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达成目标的途径。(F)
途径-目标理论实现了领导行为两维理论和弗罗姆的期望理论的结合。
(一) 领导行为方式的选择 1. 指令型领导 2. 支持型领导 3. 参与型领导 4. 成就型领导
选择时应考虑:(1)下级的个性特点;(2)环境因素。
四、 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一) 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也叫领导行为权变理论,由卡门首先提出,何塞和布兰卡予以发展。它的特点是,在管理方格论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被领导者的工作成熟度这一权变因素。它认为,工作中的群体成员在大多数情况下呈现出逐步成熟的变化。其工作成熟的含义是:群体成员有能力设臵较高、但又可能达到的目标;他们愿意和能够胜任工作,并表现出应有的责任感。 (二) 应用
五、 领导有效性的评价 (一) 领导的评价体系
1. 领导有效性评价的理论依据
(1) 权变理论是领导有效性评价的核心;
(2) 从领导的素质理论出发,对领导的能力,个性特征和基本素质进行评价; (3) 应用领导行为理论对领导的类型、方式进行评价。 2. 评价的主要方面
(1) 领导的工作绩效评价; (2) 领导功能的组织评价。
(二) 影响领导效能的因素 1. 领导自身的素质
(1) 领导者的基本素质、能力和知识水平; (2) 领导者的行为方式、工作类型; (3) 领导者的权力基础;
(4) 领导群体的特征、年龄结构和构成。 2. 被领导者方面的因素
(1) 被领导者的素质、工作技能水平、群体或组织的构成和规模; (2) 群体和组织的历史状况、运行知识; (3) 组织成员的动机、需求和期望水平; (4) 成员的一般心理状况,个性因素。 3. 领导环境方面的因素
(1) 组织与周围的组织、环境之间的关系; (2) 组织或群体的人际关系、工作关系;
(3) 组织、群体、个人和领导之间的合作程度;; (4) 管理和决策系统的执行情况;
(5) 组织的激励系统和领导的激励水平; (6) 组织的结构、设计、变革和发展状况。
第十二章 领导的决策行为
第一节 领导与决策
一、 决策的概念及特点 (一) 决策的概念
决策(0607名词):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从若干可行的备选方案中选取实现既定目标的最佳方案。 (二) 决策的特点 1. 目标性; 2. 选择性; 3. 关键性 4. 创新性 5. 层次性
二、 简述决策对实现领导有效性的意义(0404简答) 在任何情况下,无论是个体、组织还是管理过程,其成功的保证都依赖于决策的有效性。因而,决策对实现领导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决策是领导过程中最主要的职能,而领导过程是否有效取决于决策的正确性;
(二) 领导者权力的实现要依赖于领导者制定决策,而决策的正确性是领导者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三) 科学决策是提高领导效能的根本措,它的程度直接决定着领导的效能和组织的未来发展; (四) 决策是竞争形势的需要;
(五) 决策形成了所有领导活动的基础,它决定着组织运行的方向。
第二节 领导决策的原则
一、 信息健全原则
(一) 信息是领导决策的依据和基础 (二) 领导决策离不开准确的信息
情报信息系统的主要职能是: (1) 决定情报信息的需要量;
(2) 通过信息的评估、摘要、索引和处理,改善信息质量,及时把必要、可靠的信息提供给决策部
门,使信息有效使用;
(3) 把各种资料加以描述,解释,整理,组织,比较和分析,使之成为有用的信息,从而起到协调
和管理控制的作用。
二、 可行性原则 三、 系统分析原则 四、 对比择优原则
五、 时效原则(时间观念、时机观念、效率观念) 六、 集体决策原则
第三节 领导决策的客观依据
一、 对决策对象本身特点和规律的研究 (一) 决策对象的特定性 1.决策对象本身固有的属性 2.决策目标之间的相关性
(二) 决策对象的运动规律(相对静止状态和动态变化状态) 二、 对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
(一) 未来发展趋势对决策的影响
(二) 预测是决策的前提 三、 对社会发展的研究 (一) 宏观需要 (二) 微观需要
四、 决策要符合政策和法律规范 (一) 政策对决策的影响 (二) 法律对决策的影响
1.法律是领导者进行决策的外部先决条件; 2.立法给决策带来了外部限制;
3.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企业可以在许多可能性中进行选择。
第四节 领导决策的程序
简述领导决策的程序(0204简答) 决策程序(0604名词):是根据模式、模型的特征编制出的实施决策的步骤顺序,它是科学决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领导决策的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八个阶段: (1) 发现问题; (2) 确定目标; (3) 核定价值准则; (4) 拟定方案; (5) 方案评估; (6) 方案选择; (7) 实验实证; (8) 组织实施。(F)
