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概论1-3章教案

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学从西方传入中国,20世纪30年代,中国已有约20所大学设有社会学系,并各自设有社会工作实验基地。 (三)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社会工作(1949-1978) 1.基本特点:(1)政府包办;(2)专业化社会工作中断 2.成就:

(1)社会保险:政务院1951年颁布《中国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面向我国企业职工的社会保险制度。1955先形成了一个比较齐全的社会保险体系。 (2)社会救济

(3)优抚工作:优抚对象包括烈军属、军人。 (4)农村福利:实行“五保”制度和合作医疗制度 (四)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工作的发展 1.发展专业社会工作的必要性一

(1)政府职能的转变要求发展专业社会工作 (2)企业职能的转变要求发展专业社会工作 (3)家庭职能的转变要求发展专业社会工作 (4)邻里关系的衰微需要发展专业社会工作 2.发展专业社会工作的迫切性

(1)失业人员(2)老人、儿童及残疾人(3)城乡贫困人口(4)进城农民工 3.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恢复,发展和前瞻 (1)1979年,恢复社会学

(2)1987年,设立社会工作专业(人大、北大、吉林大学和厦门大学)

第二节 社会工作的领域

一、社会工作领域的逐渐扩大 (一)社会工作领域的涵义

1.社会工作领域的定义:也称为社会工作范围,是指社会工作在社会生活中实施并起作用的范围。

2.影响社会工作领域的两个变量:社会问题和社会工作者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及有意识的干预

3.社会工作领域的划分:

(1)理想的社会工作领域,是指按照人类理想应该进行干预并对之进行改变的社会问题的发生领域。

(2)实际的社会工作领域,是指社会工作者已经渗入其中者。 (二)社会工作领域与社会问题的关系 1.社会学的社会问题 2.社会工作的社会问题

3.影响社会问题的三个变量(1)问题本身(2)人们的认定(3)社会变迁 4.社会工作领域与社会问题发生的影响的领域相同,社会问题的产生使得社会工作领域扩大。

二、社会工作领域随着社会进步而扩大 (一)社会进步是人类的永恒的追求

(二)人类对自己生活质量的关注扩大着社会工作领域 三、社会工作的领域▲

(一)按照服务对象的生理和社会特征分类

1.儿童社会工作、少年社会工作、青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 2.妇女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 (二)按服务对象遇到的困难分类

1.日常生活方面的问题:生活难以自理、自我封闭及心理失调、家庭关系紧张与冲突、儿童抚养和老人赡养问题等。

2.就业方面的问题:失业、就业中的性别歧视、工伤、劳资纠纷、职工的各方权益保护等问题。

3.个人行为方面的问题:自我封闭、孤独与偏执、吸毒、酗酒、赌博和犯罪 (三)以社会工作的特点分类

1.救助:救人与为难的活动,如果没有这种活动,受助者就可能陷入深刻危机 2.帮助:一般意义上的服务

3.发展:受助者自认为面对未来能力不足的情况下社会工作给予的帮助。 (四)以社会工作方法进行分类(了解) 1.社会个案工作 2.小组社会工作

3.社区工作 4.社会行政

(五)按社会工作的方式进行分类(了解) 1.家庭式:包括儿童寄养、儿童家庭补助、家庭服务

2.社区或社会式:设置社区服务中心,如儿童福利站、老人活动中心 3.机构式:儿童福利院、老人院、伤残康复中心、精神病康复中心

第三节 社会工作的内涵与类型

一、社会工作的定义 (一)社会工作的不同内涵

1.定义: 社会工作是根据一定的价值观念帮助有困难的人走出困境的活动。 社会工作(social work )、社会服务(social service)、 社会福利服务(social welfare service) (二)对社会工作的不同界说(理解)

(1)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活动——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 (2)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过程——弗里兰德(Friedlander) (3)社会工作也是在一种助人方法——台湾学者廖荣利 (4)社会工作是一种制度——维特默尔(Wetmer)

(5)社会工作是“一门艺术、一种科学、也是一种专业,其目的在于协助人们解决其个人、群体(尤其是家庭)、社区的问题,以及运用个案工作、群体工作、社区工作、行政和研究等方法,促使个人、群体和社区之间的关系达到满意的状态。”——斯基摩尔(Skidmore)

一般性定义▲: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其本质是一种助人活动,其特征是提供服务。 (四)几个相关概念 1.社会保障

(1)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

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依法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的社会制度。其目的是保障社会成员不因基本生活受损而招致危险,并进一步达到社会的稳定。社会保障是通过政府立法而确定的,基本上属于政府行为。它与社会工作的区别:一是

社会保障是一套制度性规定,而社会工作则是依据这些制度性规定而实施的具体服务。二是社会保障属于收入或物质的帮助,社会工作除此之外,还提供精神上的帮助。三是社会保障的直接目的是维持由困难者的基本生活以不至于发生危险,因此也叫社会安全,社会工作除了救助之外,还有发展受助者能力的任务。四是社会保障是对个人、家庭而言的,社会工作的对象包括个人、家庭及社区。五是社会保障的基本责任主体是国家和政府,社会工作的责任主体则是社会工作者与受助人双方,是他们之间的合作。 (2)社会福利与社会工作

社会福利是指在解决了人们的基本生存需要之后更好的生存或发展的一种状态。社会福利比当人们陷入生活困境而向其提供救助性保障的水平要高一些。社会福利不止向社会上的特殊人群提供,而且向某一政策范围内的全体社会成员普遍提供。比如各种社会设施免费、低费向社会开发,供社会成员享用就属于社会福利的内容。社会工作是一种服务活动,是实现社会福利的手段。比如在社会中,可能即使已经向社会成员提供了服务设施,某些成员也可能因各种障碍而不能享用,这时服务设施的享用就需要提供另外的服务,这就是社会工作。

社会福利:有关改善社会成员物质、文化生活的一切举措。

广义社会福利:既社会保障的同义语,指“一种公共福利计划”。是国家和社会依法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的社会安全制度。

狭义社会福利:是指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障制度中的一个特定的范围和领域,通常是指专为社会弱者所提供的带有福利性的社会服务与保障。

(3)社会服务与社会工作

社会服务:组织社会力量,设置公共设施,通过以提供劳务为主要形式的社会活动来满足社会成员的物质和文化需求,改善处在困难情况下的社会成员的生活状态。

社会服务是以劳务为主要形式向由困难的社会成员,特别是社会弱者提供的改善其处境的活动。他是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传至有需要社会成员的过程。他不是赢利性商业服务,而是社会福利服务。从广义上讲,社会服务的范围更广,而社会工作的专业性比较强。

二、社会工作的构成要件

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者有意识、有目的地帮助他人的活动,在这个助人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互为该过程的主体与客体,主要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工作者是行动的组织者,他设计并引导助人过程的进行。同时受助者也不是纯粹的被动者,他们的意识,目的等也将影响社会工作者的工作,起一个反作用。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面这个图来表示:从这个图中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社会工作过程是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互相作用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社会工作者、受助者、助人活动、社会工作价值观是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要素,缺少任何一个也不能构成社会工作。

(二)社会工作的要素▲ 1.社会工作者

这是服务和帮助的提供者,是社会工作过程的首要的要素。社会工作者不但有利他主义的价值,而且应该受过一定的科学训练,掌握有效的工作方法。 2.受助者(服务对象、工作对象,港台地区通常称是案主)

这是服务的接受者,是遇到困难,自己不能解决并愿意接受社会工作者帮助的人。

3.社会工作价值观

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者所持有的助人观念,是社会工作的灵魂。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是利他主义,尊重受助者的权利和选择。 4.助人活动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