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蛇者说
课题 学 习 目 标 1.理解本文衬托、对比写法;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3 2. 认识柳宗元同情人民、痛恨苛敛的思想感情。 学 《捕蛇者说》以独特的写法(衬托、对比)尖锐、深刻地揭露 法 了封建统治下赋税的苛酷,揭示了广大人民遭受的苦难不幸,指 表现了作者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对残暴统治的强烈愤恨。导 同学们在学习时始终要注意这点。 2020年湖北省十堰市 阅读“余悲之……又安敢毒耶?”语段,回答问题。 19.解释加点的词语。 课 前 预 习 ①君将哀而生之乎( ) ②而乡邻之生日蹙( ) 相 ③又安敢毒耶( ) 关 20.翻译下面的句子。 链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接 译文: 21. 选出下面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选文第一段,表达了作者对百姓苦难生活的同情。 B.“安敢毒耶”回应前文,说明整个大段叙述都是对“若毒之乎”的回答。 C.蒋氏自述的这段话,要表达的核心意思是“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己后矣”。 D.“说”这种文体比较注重文采,如选段大量使用排比句、对偶句就体现了这个特点。 22.蒋氏的自诉,自始至终采用了对比的手法,请具体分析一处“对比”,并说明其作用。 答: 答案:19.使……生(存)一天天 怨恨(3分,每词1分)20.(假使)从前我不当这个差,就早已困苦不堪了。(共3分,意思对即可,错漏字词,改变句意酌情扣分)21.C(3分) 22.共3分,选段中有三处对比:①乡邻“十室九空”与蒋氏“以捕蛇独存”形成对比;②悍吏扰民鸡犬不宁的情形与蒋氏“驰然而卧”、“熙熙而乐”形成对比;③乡邻“旦旦有是”与蒋氏“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形成对比。(考生答出任意一处对比,给2分)作用:突出(衬托)了“赋”的不幸甚于“役”或突出(衬托)了“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答出其中一种作用给1分)。 1.从《捕蛇者说》全文看,第 段是描写和记叙,第 段是议论。其中第 段是蒋氏捕蛇的背景,为后文的展开做了铺垫。第 段叙述蒋氏三代知 识 预 习 捕蛇的苦难家史,为后面的议论打下了基础;而 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点出主题。 2.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回答问题。(1)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蒋氏捕蛇十二年,“几死者数”可他不以为“病”,反以为“幸”,这反映了他什么样的心态?其中又蕴涵着他怎样的情感?)答: (2)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在常人看来,蒋氏“一岁之犯死者二”,何“甘”之有?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作者这样写,蕴涵着他怎样的情感?)答: 1.1-4段 第5段 第1段 第4段 第5段 2.(1)反映了蒋氏在重赋压迫之下的一种反常心态。 他表面上庆幸自己精锐之逃过了重赋之劫难,其实却饱含着无限的凄苦之情。 (2)蒋氏虽然“一岁之犯死者二”,但能得以不受悍吏逼租之苦,也算苦中有甘了。这种“存者且偷生”的感情,实际上包含着巨大的隐痛。 作者这样写,其中饱含着他对下层人民的深厚同情。 一.检查复习 学生背诵4、5节。 二.继续研讨 1.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如此强调“异蛇”之毒? 明确:(1)这是作者设置的一个悬念,为下文埋下伏线,暗示了当时的世上还有比毒蛇更毒的东西,使读者产生了急切读下去的愿望。(2)这一段重在写“毒蛇”之异,从三个方面加以描绘:课 堂 探 究 一是颜色之异,二是毒性之异,三是用途之异。(3)注意首句的省略句“触草木尽死”,“尽死”前省去的主语应是“草木“,其余皆省去“毒蛇”。 小结:写“异蛇”剧毒,而“永之人争奔走焉”。 2.蒋氏的自述反映了什么?文章在这一段着重写什么? 明确:如果说第1段是概述,从第2段开始便转入到具体的描述。引出了主人公“捕蛇者”——蒋氏。先写蒋氏三代捕蛇之“利”,继而写捕蛇之“害”——“吾祖”、“吾父”、“吾”三代有的“死于是”,有的“几死者数矣”一个“且曰”,将写“利”转为写“害”,再用蒋氏的神情“貌若甚戚”极其生动地写出了“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