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正确识别。 2.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1.能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动手摆实物,对几种基本的立体图形有一些感性认识,知道它们的名称,能够辨认,能初步感知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教学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如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哪些物体的形状相同等。
2.要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和时间,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如让学生通过滚一滚、推一推、搭一搭和拼一拼等活动,充分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
3.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教学中老师要经常为学生创造“最佳发展区”,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主动探索和发现新知识。老师要注意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1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1课时 2 立体图形的拼组…………………………………………………………………………1课时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教材第34、第35页“做一做”的内容及练习八的第1~3题。
1.通过操作和观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每组一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图形卡片,课件,投影片等。
导语:同学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智慧爷爷还提了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老师巡视指导,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2)小组汇报分的情况。(可到实物投影上分,让大家都看到)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根据学生的回答可能分出以下几组:一组是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3)揭示概念。
老师拿出位置、大小和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如教材第34页)
2.摸一摸,感知特征。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集体交流。 通过摸、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说:长方体是长长的,有平平的面。正方体是方方的,也有平平的面。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球是圆乎乎的。(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有6个面等,应给予肯定和表扬,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3.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概念。 (1)由实物画出图形。
投影出示实物图“牙膏盒”等,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画出长方体的图形。 用同样的方法出示“魔方”“茶叶筒”“足球”等实物,画出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 (2)记忆想象。
①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应的实物。
②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四种图形的样子。(老师说一个学生想一个) ③让学生闭上眼睛摸出老师说的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可小组每人摸一次) ④先让学生闭上眼睛,老师给他一种实物,让学生摸并判断它的形状。
⑤出示位置、大小和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让学生辨认。 ⑥区别、辨认长方体和正方体。
男生闭眼,老师同时移动长方体和正方体,让男生说说哪个动了,哪个没动。男生可能回答:长方体在动,正方体没动。这时女生证明,长方体、正方体都在动。从这个活动中让学生感知长方体的面不一样,有时大,有时小。正方体的每一个面都相同,都一样大。
(3)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1.教材第35页“做一做”的第1题。
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圆柱和球,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能前后滚动,球可以任意滚动,而长方体不能滚动,只能平移。
2.教材第35页“做一做”的第2题。 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组一人说物体的形状,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 (2)还可以老师说物体的形状,学生摸。
3.练习八的第1题。
让学生首先说出实物图的形状,再与下面的图形相连,老师巡视,并集体订正。
4.练习八的第2题。
投影出示练习八的第2题的图形,问:这个物体是由什么图形组合而成的?各用了几个?让学生数数,填在括号里。 最后集体交流、订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