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2020春四年级数学下册4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2课时小数的读法

第2课时 小数的读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34页至35页例2、例3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小数的数位顺序表,能正确把握小数的读写方法。 2.培养学生类比、迁移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3.引导学生正确地读出生活中的小数。

教学重难点

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把握小数的读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34页情境图,说说你在图中看到了什么?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自由讨论并发言。

小结:长颈鹿父亲的身高:5.63米,小长颈鹿的身高:1.8米,长颈鹿父亲的身高比小长颈鹿高很多。

二、新课讲授

知识点1 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1.说说5.63和1.8各个数位上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

5.63(5表示5个一;6表示6个十分之一;3表示3个百分之一) 1.8(1表示1个一;8表示8个十分之一)

2.提问:你们能说出和这两个小数不同的其他小数吗? 学生自由发言引出三位小数、四位小数……

3.由此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提问:这些小数由哪几部分构成? 小结: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构成。 4.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根据情境图,引导学生纵向观察思考:1.8、5.63、12.378三个小数的小数点左边第一位是什么位?计数单位是多少?表示什么含义?小数点右边第一位的计数单位是多少?表示什么含义?这两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再让学生看看三个小数其他位的计数单位及其所表示的含义,使学生明确:①小数像整数一样,也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的,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小数的数位;②一个数所在的数位不同,表示的含义也不同。教师随学生汇报板书每一位的计数单位。

5.提出问题:你能根据整数的数位顺序表整理出一个小数的数位顺序表吗? (1)学生小组讨论后自己制作数位顺序表。

(2)全班交流后,教师在引导学生比较各组成果的基础上,完成并呈现给大家认为最完善的小数数位顺序表,即教材中的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1

教师再出示几个小数,如0.790,3.742,2.897等,让学生根据刚刚完成的小数数位顺序表回答各个数位的名称、计数单位、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等。

知识点2 小数的读法

1.教师出示教材第35页例3。

最大古钱币的相关数据:高:0.58米,厚:3.5厘米,重:41.47千克。 提问:你会读出古钱币的有关数据吗? 小结:0.58读作:零点五八 3.5读作:三点五

41.47读作:四十一点四七

提问:谁能总结一下小数的读法? 学生分组讨论。

小结: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读,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 2.完成教材第35页“做一做”第1题。读出下面各数: 6.5 0.04 6.72 0.058 340.09

小结: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整数部分就读“零”;小数部分有几个0就读出几个“零”。 三、课堂作业 1.填空。

(1)0.19里面有( )个0.01。 (2)2.07里面有( )个0.01。 (3)4个( )是0.04。

(4)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 ),第四位是( ),第一位是( ),第三位是( )。 2.读出下面各数。

(1)南京长江大桥全长6.772千米。 (2)土星绕太阳转一周需要29.46年。

(3)1千瓦时的电量可以使电车行驶0.84千米。 四、课堂小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小结:今天我们理清了小数数位顺序表,知道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三个部分所组成。学会了小数的读法,并能正确地读出生活中的小数。

五、课后作业

完成教材第36页练习九第5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灵活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做”数学,经历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在“做”数学中体验到成功,收获快乐。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习的重要方式。我在教学小数的读法时,都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方法,而是要学生先独立尝试,然后同桌合作,互相学习,互相指正。当学生在自己经历了思考的过程产生困惑的时候,就能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赠送四年级数学 第2课时 平均数的应用

教学内容

平均数第91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2

1.经历探索平均数的过程,学会寻找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总后分,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2.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课题

田径小组有4名同学,身高分别是139 cm、142 cm、146 cm、141 cm,他们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

(139+142+146+141)÷4=142(cm)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用平均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例2

1.创设问题情境。

四(1)班第4小组男生队和女生队进行踢毽比赛,我们来看看他们的比赛情况。 课件出示教材第91页的情境图和两张统计表。

师:这两张统计表给出了他们踢毽的成绩。观察两张表,你能从中知道些什么?(参加人数、每人的踢键个数等)

2.探索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你认为是男生队的成绩好一些还是女生队的成绩好一些呢?说说你的理由。 让学生充分从多个角度分析表示男、女生队的踢毽情况。在尝试中体会到用平均数能较好地说明问题。

学生动手列式计算:

男生队: (19+15+16+20+15)÷5 =85÷5 =17

女生队: (18+20+19+19)÷4 =76÷4 =19 3.全班汇报交流。

师:为什么男生队除以5而女生队是除以4呢?你认为是男生队还是女生队成绩好? 师生交流后明确:因为男生队有5人,所以要除以5,而女生队只有4人,所以除以4。男生队平均每人踢17个,女生队平均每人踢19个,女生队的成绩好一些。

师:问题解决了吗?你有什么收获?

师生交流后明确:用求平均数的方法来分析得到的数据,常常能反映一般情况,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三、巩固发散

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92页“做一做”。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