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四十四卷)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四十四卷)

大方廣佛華嚴經 (第四十四卷)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12-17-0044

請掀開經本第二十四面第四行,看最後這兩句: 【如是等而為上首。其數無量。性皆離垢。仁慈祐物。】 這段經文是總結如吉祥主藥神等,他們的人數也是無量無邊,都顯示出經裡面所說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這一會盡虛空遍法界,所以裡面的大眾都是無量無邊。末後這一句是歎德,雖然只有一句,意思很深。『性皆離垢』,他們的性德說明都是離一切塵勞煩惱。主藥神是表十住菩薩,四十一品無明已經破了十品,這個地位相當之高。所以他的位次在經裡面講,十住是灌頂住,也就是入佛位,證得佛的果位。『仁慈祐物』這四個字,我們一定要記住、一定要學習。凡夫跟佛菩薩不一樣的地方,凡夫說實實在在話,沒有仁慈,所以世尊出現在這個世間,名號要用「釋迦牟尼」,很有道理。釋迦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就是仁慈,就是這四個字,照字面上來翻是「能仁」,他能夠仁慈,對治六道凡夫缺乏仁慈,而且多分剛愎自用,自以為是。其次是心不清淨,這是六道凡夫的病根。「牟尼」名號就是寂靜,也就是心地清淨寂滅;寂就是一個妄念都沒有,妄想斷盡,清淨寂滅,滅煩惱。這是在這一段裡面,末後在歎德裡面,把這個意思表

彰出來,這用意很深。

經文講到這個地方,這是一個段落。從前面我們看到異生眾當中,實在講華嚴會上哪裡會有異生眾,都是諸佛如來、法身大士示現表演的身分,不是他本來的身分,他在此地表演示現出來的身分,他們示現是異生眾。異生眾就是沒有明心見性,表這一類。這一類總共有三十九個團體,佛法裡面講眾,眾就是講團體,這一類有三十九個團體。這裡面也分三類:第一類是雜類諸神眾,我們現在所讀到的都是講雜類諸神;第二類是八部四王,這是佛家講的護法神眾;第三類是諸天,欲界、色界諸天。清涼大師在註解裡面告訴我們,從前面海月光大明菩薩眾,一直到主藥神,總共是十個團體,我們現在講十個社團、十個團體都可以。這十類代表十住的因果,也就是從初住到十住。初住是發心住,由海月菩薩這個團體來代表,他們代表發心住。這一發心就是菩薩,它這個用意很深。初發心的都是菩薩了,後面金剛神、身眾神、足行神一直到主藥神,怎麼不是菩薩?從這個地方就非常明顯的告訴我們,是大菩薩示現的神眾,不是真正的雜神,是示現的。為什麼示現?不示現行不行?給諸位說,不示現決定不行。為什麼?我們不知道從哪裡學起。他這一示現、一表演,我們就明白了,知道從哪裡學起,知道從什麼地方下手,使我們了悟最初方便,可見得這個用意很深。所以他是表像觀音菩薩《普門品》裡面所說,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

麼身分,這麼多團體都是佛菩薩為度眾生而示現的身分,這個要知道。

更深一層的意思,讓我們去體悟諸佛菩薩沒有名號、沒有名字,諸佛菩薩也沒有身相。你要認為佛菩薩有一定的樣子,錯了,沒有這個道理。佛菩薩沒有身相,也沒有名號,身相跟名號都是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楞嚴經》上講隨心應量,「隨眾生心,應所知量」而化現,所以緣聚他就現形,隨機說法;法也沒有一定的,隨機說法;緣散了,相也就滅了,就消失,緣聚緣散而已,哪裡真的會有相?佛菩薩果地如是,我們現前凡夫因地實在講也沒有兩樣,這是說宇宙人生的真相。《般若經》上所講的諸法實相,實相本來如是,我們要從這個地方去體會,你體會得,有很大的利益。一切凡夫破身見最難,最不容易,幾個人把身見看破?把我執放下?能破身見、能放下我執,他就脫離六道輪迴了,這是小乘阿羅漢的境界,大乘圓教《華嚴經》上講,七信位菩薩的境界,不是容易的事情。如果你逐漸明白事實真相,確實幫助你看破、幫助你放下,對於破我執很有利益。所以要曉得,決定沒有相,一切相緣聚而現,緣散而滅,這是我們凡夫眼裡面所看的。聰明人在這個現象裡面他就明瞭,緣聚相也不生,緣散相也不滅,這給你講真實話,沒有生滅,生滅是凡夫的妄想分別執著,實際上決定沒有。希望我們體會得愈深,受用就愈大,就愈殊勝。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