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体古生物学复习资料

微体古生物学是古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研究对象是微体化石

广义的微体化石是指保存在地质历史时期岩层中肉眼不能直接识别的微小生物遗体和生命活动的痕迹,必须用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或者其他有机化学仪器进行观察和研究。 微体化石特点:个体小 数量多 分布广 微体化石:微化石(mm) 超微化石(um)

以化学成分划分:钙质微化 磷质微化 硅质微化 有机质微化 有孔虫钙质 牙形石磷质 孢子花粉有机质

微体化石通常和围岩、沉积物一起采集 多数需要进行酸处理

尽量采新鲜的 不采或少采风化破碎的岩石 钻井采样:岩心采样 井壁采样 岩屑采样

微体化石的处理方法:散样 化石分离和人工富集 选样及制片

有孔虫相关概念:房室 口孔 初房 终室 隔壁 缝合线 口面(前壁)

分类:单房室壳 双房室壳 多房室壳

?类有孔虫:又名纺锤虫 有孔虫纲 ?目 ?超科 浅海底栖生物

石炭世后期至二叠纪末期 演化迅速 故多作为标准化石 有重要的生物地层学意义

?类为多房室包旋壳 初房位于壳中央 相关概念:旋壁 旋轴 房室 壳圈 旋脊 列孔 拟旋脊 轴切面 旋切面 弦切面

原生壁:致密层 蜂巢层 透明层 次生壁:外疏松层 内疏松层 ?类的隔壁可平直或褶皱 因属种而异

副隔壁:蜂巢层局部规则地下沿聚集形成比隔壁略短的薄板

牙形石:又名牙形刺 颜色呈琥珀褐色 灰黑色或黑色 透明或不透明 化学成分为磷酸钙 质地坚硬 溶于稀盐酸 不溶于弱酸 分布于晚寒武至晚三叠

牙形石动物:浮游或自游海生肉食动物

分类:锥形(单锥型) 耙型 分支型(齿棒型) 梳型 锥形相关概念:主齿 基部 基腔 口面(具细齿) 反口面(具基腔)

牙形石分类:副牙形石目 牙形石目

孢子花粉相关概念:成分为有机质 孢子囊 花粉囊(花药) 近

极(四分体中心的一点) 远极(由近极与孢子花粉的中心连线并延长至表面的交点)极轴(两极之间的假想的连线) 赤道轴(过孢粉粒中心与极轴垂直的线) 赤道(参考地球) 子午线(参考地球)

分类:等极 亚等级 异极 无极

萌发构造:孢子花粉壁上的开口,包括射线、孔、沟及薄壁区 1、

具孔的萌发构造

2、具沟的萌发构造 3、具射线的萌发构造 单缝孢 三缝孢 1、

苔藓植物

孢子缺乏萌发构造 个体小 5-10um 多为圆形无射缝孢子 具刺状、网状纹饰 少数具三射缝的孢子 表面常光滑 2、

蕨类植物:一种呈辐射对称 形状多为圆形或三角形 发育

三射缝 另一种呈左右对称 形状多为豆形|椭圆形 发育单射缝 3、

裸子植物:松形() 苏铁形() 杉形() 柏形() 麻

黄形() 4、

被子植物:萌发构造为沟和孔 花粉分为单粒花粉和复合

花粉

化石孢粉的分类与命名 自然分类系统(植物学系统)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