一、 发现问题 二、 确定目标
好的目标应具备以下条件: (1) 有明确的目标内容 (2) 有清楚的时间规定 (3) 有准确的计量标准
(4) 有确定的实现目标的责任 三、 核定价值准则 四、 拟定方案 五、 方案评估
方案评估过程中,应注意两个因素的作用:(1)“关键因素”;(2)“共同因素”。 可行性分析是方案评估的主要方法,它包括以下内容: (1) 法律可行性分析; (2) 经济可行性分析; (3) 技术可行性分析; (4) 环境可行性分析。 六、 方案选择
选择最佳方案的主要困难在于: (1) 目标冲突;
(2) 未来的不确定性; 常用的解决办法是:
(1) 根据目标的相对重要性排出先后次序,通过加权求和方式将其综合为一个目标;或者将一些次
要目标看作决策的限制条件,而按其主要目标达到最大或最小来选择方案;
(2) 备选方案执行时间序列可以用决策树的方法予以形象化的描述,再现各个不同时间点所做的决
策机构的情况。
七、 实验实证
实验验证阶段有三个任务: (1) 验证方案是否可行; (2) 个别地方是否需要修改;
(3) 根据试验的反馈信息判断决策方案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八、 组织实施
第五节 领导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有效性
一、 决策的民主化
(一) 决策民主化的原因 (1) 决策民主化是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必由之路。 (2) 决策民主化是组织决策的未来趋势。 (二) 领导决策民主化的特征 1. 决策观念的民主化 2. 决策体制的合理化
要做好三项工作:
(1) 建立科学的信息系统; (2) 建立合理的参谋系统; (3) 合理的决断系统。 3. 决策研究的公开化 4. 决策的法制化
决策法制化是决策体制合理化的重要条件;也是决策公开化的重要保证。
二、 决策的科学化
(一) 决策科学化的必要性 1.组织超大规模发展的需要
2.决策科学化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多变性的需要
3.决策科学化是现代社会活动联系的广泛性和影响后果的严重性的需要 (二) 决策科学化的特征 1.决策思想科学化 2.决策程序科学化 3.决策方法科学化
(三) 决策民主化与决策科学化的关系 (1) 决策民主化是决策科学化的重要保证。 (2) 决策民主化是决策科学化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3) 决策民主化和决策科学化是任何有效决策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
三、 提高领导者决策水平的方法 (一) 选准决策目标
(二) 提高执行者对决策的认可水平
(三) 发挥外脑的作用(智囊团和思想库) (四) 善于运用逆反意见
第十三章 激励过程诸要素的研究
第一节 行为
简述人类行为的共同特征(0604简答) (1) 自发性 (2) 因果性 (3) 目的性 (4) 持久性 (5) 可变性
第二节 动机
一、 关于动机的基本概念 (一) 动机有三种机能 1.始发机能
2.选择和导向机能 3.强化机能
(二) 动机结构与优势动机
试述优势动机理论及其对管理工作的意义(0904论述) 优势动机(0507名词):人的动机可以有多种多样,在多数情况下,一个人的行为往往是多个动机综合的结果。这些同时并存的动机就称为一个人的动机结构。整个动机结构中,总只有某一动机最为强烈,成为决定行为的主要因素,这一最强烈的动机就是优势动机。
例如,人们由于饥饿产生了觅食的动机,假如此时还未到下班时间,这时遵守工作纪律的要求可能超过觅食的,于是继续工作成了优势动机。又假如感到饥饿又已到下班时间,而手头必须完成的任务还没有结束,形成了多种动机相互矛盾的动机结构,这就要看饥饿程度与任务的迫切性何者能成优势动机,从而采取先去就餐或是坚持工作的行为。
管理人员要充分了解员工的动机结构,才能提高对员工行为的预见性。
(三) 影响人动机结构和优势动机变化的因素
简述优势动机及影响优势动机的因素(0607简答) 人的动机结构和优势动机是可以变化的,下列三个因素对它们的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
1.爱好和兴趣,如同时有几种目标都可满足个人需要,则个人在生活中养成的嗜好和兴趣往往可以决定
目标的选择;
2.价值观。与兴趣有关但比兴趣更强调生活的方式和生活的目标,涉及更广泛更长期的行为。 3.抱负标准。抱负标准是指一种想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某种质量标准的心理要求。
二、 动机的分类
(一) 原始动机:先天性的,是基于身体内部生理平衡的变化而产生的,是生物体的共同需要,因而又
称生理性动机。
(二) 一般动机:具体指胜任工作、好奇、对客观事物的操纵掌握,爱好活动及情感。
(三) 习得动机:又称衍生性动机。不是生来就有,而是通过后天学习得来的,包括权力、成就、情谊
动机等。
第三节 需要和目标
一、 基本概念
(一) 动机是导致个体产生行为的原因,动机产生的来源有:(1)内在条件需要;(2)外在条件刺激; (二) 内在条件需要是个体缺乏某种东西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