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重与失重-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必修一《超重与失重》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与学情分析】

一、教材解读:本节课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六节,超重和失重是我们日常生活照常见的物理现象,也是牛顿运动定律的典型应用。而课标对超重和失重的要求是通过实验来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而教材中也要求我们以实验和探究为基础,通过实验来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了解超重和失重产生的原因,并且能够解释生活中的超重和失重现象。二、学情分析:

1.能力基础:高一学生具有一定的物理基础和探究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一些超重和失重现象也有所感受。

2.知识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运动学、牛顿运动定律,这为深入认识超重和失重打下了基础。 3.情感基础:学生对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具有较强的兴趣,对科学探究具有持续的热情和实 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 2.了解超重和失重的原因及本质;

3.会用牛顿运动定律来解释一些生活中的超重与失重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超重和失重现象与物体运动的关系的过程,体会通过科学探究认识物理规律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物理世界的奇妙、探索自然规律的愉悦,感受物理与生活的紧密相关,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超重和失重

2.教学难点:超重和失重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课时安排】(本课共用1课时) 【教学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问题为线索”的原则,通过实验和探究的方式,采用步步引导、相互探讨的教学方法来突出重点。为了突破难点,采用小组合作和实验探究(“弹簧测力计提钩码”)的方式来达到教学的目的。为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学到-会学的教学目的,接下来我将采用“疑思导学”、“问题驱动”的方式,进一步挖掘“纸带提钩码实验”,设置一环扣一环、层层递进的问题来解决应用性问题,并规范学生运用顿顿运动定律解题。最后再用“力传感器模拟电梯实验”进一步加深对超重和失重的认识和本质的理解。

【教与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小游戏---纸带提钩码实验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游戏引入,激发新课引入 提问:纸带断了,这是为什么呢? 又为什么有的同学纸带却没有断呢?

动手实验,并观察现象 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新课。 教学环节 新课教学 一、超重和失重的概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根据问题,由纸带提钩码引出超重与失重概念。 问题1.当我迅速向上提纸带时,纸带断了,说明什么?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问题驱动,建立超重与失重概念。 激疑,猜想是探究的源泉。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实验探究,可以提升学生合作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能力。 进一步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巩固之前所学知识。 利用所学知识解释课前疑问,增强学生信心。 问题2.钩码在向上提的过程中,重力变不变?(引出课题) 问题3.超重和失重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二、发生超重与失重的原因 1.提出猜想:可能与 、 有关。 2.实验探究:器材---弹簧测力计、钩码 (1)实验目的 (2)实验步骤 (3)实验注意事项 3.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① 协助学生完成实验探究。 ② 教师投影仪展示一个小组实验记录表格,并引导所有学生纠正表格内容,询问其他小组是否正确。 ③ 请一个小组代表总结出实验结论,老师引导。 实验结论: 超重(失重)只与 加速度方向 有关。(与速度方向无关) 5.推导出钩码的加速度为a时弹簧测力计示数的表达式。 教师规范学生推导过程,并纠正同学们的典型错误。(受力分析、正方向规定、原始公式、答案) 学生思考,并猜想。 学生分组实验,填写表格,交流讨论。 小组代表展示,完成表格内容填写。 小组代表发言,总结得出结论 学生代表使用白板推导 其余学生再学案上进行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三、应用 1、你能否通过完成以下问题来解释课前小实验? (1)为什么纸带所受拉力变大? (2)为什么有的纸带断了,有的却没有断? 2、“纸带提钩码”实验的拓展: (1)如果钩码重力G=2N,纸带能承受最大拉力Fmax=5N,则向上迅速提纸带的最大加速度为多少?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