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年鉴编纂质量问题分析建议.doc

提升年鉴编纂质量问题分析建议

年鉴的编纂质量是年鉴的生命线。

《**年鉴》自XXXX年创刊以来,先后编纂出版了8卷地方综合年鉴。

8年来,《**年鉴》编纂工作博采众长,努力创新,严格把关,注重质量,省州、各兄弟县和各部门(乡镇)对《**年鉴》的质量都给予充分肯定。

但在年鉴的编纂方案、资料收集、编辑、定稿上报,《**年鉴》编纂大体还存在以下这几个方面: 一、重 视不够。

编纂方案文件后,部分部门或乡镇重视不够,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安排人员负责年鉴的编纂工作。

每年,都需要年鉴编辑部几经电话催促,才将纂稿人员名单落实,严重影响了年鉴的资料收集、组稿、总纂; 二、责任心不强。

由于年鉴编纂工作大多数是办公室人员承担,办公室任务重,工作烦琐复杂,很多办公室人员对年鉴编纂工作应付了事,缺乏责任心,在催稿时候,以年度工作总结上报或在上部年鉴的基础上作数字改动上报了事,突不出自己部门的特色,完全是典型的填空式; 三、创新不足。

部门有很强的专业性,乡镇有自己的特色,但在编写时,纂稿员

创新性意识不强,没有很好的挖掘本部门行业特性和本乡镇的特色,编纂出的年鉴千遍一律,千层一面,没有自己的特色和特点。 如何提高年鉴的编纂质量,使编写的年鉴新颖、有特色。 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政治与业务 1.要讲政治。

年鉴编纂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强的工作,必须在正确的政治观点下进行。

当前来说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年鉴的编纂,着重记述各部门(乡镇)的年度工作重点、思路、措施、做法、成效等。 2、要以自己的方式为现实服务。

年鉴是信息和资料的载体,是工具书,是社会各界了解该地的窗口。

W它如实地记载一个部门(乡镇)一定时限内事情所发生的真实情况,它回答的问题是“什么怎么样”,不需要作者对其作评论。 对记载的内容是成绩就写成绩,是问题就写问题,不能在年鉴中说假话,报虚假信息。

年鉴必须以翔实的资料和信息去反映现实,去资政,去为现实服务。

二、地情与年鉴 1、地情是年鉴的根基。

提高年鉴的编纂质量,首先应对年鉴的编纂主体——地情,进行

必要的研究。

而这一点,一般年鉴编纂工作者重视都不太够。

一般纂稿人员认为,只要每年把条目写出来,任务就完成了,地情研究则是专门编辑人员的事情。 这是一种误解。

心中地情不明,条目怎么能够写得好呢?XXXX年3月,笔者参加云南省地方志办举行的方志业务培训会,讨论的一个重要题目就是年鉴如何体现地方特点(或者地方特色)。 研究地方特点,实际就是研究地情特点。

各地的年鉴都是反映地情的,地情不同,年鉴所记应该也有所不同。

因此,各部门(乡镇)在编写年鉴时,都应研究自己的写作对象——地情。

只是不同的对象研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主编、总纂应研究地情总的特点,编辑、撰稿员则研究某个方面或某个部门、单位的地情特点。

地情明,则框架清、条目定,地情不明则框架乱、条目混。 研究地情看起来要花时间,其实把地情弄清了,编纂年鉴就不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了。 2、年鉴编纂要反映特点。

编年鉴研究地情,不是为研究而研究,其目的是为了编好年鉴。 对地情研究透之后,年鉴编纂时就要千方百计反映地情的特点。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