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论文-浅谈苏轼诗词中的亲情美

浅谈苏轼诗词中的亲情美

摘要:苏轼的词作中既有震古烁今的豪情篇,也有表现内心感情的亲

情篇。在令人荡气回肠的亲情诗词中,无论是含蓄蕴籍,还是自然流露,都贯穿苏轼的真性情。这决不是匠人式的刻画与雕琢,而是一种常人不及的天才流露与真情外化。也正是这亲情美,让我们看到男人的儒雅大气,重情重义,看到了一个全方位的有血有肉的苏轼形象;也正是这亲情美,才使苏轼的诗词具有了鲜活的生命力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成为我们广大人民群众当中须臾不可分离的丰厚的文化养料,像我们的血液一样,每天都流淌在我们的情感当中。

关键词:苏轼诗词 亲情 夫妻情 手足情 爱子情 正文:

注重写亲情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一大特点,“发乎情,止于礼”贯穿了中国诗词创作的始终,旷世奇才的宋代大词人苏轼更是其中的代表。当我们眺望长江时,会禁不住唱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当我们有不如意的事情时,会用“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来安慰自己;当我们走近庐山时,会禁不住的说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在仕途上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使我们知道他在官场上很不得志,三次遭贬,导致他悲剧的一生,但正是这潮起潮落的政治生涯,才赋予了他非凡的艺术成就,给我们留下了两千七百多首诗词。这些词作既有震古烁今的豪情篇,也有表现内心感情的真情篇,在这些令人荡气回肠的亲情诗词中,无论是含蓄蕴籍,还是自然流露,都贯穿苏轼的真性情。这决不是匠人式的刻画与雕琢,而是一种常人不及的天才流露与真情外化。也正是这亲情美,让我们看到男人的儒雅大气,重情重义,看

1

到了一个全方位的有血有肉的苏轼形象;也正是这亲情美,才使苏轼的诗词具有了鲜活的生命力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成为我们广大人民群众当中须臾不可分离的丰厚的文化养料,像我们的血液一样,每天都流淌在我们的情感当中。

一、夫妻之情,相濡以沫。

苏轼的第一位夫人叫五王弗,十五岁便嫁给了十八岁的苏轼。在多年的生活中,王弗曾经陪伴苏轼红袖添香,熬过了寒窗苦读的寂寞,也曾经经历了苏轼春风得意、感受金榜题名的风光,他们同甘共苦、相濡以沫,不仅仅是一对少年夫妻,更是一对共同成长的伴侣。然而,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由于身体抱病,王弗不幸于北宋英宗治平二年病逝于京城开封,年仅二十六岁。根据苏轼给王弗所做的《亡妻王氏墓志铭》中的记载,苏轼对王弗的评价很高,主要有两点,第一是说他夫人“敏而静”,第二是“有识”。在苏轼四十多岁的时候,他已经历尽了宦海的风波,有一天晚上他作梦,梦见他的第一位妻子王弗,非常好地感伤,写下了著名的悼亡词《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十年的阴阳隔绝,都没能够断绝苏轼对他第一位妻子的深情厚谊。“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夫人远葬在眉山老家,再也无法跟他相见,多么地凄凉。而他自己现在要找一个可心的人、知心的人,把现在心中的苦闷讲给他听,没有了。这个时候如果他跟

2

夫人见面,他已经变了样子了,再也不是十年前那个翩翩少年,而是一个尘满面、鬓微霜的中年人。这些年的宦海的风波、仕途上的种种的不顺利和坎坷,都一次又一次地使苏轼想起妻子是多么地宝贵。所以在晚上做梦的时候,梦到了他的妻子。永远地留在他脑海当中的,就是那小轩窗、正梳妆的妙龄的妻子,“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见了面之后,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有不停地哭,不停地哭,为什么呀?千言万语说不出这些年互相之间的彼此思念。“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当明月再一次地照到那一片松林的时候,照到了你的坟茔之上的时候,我禁不住再一次流下了眼泪。

苏轼的第二夫人叫王闰之,是王弗的堂妹,比苏轼小十一岁,二十岁那年嫁给了苏轼。她去世的时候只有四十六岁,苏轼在给她写的墓志铭里边对她有两个评价,一是妇职既修,母仪甚敦,三子如一,爱出于天”;二是“得失如一,随遇而安”。王闰之跟她堂姐的性格完全不一样,她没有堂姐那么聪敏、智慧、精明,但她非常温柔、体贴,她是苏轼在文学生活中最活跃时期的伴侣,一度让苏轼快乐依赖。在别徐州时,苏轼写过一首诗《江城子》表达了他对闰之的思念之情。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余几许?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此词作于元丰二年(1079)三月苏轼由徐调知湖州途中。词中化用李商隐《无题》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句意,将积郁的愁思注入即事即地的景物之中,抒发了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