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第十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doc

第十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四方宏观经济学是由三个理论发展而来的,具体包括: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和新增长理论。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可以追溯到20 世纪50年代美国的货币主义学派,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徳 曼。

1. 货币主义的理论基础

货币主义的基木理论为新货币数量论和口然率假说。货币主义的基木主张Z 一是货币数量论,它是关于货币数量变化决定价格水平变化的理论。

(1)新货币数量论

%1 传统货币数量论包括费雪方程(即交易方程:Py=MV和MV=PT,后-?种 形式已经不太流行)和剑桥方程(即庇古的M=kY=kPy),两者的实质是一致的。货 币数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因果数量关系,物价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货 币数量的多少,二者成正向关系。它们被认为是早已存在于西方经济学的“货币 数量论”的现代表达形式。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交易方程强调货币的交易媒介 的作用,而剑桥方程则强调对货币的需求方面。凯恩斯以灵活偏好为基础提出方 程:

¥ = 厂)=厶(y) +A2(r) 式屮,L为对货币的总需求;L|为对货币

的交易需求;L?为对货币的投机需求;r为利

息率;P为价格水平;特别是其屮的货币投机需求发展了庇古的思想观点。但是 它忽略了人们对财富的持有量也是决定货币需求的重要因素。

%1 弗里德曼根据口己的方程建立了新货币数量论,他强调新货币数量论与传 统货币数量论的差别在于,传统货币数量论把货币流通速度Y(或者1/k)当作一 个由制度决定的常数,而新货币数量论认为稳定的不是V,而是决定V值的函 数,

V只不过是稳定的外在表现而已。V在长期是一个不变的量,在短期可以做 出轻

微的变化。

(2)H然率假说

讨论菲利普斯曲线时,自然率主要指自然失业率,也即自愿失业人数在劳动 力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自然率假说认为,自曲竞争可以使整个经济处于充分就 业状态,并且认为这种趋势是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本身固有的属性,而经济活动 出现非充分就业的原因不在于市场制度木身,而在于外界的干扰或者人们对经济 变量所作预期的误差。根据自然率假说,任何一个资本主义社会都存在一个自然 失业率,其犬小取决于社会的技术水平、资源数量和文化传统。长期而言,经济 总是趋向于自然失业率;尽管短期内,经济政策能够使得实际失业率不同于自然 失业率。弗里德曼根据自然率和菲利普斯曲线得出一个货币主义的结论:在短期, 虽然可以通过货币政策把失业率人为地维持在小于自然率的水平,但是,在长期 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2. 货币主义的主要观点及政策主张

主要观点:(1)货币供给对名义收入具有决定作用;(2)长期中,货币数量主 要影响价格以及其他用货币表示的量(如货币工资),而不影响就业和实际国民收 A; (3)短期可以改变实际变量;(4)私人经济貝有口身稳定性。

政策主张:(1)反对凯恩斯的财政政策;(2)反对“斟酌使用”(根据情况变化 而制定和执行)的货币政策;(3)主张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尽力避免国家干预。

3.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传统凯恩斯主义不能够解释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于是促进了货币主义和 理性预期的发展,形成以卢卡斯为首的新古典经济学派。其四个假设条件如下:

(1) (2)

个体利益最大化。

理性预期。即在有效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做出的在长

期 中平均说来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包含3 个含义:①做出经济决策的经济主体是有理性的。②为止确决策,经济主体会在 做出预期时力图获得一切有关的信息。③经济主体在预期时候不会犯系统错

误。

(3) 市场出清。即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和产品市场上的价格都具有充分的灵 活

性,可以根据供给情况迅速进行调整。所以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市场都不会存在 超额供给。

(4) 自然率。

4.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观点

(1) 宏观政策无效论。其原因在于理性预期。货币主义仅仅反对凯恩斯主义 的

财政政策,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则更进一步。

(2) 适应性预期错误论。其原因是人们进行预期时候不但要根据过去的事实,

述要考虑将来的变化。

(3) 反对凯恩斯主义的“斟酌使用”的或者对经济运行进行“微调”的政策。

这个观点的理论基础是“卢卡斯批判”。

5. 附加预期变量的总供给曲线和新古典模型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在建立自己的经济模型的时候引入了附加预期变量的总 供给曲线。而总需求曲线AD的变化可以由意料Z屮的因素(如政府的财政货币 政策和其他经济政策)以及意料之外的因素(如自然灾害),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因 索(如外汇波动等)引起。对于意料之外的因索所造成的价格和产量的波动,理性 预期学派认为,国家是不能使用经济政策来使Z稳定的。由丁意料Z外的因素无 法事先得知,所以参加经济活动的人,包括国家的经济管理人员在内,事先都不 知道这些因索的存在,更谈不到理解这些因索的作用。理性预期学派的最终结论 是,在任何情况下,宏观经济政策都是无效的。

