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对新一轮产业变革和经济社会绿色、智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其具有巨大增长潜能,已是当今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战略制高点,成为各个国家构建社会新模式和重塑国家长期竞争力的先导。一、什么是物联网(一)物联网的定义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英文名称是“The Internet of things”,也称作“The Internet of everything”。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其含义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概念”是在“互联网概念”的基础上,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概念。199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Kevin Ashton教授首次提出物联网的概念。1999年MIT建立了“自动识别中心(Auto-ID Center)”,提出“万物皆可通过网络互联”,阐明了物联网的基本含义。早期的物联网是依托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物流网络。2005年11月,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引用了“物
联网”的概念。物联网的定义和覆盖范围有了较大的拓展,不再只是指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2009年欧盟执委会发表了欧洲物联网行动计划,描绘了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前景,提出欧盟政府要加强对物联网的管理,促进物联网的发展。2009年1月28日,IBM首次提出“智慧地球”概念,建议新政府投资新一代的智慧型基础设施。当年,美国将新能源和物联网列为振兴经济的两大重点。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无锡视察时提出“感知中国”,无锡市率先建立了“感知中国”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运营商、多所大学在无锡建立了物联网研究院。其后,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2005年11月17日,ITU正式提出“物联网”概念。“物联网”颠覆了人类之前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截然分开的传统思维,将具有自我标识、感知和智能的物理实体基于通信技术有效连接在一起,使得政府管理、生产制造、社会管理,以及个人生活实现互联互通,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目前,国际上公认的物联网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二)物联网的发展历程物联网发展第一阶段:物联网连接大规模建立
阶段,越来越多的设备在放入通信模块后通过移动网络、WiFi、蓝牙、RFID、ZigBee等连接技术连接入网。在这一阶段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连接建设及管理、终端智能化是核心。物联网发展第二阶段:大量连接入网的设备状态被感知,产生海量数据,形成了物联网大数据。在这一阶段,传感器、计量器等器件进一步智能化,多样化的数据被感知和采集,汇集到云平台进行存储、分类处理和分析。该阶段主要投资机会在AEP平台、云存储、云计算、数据分析等。物联网发展第三阶段:初始人工智能已经实现,对物联网产生数据的智能分析和物联网行业应用及服务将体现出核心价值。Gartner预测,2020年物联网应用与服务产值将达到2620亿美元,市场规模超过物联网基础设施领域的4倍。该阶段物联网数据发挥出最大价值,企业对传感数据进行分析并利用分析结果构建解决方案实现商业变现。这一阶段主要投资者机会在于物联网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厂商等。(三)物联网的架构标准的物联网系统可以大致分为四个层面:感知识别层、网络构建层、管理服务层、综合应用层。1、感知识别层:感知识别层位于物联网四层模型的最底端,是所有上层结构的基础。在这个层面上,把成千上万个传感器或阅读器安放在物理物体上,比如氧气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强传感器、声音传感器等,形成一定规模的传感网。通过这些传感器,感知这个物理物体周围的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