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科学试题-华师大版八年级科学下册单元测试-第一

第一章 声现象复习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以下减小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 ) A. 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 B.市区里种草植树 C.戴上防噪声的耳塞 D.市区内汽车喇叭禁鸣 2.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即使物体在振动,我们也不一定能听到声音

B.我们能区别不同的人说话的声音,只是因为他们的音调不同 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其他常见物质中的传播速度 D.乐器发出的声音—定不是噪声 3.女高音和男低音不同是因为( )

A.男低音音调高,女高音音调低 B.男低音响度大,女高音响度小 C.男低音响度小,女高音响度大 D.男低音音调低,女高音音调高 4.人们利用岩层发生形变时的地声异常来预报地震,这是利用了( ) A. 地声传播不需要介质 B.固体不能传播声音 C.固体传播声音传播得快 D.固体传播声音传播得慢 5.利用回声测海底的深度.已知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531m/s,从船底发声装置向下发出声音,经1.2s后,船底声音的接受装置收到回声,那么海底深度是( )

A.1832.2m B. 918.6m C.3674.4m D.1531m 6.在敲响古刹里的大钟时,有的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仍“余音未绝”,分析其原因是( )

A. 大钟的回声 B.大钟在继续振动 C.人的听觉发生“暂留”的缘故 D.大钟虽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7.人们把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下列事实中,应用了次声波的有( )

A. 用仪器听海啸 B.用声呐测海底的深度 C.海豚判断物体的位置和大小 D.蝙蝠确定目标的方向和距离

8.声音在均匀空气里传播的过程中( ) A. 声速逐渐减小 B.频率逐渐减小

C.振幅逐渐减小 D.声速、频率、振幅都不变

9.如图1所示,在一个可以抽气的玻璃瓶内放一响铃,现逐渐抽掉瓶内空气,则声音会( )

A. 逐渐减小 B.逐渐增大 C.保持不变 D.都有可能 10.在雷雨来临时,电光一闪即逝,而雷声却隆隆不断,这是由于( ) A.光的速度比声音的速度快 B.雷一个接一个地打

C.双耳效应 D.雷声经地面、山峦、云层多次反射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1.声音是由发声体的________而产生的,物体的________停止,发声也就

停止.

12.2000年某市公安局规定:任何汽车在市区马路上不准按喇叭,从环保角度看这是为了减小___________.人在高墙前拍手,要区分拍手声和高墙反射回来的回声,人离高墙至少___________m.

13.比较牛和蚊子的叫声,________的叫声音调高,________的叫声响度大. 14.“山间铃响马帮来”这句话中铃响是由于铃受金属珠子的撞击发生________而产生;在山间小路上人们听到远处传来的铃声是通过________传入人耳的.

15.小华在一根很长的自来水管的一端敲一下铁质水管,小明在铁质水管的另一端能听到三下敲击声.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__________传来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__________传来的,第三次听到的声音是__________传播来的.

16.一学生,走过两山之间时,他大喊一声后经过0.5s听到右边山崖反射回来的声音,经过1.5s听到左边山崖发射回来的声音,两山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___m.(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17.某同学在自行车车条里卡一硬纸片,当他慢骑时产生的声音音调较低,可见音调跟发声体___________有关,车速加快时,纸片的振动频率__________,音调__________.

18.有经验的养蜂员,根据蜜蜂的嗡嗡声,就可以知道它飞出去采蜜,还是采好了蜜回蜂房,这是由于带花蜜飞回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的音调比不带花蜜时__________.

19.外界传来的声音会引起人耳________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________及其他组织传给________,再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0.在月球上,宇航员面对面也要靠无线电交谈,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21.俗语“震耳欲聋”、“声音刺耳”、“闻其声知其人”分别反映了声音的特征,这些特征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蛇是没有耳朵的.不过,如果蛇将头贴在地上,头中的一块骨头就会接收到正在接近它的动物活动的声音,由此可见,蛇是利用________“倾听”猎物的动静.

