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污染与防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土壤污染与防治

作者:范洪鹏

来源:《北方环境》2013年第03期

摘要:土壤污染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危害人类健康,本文主要介绍土壤成因、性质,土壤污染原因及治理办法,使我们能更好的保护土壤,保护地球。

关键词:土壤;土壤污染;原因及治理

中图分类号:X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370(2013)03-0063-02 Soil pollution and its prevention Fan Hongpeng

(Panjin city provinc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onitoring stations, Liaoning 124010) Abstract:Soil pollution on China's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ose a threat to food security,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hazardous to human health,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origin, nature of soil, soil pollution causes and treatment practices, so that we can better protect the soil, protect the Earth. Key words:Soil; Soil Pollution;Causes and Treatment

土壤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形成能够生长植物的、处于永恒变化中的疏松矿物质与有机质的混合物。土壤环境背景,指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土壤本身的化学元素或化合物的含量,实际上是按照土壤背景值研究方法所获得的尽可能不受或少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土壤化学元素的原始含量。土壤具有自净作用,进入土壤的污染物,在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化学反应过程,降低其浓度或改变其形态,从而消除污染物毒性的现象。土壤环境容量是土壤环境单元一定时限内遵循环境质量标准,既保证农产品产量和生物学质量,同时也不致使其他环境要素污染时,土壤所能允许承纳的污染物最大数量或负荷量。 1 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是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土壤被污染的程度主要决定于进入土壤的污染物的数量、强度和土壤净化能力大小,当进入量超过净化力,就将导致土壤污染。土壤污染介于隐蔽性、持久性、间接危害性。土壤污染的危害将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导致农产品品质下降,危害人体健康,引发其他环境问题。如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镉米危机,重金属镉通过污染土壤浸入稻米,学者抽样调查显示中国多地市场上的10%大米镉超标,中国在多种重金属污染的稻米之前几不设防。 2 土壤污染原因及治理

土壤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是水体污染,大气与交通污染,生物污染,农业污染,固体废物污染。主要污染物是无机污染物,有机农药,石油类,化学肥料,污泥矿渣等固体废物,放射性物质,病源生物。

土壤污染的防治,首先是预防措施,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即控制工业和城市“三废”的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等农用物资。对已污染的土壤,要采取一切措施,消除土壤中污染物或提高土壤环境容量,控制污染物的迁徙转化,使之不能进入或微量进入食物链,不致造成对人体健康和农业生产的危害。执行国家有关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建立土壤污染监测、预测与评价系统,发展清洁生产。其次是治理措施,包括重金属污染治理和有机物(农药)污染治理。土壤中重金属的显著化学行为是不移动性、积累性,具有不可逆性的特点,延长,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要根据污染程度的轻重进行改良,从降低重金属的活性,减小它的生物有效性入手,加强土、水管理。通过农田的水分调控,调节水田土壤Eh值来控制土壤重金属的毒性,施用石灰、有机质等改良剂。客土、换土法,生物修复等。对于有机物、农药污染的土壤,除合理施用农药、采用病虫害综合防治,改进农药剂型等以预防为主的技术措施外,对土壤污染可采取以下措施:增施有机肥料,提高土壤对农药的吸附量,减轻农药对土壤的污染。农药具有急性毒作用、致癌、诱发突变、慢性中毒,要防止农药污染,采取综合防治方法,搞好农药安全性评价和安全使用标准的制定工作,安全合理使用农药,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来代替剧毒农药和残留性高农药,加强生物防治并推广无公害农药。调控土壤pH和Eh,加速农药的降解。 3 结语

土壤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人类消耗的80%以上的热量,75%以上的蛋白质和大部分的纤维都直接来自土壤。土壤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农田生态系统是一个巨大的碳汇,土壤固碳作用不可低估。土壤是最珍贵的自然资源,土壤资源是可再生的,质量是可变的,土壤资源数量有限,空间分布也是固定的。土壤是可持续农业的基础,土壤面临土壤退化、土壤污染、非农占用的危机,水土流失使我国每年损失土壤50亿吨,全球土地荒漠化每年造成经济损失约420亿美元。土壤污染使本来就紧张的耕地资源更短缺,给人民身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给农业发展带来不利,造成环境污染,污染物具有迁移性和滞留性,有可能继续造成新土地污染危机子孙后代。因此,保护土壤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林玉锁.土壤环境安全及其污染防治对策.环境保护,2007.1.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刘鸣达. 土壤学知识讲座-基础理论,2012.3. [3]陈怀满.环境土壤学.科学出版社,2005.2. 收稿日期:2012-11-9

作者简介:范洪鹏 (1977.2-),男,毕业于吉林大学环境工程系,工程师,从事环境监测.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