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体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测试语文试题(附答案)

江苏省句容市二中片区合作共同体2019届 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测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6页,22题,总分12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积累运用(共25分)

1.阅读下面的语段,把其中加点字的拼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填在方格内。(2分) ..承受是一种力度和气度,是一种坦然的接nà( ▲ )和始终清醒的生命理念,是一种为实现自我的收liǎn( ▲ ),是为寻求迸( ▲ )发所做的自我蓄( ▲ .)积。 ...

(摘自张新宏《承受是一种力度》)

2.默写。(8分)

①窈窕淑女, ▲ 。 (《关雎》) ②溯游从之, ▲ 。 (《蒹葭》) ③海内存知己, ▲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④ ▲ ,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⑤最爱湖东行不足, ▲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⑥春蚕到死丝方尽, ▲ 。 (李商隐《无题》) ⑦但愿人长久, ▲ 。 (苏轼《水调歌头》) ⑧士不可以不弘毅, ▲ 。 (《论语》) 3.名著阅读。(6分)

⑴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

A.贝琪偷看校长杜宾斯的书,被汤姆撞见,慌张之下,将书中图画撕破了一半,校长发现后,开始盘查,汤姆替贝琪担责被鞭打,还被关禁闭两个小时,贝琪夸他伟大。

B.格列佛来到大人国的第三年,在陪同国王和王后进行海岸巡行后,提出要去海边呼吸新鲜空气;没想到一只老鹰叼走了装有格列佛的旅行箱,并中途丢进了大海。

C.江姐与华为在川北小县城一座半旧独门院见面后,知道了余新江被捕一事,她让华为先走,自己善后,甫志高进院,江姐从他的话中意识到他叛变,江姐被捕。

D.桑桑与别的孩子不一样,是因为他是校长的儿子,他会做出一些古怪的的行为:如将碗柜改造成鸡笼,用蚊帐做成渔网,大热天穿棉衣裤,将陆鹤的帽子放到旗杆上。 ⑵阅读《西游记》选段,在横线上补写文中人物。(1分)

▲ ▲ ▲ ▲ 众神道:“才在这里围住,就不见了。” ▲ 圆睁凤目观看,见大圣变了麻雀儿,钉在树上,就收了法象,撇了神锋,卸下弹弓,摇身一变,变作个饿鹰儿,抖开翅,飞将去扑打。

⑶阅读《水浒传》选段,回答问题。(3分)

时迁听那两个梅香睡着了,在梁上把那芦管儿指灯一吹,那灯又早灭了。时迁却从梁上轻轻解了皮匣,正要下来,徐宁的娘子觉来,听得响,叫梅香道:“梁上甚么响?”..时迁做老鼠叫……

①选文中“皮匣”里装着什么?(1分)

▲ ②时迁为什么要去徐宁家偷皮匣?(2分)

▲ 4.下面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都有语病,请加以改正。(3分)

①来自澳大利亚的智能灯泡开发商日前推出了一款新颖新式灯泡。②它不仅能根据你的心情调节灯泡颜色,还可通过智能手机控制开关。③这种灯泡可通过无线网络激活,由智能手机,多款颜色可以自由变换。④你可以设定早上开灯定时功能,把自己的心情添加到列表中,灯泡就会调整到指定的颜色,匹配你的心情,为你建立舒适氛围。

⑴第①句成分赘余,应删去 ▲ 。 ⑵第②句语序不当,应将 ▲ 与 ▲ 互换位置。 ⑶第③句成分残缺,应在 ▲ 词语后增补 ▲ 。 ⑷第④句搭配不当,应把 ▲ 改为 ▲ 。 5.根据下列三则材料,完成相关问题。(6分)

【材料一】中国乡村音乐就是以中国乡村为背景,采用中国乡村题材或元素进行创作,具有乡土气息、乡愁韵味的音乐作品,包括大部分传唱已久的民谣、民歌。据保守估计,中国乡村音乐曲目数量可达千万。 (“中国新闻网”) 【材料二】千百年来,中国乡村音乐就像田园生活一样恬淡安静,散落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南宋杨万里在《宿新市徐公店》写道:“变作在家寒食看,村歌社舞更风流。”明代刘伯温在《题富好礼所畜村乐图》中更直接写下自己的“听后感””:“村歌社舞自真率,何用广乐张公侯。” (《光明日报》) 【材料三】如今,中国乡村音乐不断衰落。“可惜的是,现在各种‘好声音’充斥着人们的耳膜”,但那种饱含着浓浓乡情的乡村音乐却很少听到。”82岁的词作家邬大为说。他坦言,

作为农民的儿子,写了近千首歌,却没有为农村和农民写过一首歌,这是创作上最大遗憾。第三届全国乡村春晚推荐给央视春晚节目组的几支最好的乡村歌曲,一支都没被采用。

(《光明日报》)

(1)依据材料,说说中国乡村音乐的特点。(2分)

▲ (2)依据材料,说说中国乡村音乐不断衰落的原因。(2分)

▲ (3)依据材料,就如何振兴“中国乡村音乐”提两条具体的建议。(2分)

二、阅读理解(共45分)

(一)阅读下面的词,完成6~7题。(共6分)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6. 请根据词意,完成下面填空。(4分)

词的上片( ▲ )、( ▲ )、( ▲ )几种景象暗示了当时正值( ▲ )季。 7.“路转溪桥忽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 (二)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选段),完成8~11题。(共13分)

丐某,燕人也。孑然一身,游食市闾。一日,有策马而驰者,颠簸囊裂,落宝银二枚于道,丐呼之不觉,狂奔而去。丐乃拾之,自忖曰:“吾其以此易钱乎,彼肆主必疑吾为盗,何以自白?且缉捕者见之必掇去。即不然,同侪见吾多金,有不思杀而夺之者乎?然则此祸基也,不如献诸官,以脱吾身,非旷然自得之道乎?”遂投献。邑宰奇之曰:“得遗失物者给之半,此律之明条。汝其受诸。”丐叩首曰,“小人无罪,怀宝其罪。筹之审矣,非所愿也。”宰益奇之。适金主驰归呈诉,宰语之,还其宝物。金主再拜曰:“小人何幸而值此义士!渠之所虑者,无宅以庇身耳。小人愿助之置宅。”宰曰,“能如是乎,余亦给之资本,以旌其善。”乃呼里长为之谋宅于市廛,置货立业也。且表之以额曰:“ ▲ 。”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