23.攀登雪山是一项极富有挑战性的体育运动.登山运动员在攀登雪山时有一个忌讳,那

就是不许高声喊叫.这是因为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而产生的,人在高声喊叫时,也引起周围________振动,从而传给积雪层,往往会引起积雪层的________,这样会引发雪崩造成危险.

24.拉二胡时,拉紧弦可以________音调,由拉细弦改为拉粗弦可以________音调,按弦的手指下移可以________音调(选填“提高”或“降低”).

三、阅读与简答(每空1分,共10分)

25.如图2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但没有与之接触的音

叉也会发声,并且可以看到乒乓球会____________起来,乒乓球由静止变为运动,说明它___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获得了能量,同时通过乒乓球的运动,我们可以分析判断左边音叉在__________.右边被敲击的音叉作为声源,当它的振动能量在___________中向外传播时,造成周围介质运动状态的变化,尤其是引发了左边一个音叉的共振,使该音叉能够最大限度地吸收声源所传播的能量,并引起乒乓球的振动说明声音___________(选填“能够”或“不能够”)传递能量. 26.阅读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大家知道,中国古代有一种叫做“喷水鱼洗”的器具,据考证,它的出现不晚于晋代,即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传世的鱼洗是带有一圈水平突缘的圆形铜盆,在突缘上方的对称位置上装有垂直的一对把手状的双耳(又称为弦).盆的直径约为40cm,大概有一个大号的日用脸盆那么大.

操作时,在坚固的底座上面垫上柔软的材料,放上鱼洗,其中盛上过半的水,然后,两只手掌都蘸上些水,分别在左右两耳上沿相反的直线方向作反复的水平摩擦,给出适当的激励,使盆壁振动产生驻波,这时便可以看到水面上激起的波纹出现四角对称的图样,明白地显示出波腹和波节相间的分布,并且,在四个波腹处剧烈的振动所激起的水珠,可以向上飞溅到超过半米的高度.(鱼洗底部所绘刻的四条鱼,它们的嘴部正对着四个波腹处,好像水珠是从鱼嘴里吐出来似的.)与此同时,由于盆壁的振动而发出强烈的嗡嗡声.

其实,用一个普通的搪瓷盆也能表演出相同的效果.用两只手掌在脸盆上缘对称的两侧反复做上面所述的摩擦动作,也能激发出相同的现象,盆内水面呈现规则的波纹图案,小水珠可以跃起到20cm的高度,同时可以听到明显的嗡嗡声,不过溅起的水珠较小而且量也少,不及鱼洗表演得那么壮观罢了. 根据以上短文回答问题:

(1)鱼洗是由于手的摩擦使铜盆产生________而发出声音的.

(2)“明白地显示出波腹和波节相间的分布”这句话所描述的与我们在示波器中所看到的声波的________相似;“波腹处剧烈的振动所激起的水珠,可以向上飞溅到超过半米的高度”是指振动时水要偏离原来的位置,偏离原来的最大距离也就是振动幅度叫做________;水飞溅很高的高度,说明水_______(选填“获得了”或“没有”)能量.

(3)用普通的搪瓷盆表演,虽然也能产生相同的效果,但由于声音的________的特征不及真的鱼洗,所以导致了不那么壮观罢了. 四、实验与探究(每空1分,共20分) 27.在观察物体的振动与声音的产生的实验中:

(1)把一根橡皮筋或其他弹性带子的一端系到墙上的钉子或门的拉手上,用手拉它的另一端,使其绷紧,再用另一只手的手指或用一枝铅笔去拨动被绷紧的皮筋.观察它的振动并同时注意听到的声音.重复一次实验,听到声音之后突然用手捉住正在振动的皮筋,使它停止振动,会发现声音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随之消失.

(2)在桌子边上平放一把尺子或一根钢锯条,使它与桌面边垂直地伸出15cm左右,一只手按住它在桌上的那端,另一只手在它的另一端先向下按,然后再突然松开.观察尺的振动并注意同时听到的声音.重复一次实验,在听到声音之后突然用手去捉住振动的那一端,会发现声音________(选填“是”或“不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