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大11秋学期《软件工程》主观模拟题页码标注C 本模拟题页码标注所用教材为:
软件工程导论(第5版)
张海藩 2008年9月第1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书
如学员使用其他版本教材,请参考相关知识点
一、填空题
1.软件危机是指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包含如何开发软件,( )。 考核知识点:软件危机,参见P1 2.NATO是指( )。 考核知识点:
3.软件的人员组织有民主程序员组、( )、现代程序员组。 考核知识点:软件项目管理-人员组织,参见P190
4.估算软件规模有两种技术,代码行技术和( )。 考核知识点:估算软件规模,参见P185
5.选择面向对象语言的标准是:将来能否占主导地位,( ),类库和开发环境等。 考核知识点:选择面向对象语言的实际因素,参见P176
6.选择数据存储管理模式有文件管理系统和( )。 考核知识点:设计数据管理子系统,参见P162
7.属性是类中所定义的数据,是对客观实体所具有的性质抽象。对于一个有色的圆来说包括( )。 考核知识点:
8.软件子系统之间的两种交互方式有客户-供应商关系( )。 考核知识点:系统分解-子系统之间的交互方式,参见P159
9.面向对象语言的优点有:一致的表示方法,可重用性,( )。 考核知识点:面向对象语言的优点,参见P176
10.关于发布版本,最常用的方法是增量开发和( )。 考核知识点:
二、单项选择题
1.用面向对象方法开发软件,通常要建立的模型有( ) A.描述系统数据结构的对象模型 B.描述系统控制结构的动态模型 C.描述系统功能的功能模型 D.以上三种
2.重用也叫再用或复用,是指同一事物不作修改或稍加改动就多次重复使用。广义地说,软件重用可分为( )。
A.知识重用 B.方法和标准的重用 C.软件成分的重用 D.以上三种
3.软件配置项有( )。
A.计算机程序 B.描述计算机程序的文档 C.数据 D.以上三种 4.生命周期包括( )。
A.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设计、编写程序、测试、维护 B.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设计、编写程序、测试 C.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设计、编写程序 D.需求分析、设计、编写程序、测试、维护 5.不是产生软件危机的原因有( )。
A.软件危机一方面与软件本身的特点有关,另一方面也和软件开发与维护 的方法不正确有关
B.软件缺乏可见性,在写出程序代码并在计算机上试运行之前,软件开发过程的进展情况较难衡量,软件开发的质量也较难评价
C.目前相当多的软件专业人员对软件开发和维护还有不少糊涂观念,在实践过程中或多或少地采用了错误的方法和技术,这可能是使软件问题发展成软件危机的主要原因 D.软件的成本过高
6.Wasserman指出,把系统分解成单元的方法有( )。 A.模块化分解、面向数据分解、面向事件分解、从外到内的分解 B.模块化分解、面向数据分解、面向事件分解 C.面向数据分解、面向事件分解、从外到内的分解 D.模块化分解
7.Wasserman指出了在任何软件工具集成中必须描述( )。 A.平台集成性、外观集成性、过程的集成性、数据集成性、控制集成性 B.平台集成性、外观集成性、过程的集成性 C.过程的集成性、数据集成性、控制集成性 D.外观集成性、过程的集成性、数据集成性
8.需求分析中确定系统的综合要求包括( )。 A.功能需要、性能需要
B.可靠性和可用性需求、出错处理需求
C.接口需求、约束、逆向需求、将来可能提出来的需求 D.以上三方面
9.描述系统的逻辑模型有( )。
A.数据流图、数据字典,实体—关系图 B.状态转换图 C.主要的处理算法描述 D.以上三方面 10.修正系统开发计划包括( )。
A.准确地估计系统的成本、进度、修正以前我们所制定的开发计划 B.准确地估计系统的成本、进度 C.修正以前我们所制定的开发计划 D.进行成本与效益分析
三、判断题
1.基线就是通过了正式复审的软件配置项。在软件配置项变成基线之前,可以迅速而非正式地修改它。一旦建立了基线之后,虽然仍然可以实现变化,但是,必须应用特定的、正式的过程(称为规程)来评估、实现和验证每个变化。
2.系统流程图是描绘物理系统的传统工具。它的基本思想是用图形符号以黑盒子形式描绘组成系统的每个部件。
3.数据流图描绘了信息和数据从输入移动到输出的过程中所经受的变换,反映了数据在软件中流动和被处理的逻辑过程。
4.投资回收期是使累计的经济效益等于最初投资所需要的时间。显然投资回收期越短,就能越快地获得利润,因此这项工程也就越值得投资。
5.逐步求精是为了能集中精力解决主要问题而尽量推迟对问题细节的考虑。
6.信息隐蔽原理指出应该这样设计和确定模块,使得一个模块内包含的信息对于不需要这些信息的模块来说,是可以访问的。
7.“隐藏”意味着有效的模块化可以通过定义一组独立的模块而实现,这些独立的模块彼此间仅仅交换那些为了完成系统功能而必须交换的信息。
8.层次图中的每个方框代表一个模块,方框间的连线表示组成关系。
9.变换型结构数据流图基本上呈线性形状,明显地分为输入、变换(或加工)、输出三部分。 10.选择程序设计语言的理想标准:所选用的高级语言应该有理想的模块化机制,以及可读性好的控制结构和数据结构;语言特点应该使编译程序能够尽可能多地发现程序中的错误;选用的高级语言应该有良好的独立编译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