由两个学校校长,和最能体现校本课程成果的学科的三位美术专业教师组成。两位校长有着较强的科研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有利于调动教师共同参与,发挥群体力量,同时有主持省级教科研课题研究的经验和课程开发的丰富经验。;三个美术教师个个都是业务好手,人人都有务实奉献精神。课题组成员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全部具有本、专科学历。
2、研究保障
- 7 -
课题组所在两个学校(金凤二小、奕龙小学)对教科研工作历来高度重视,每年都划拨一定的专项资金用来开展相关教科研工作的,在学校工作中,总是把学校特色工作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提供条件,配备力量,真抓实干,有始有终。同时对本课题的研究实施尤其热衷,为此课题的资金保障上奠定了基础。
十一、主要参考文献
《美术课程标准》及《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论》陈卫和 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程管理、开发和评价》魏国栋 吕达主编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