6.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实际周期理论认为,宏观经济经常受到一些实际因素的 冲击,如石油危机和农业歉收,还有诸如战争、人口增减、技术革新等等。虽然

冲击的具体原因很多,但是它们引起经济波动的途径是有限的,要么使人们的偏 好发生变动,要么改变技术状况(生产率),或者使可利用的资源发生变动等。实 际周期理论认为其屮最常见、最值得分析的是技术的冲击,因此,该理论有代表 性的论文都把技术冲击作为波动源。

7.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对财政政策的分析 (1) 公债非中性理论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不仅把公债作为弥补财政赤字的一个重要手段,而11也 认为公债是政府实施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耍工具。为此,他们还提出了所谓的“公 债哲学”,其要点是:第一,公债的债务人是国家,债权人是公众。国家与公众 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政府欠公众的债也就是自己欠自己的债。第二,政府的政 权是稳定的,这就保证了债务的偿还是有保证的,不会引起信用危机。第三,公 债不会对子孙后代构成负担,因为发生公债可以促使资本更多地形成,加快经济 增长的速度,从而使子孙后代在偿付公债的负担之后,还能得到更多的财富和消 费。由此,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把用公债來弥补由于增加支出而造成的政府预算 赤字这一办法看作是经济萧条时期刺激总需求的重要途径。总之,在凯恩斯主义 经济学家看来,公债的效果是非中性的,即是冇益处的。

(2) 李嘉图等价定理

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屮表达了这样一种推测:在某些条 件厂 政府无论用债券还是用税收筹资,其效果是等价的或相同的。西方学者把 它称为“李嘉图等价定理”。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不但认为货币政策不能改变产出增长的长期路径,而H认 为用公债弥补政府赤字或减税的办法刺激经济都无济于事,因而公债的效果是屮 性的,即不会带來益处。巴罗认为,不管公债负扌口落在当代人身上还是后代人身 上,李嘉图等价定理仍是成立的。

8. 新凯恩斯主义

面对新占典经济学的责难和挑战,一批仍然信奉凯恩斯主义基本思路的曲方 学者也随着新古典学派的成长而形成了冃前的新凯恩斯主义的派别;其中有代表 性的人物有斯蒂格利茨、曼昆、泰勒等人。

(1)对新古典学派的观点的肯定和吸收

新凯恩斯主义者认为,新古典学派的部分观点是能够加以肯定的,从而应该 被吸收过来。他们所肯定和吸收的观点大致有下列两个:

%1 理性预期。新凯恩斯主义者虽然并不认为人们最终能够准确地预期到现实 的情况,但是,他们也认为,为了口己的利益,人们会尽量收集信息,使他们的 预测能够趋于正确;收集的信息不但涉及过去,而II牵涉到未來的事态。

%1 微观基础。新凯恩斯主义者同意,宏观经济理论必须符合微观经济学的假 设条件,特别是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假设条件。这就是说,宏观经济理论必须有微 观经济学的基础。

⑵对原有的凯恩斯主义的观点的坚持

在部分地吸收新古典学派的观点的同时,新凯恩斯主义者也坚持了一些凯恩 斯主义的原有论点。被坚持的论点约有6个:

%1 工资和价格粘性。

%1 市场非出清。原因是工资和价格粘性。 %1 “斟酌使用”的原则。

%1 李嘉图等价定理不一定成立。第一,普通人的远见不够;第二,人的生命 冇限,利己的人未必关心下一代的还债情况。

%1 挤出效应的影响受条件的限制。第一,挤出效应只有当LMltt]线处于垂-直 状态时候(充分就业吋候),才完全发生,但是垂直状态毕竟不是常态。第二,在 没冇充分就业前,只是部分挤出私人投资,如果政府用适当的扩张货币政策相配 合,利率未必上升很多。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