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学概论

.

档案学概论

第一章 档案概念与档案现象 引言

正是档案记载了人类的活动,文化、经验及教训得以传承,社会才得以在时间上得以延续、传承。档案是人类文化进化的产物,社会文明进步的阶梯。 ——张缉哲:《维系之道——档案与档案管理》中国档案出版社 (1995年1月1日)

世界普遍认为:物质、能源、信息是世界的三大资源,档案是信息的一种,且具有独特的优势。

物质是本源的存在。质量守恒定律:质量保持不变。 能量是运动的存在。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可以相互转换。 信息是联系的存在。信息是不会被损耗的,还可以增值 信息在共享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我国档案学产生于民国时期的“行政效率运动”,现在已发展为一个比较系统的学科专业。 档案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档案学概论、文书学、档案管理学、档案文献编纂学、档案保护技术学、中国档案事业史、电子文件管理、信息管理等

【本章要点】

●解释档案概念的涵义,明确档案的定义。 ●说明档案的实存形态及其形成过程。 ●辨析档案的真实可靠性。

●探讨档案与信息、文献、文件、图书、资料、文物的关系。 ●介绍档案的种类及其划分意义。 第一节 档案的定义及其分析

严格界定一个事物是不是档案是开展档案研究和档案工作的前提。从形式逻辑角度定义档案这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即给档案下定义,则是一种最基本的方法。

主要用归纳的演绎的方法来判断是否是档案,归纳是前提,归纳后用演绎的方法判断。 一、对已有档案定义的剖析

目前国内外已有的具体档案定义虽有数百种之多,其定义角度及具体表述虽各不相同,但也并非没有共性和规律性。这些定义大致可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直观描述型的定义,一类是抽象揭示型的定义。

(一)直观描述型档案定义的优势与劣势

直观描述型定义是从档案的形成转化过程和档案的实体存在形态等较具体、直观的角度来描述档案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 定义:属概念=特征+种概念 如档案是xxx样的文书、文件。等等 容易出现定义不准,涵盖不全的现象 (二)抽象揭示型档案定义的优势与劣势

抽象揭示型定义的认识角度与直观描述型定义的认识角度明显不同,而且是在直观描述型定义的基础上于较晚时出现的。

主要揭示档案的根本性作用、价值等因素,比较抽象,难以理解。但容易出现观点分歧,有时候也有出现涵盖不准的情况,演绎难度也较大。

档案概念出现分歧的原因:张长海.文档概念出现分歧的原因.档案,2002.8 1.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与学识各异,而经历和学识是奠定一个人认识的基础; 2.一个国家的文件与档案概念受该国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文档管理体制的影响;

精选word范本!

.

3.文件与档案这两种事物也是不断发展的;

4.在没有明确什么是档案的情况下,给档案修定义,在定义还没有明确的情况下,判断一个事物是否是档案。

5.认识论上的概念、工作上的概念、法律上的概念。 二、档案的本质及其定义表述 尽管人们对档案的定义仍在争论,但对档案这一事物的本质特性的认识却是基本一致的,即档案本质上是社会生活的原始记录,换句话说,原始记录性是档案的本质特性。 档案是社会组织或个人在以往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清晰、确定的原始记录作用的固化信息。简单地说:档案是清晰、确定的原始记录性信息。 吴宝康版档案学概论定义: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 其他档案定义:

1.档案的本质是社会记忆、人类社会文化的历史记忆;2.档案是有意识的归档保存;3.档案是文件的积累物;4.档案是社会活动中过程中形成的“副产品”。“影子”、“保存的社会活动的影子”

三、对档案定义的理解

(一)社会性:非自然界中形成的 (二)历史性:回溯性信息

(三) 确定性:清晰、确定,与纯文物相别。 (四) 原始记录性:直接形成的,不是有意为之 四、档案的实存形态及其形成过程

档案是一种在社会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且表现形态多种多样的复杂事物。 (一) 档案的实存形态

档案的实存形态是指档案在现实中的具体存在形式,也就是在各种各样的具体事物中,究竟什么东西具有档案的属性,是档案;什么东西不具备档案的属性,不是档案。文件、文书、胶片、图纸、录音、文稿等等 (二) 档案的形成过程

档案的形成过程是指各种形态的文件,从被制作出来到被作为档案正式保存并发挥档案作用的过程。

保存并不是档案的本质属性!! 五、对档案真实可靠性的理解

档案是社会生活中最真实可靠的原始记录,这是档案之所以重要、之所以被人们重视并保存的根本原因。但档案的真实可靠性尤其是其内容的真实可靠性并不是绝对的,它只是与其他信息相比较而言是最真实、可靠的。

真的也可能是假的,假的也可能是真的,所以要考证。 第二节 档案与相关事物的关系

档案在现实社会中不仅实存形态广泛多样,而且与诸多事物有着较为复杂的关系,使人们往往难分彼此,甚至将其混为一谈。因此,在认清档案本质及概念(定义)的基础上,有必要进一步从理论上梳理档案与相关事物的关系,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一、档案与信息

信息对人类社会的作用虽日益重要而且深刻,但目前人们对信息的理性认识依然存在许多不同的学术观点。对于信息的根本性问题人们并未真正弄清楚,人们对信息只是在最宽泛的意义上有着基本的共识。

种概念与属概念的关系。最重要的信息,真实可靠的信息。

精选word范本!

.

一、档案与信息

申农:信息是消除不确定的性的东西。信息:表明事物之间的联系。档案不同于其他信息的主要区别在于它的本质属性。 档案信息不仅仅是档案内容的信息。 二、档案与文献

文献也是一个外延很宽泛的概念,且与档案的关系较为密切、复杂。 文献的概念:“一切记录有知识和信息的载体”。文献一般是指前人留下来的历史文化价值较高、内容较系统完整的信息记录,其实存形态有文书、文章、著作(图书)、日记、信函、笔记、照片、音像制品等等。

一次文献:原始资料

二次文献:目录、检索工具 三次文献:参考性文献

三、档案与文书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是实存形态上的直接转化关系。文书尤其是其定稿因具有较强的原始记录性,所以可直接转化为档案,成为档案的实存形态之一,且在档案大家族中占据主导地位。 档案并不是仅仅由文书转化而来,还有非文书类的,文书主要是为了通过流转来实现“办事”,而档案主要是查考与凭证价值。 四、档案与图书

档案与图书虽在现实中关系较为密切,管理上也有相通之处,以前的图书、档案是不分家的。但二者之间的区别是极为明显的。 五、档案与资料

资料是现实中最接近档案、与档案关系最为密切的概念(事物)。 资料这个词有些口语化,不能算是专业术语。只要是有利于人们解决某一问题的所有相关信息,均可称为资料。 六、档案与文物

文物是与档案在内涵上最为接近的概念(事物),但认真分析其区别也较为明显。文物是有文化价值的历史遗留物,其形态主要是过去人们直接使用的实用性物品,如器具、衣服、建筑物等等,当然也包括重要的历史文件,这些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东西必然会有相当程度的原始记录作用。

其本质区别是:记录的信息是否清晰、确定 第三节 档案的种类

档案的种类是人们对档案进行分类认识的结果。这种认识性分类结果不仅有认识意义,对档案管理实践也具有宏观的指导意义。

精选word范本!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