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课 提袋的设计

第5课 提袋的设计

◆本课知识与技能:

了解提袋的结构,学习提袋设计与制作方法。 ◆本课教学重点:

运用折叠、粘贴、裁剪、掏挖等方法制作提袋。 ◆本课教学难点:

提袋开口的造型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编辑指导思想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提袋一直是我们生活的好帮手,它不仅为人们购物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成为了人们不可缺少的日用品,而且还传递着文化的信息,展示着品牌的形象。以前人们只是用提袋携带一些随身物品,而现在提袋已不仅仅局限于它的功能,而是一个设计新颖、工艺精湛的艺术品。本课以提袋作为载体,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设计,结合在生活中对提袋的观察,感受提袋的应用与功能,了解提袋的基本结构,掌握提袋的制作方法,体会设计与工艺一体化的学习活动。

提袋由袋子和提手两个部分组成,袋子的造型受材料的制约并不复杂,但是袋子的开口处往往会呈现出丰富且多样化的设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提袋的细节,感受形式美感与设计功能的统一。

生活需要设计,设计需要创新,创新需要激发。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体会“物以致用”这一设计思想在提袋设计中的体现和应用,启发学生从功能的角度思考提袋的设计方案,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及方法,对提袋进行有目的的设计和制作,培养学生立体思维及把创意设计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

(二)教材版面分析

本课共两个版面,第12页呈现的提袋在外形、结构、材料的应用等方面都各具特点,为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地分析提袋提供了方便。

提袋根据功能、形式,可以设计成系列的,如书中彩页呈现的“第五届、第九届、第十届亚洲艺术节”提袋,充分彰显了相关活动的延续性,不仅在外观图案上选择了最具亚洲艺术风情的艺术品,就其本身而言,也彰显了一定的艺术水准。除了这种时间的序列性,很多品牌为了适应自己不同的产品也推出成套系的设计,成套的设计追求风格的统一,往往有着“大同”而“小异”的趣味变化,这种变化更多地源于比例的变化。如中间陶艺提袋上极具动感和张力的漩涡纹,来自于马家窑文化“涡纹彩陶罐”,传达出了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加强了提袋的视觉冲击力。提袋设计了横、竖两种款式,适合装不同造型的物品,体现了设计师对使用者的人文关怀,提手采用了麻绳这种古朴的材质,使整个提袋的设计

风格与提袋装载的物品相得益彰。同时,为了适应该年龄段的学生的心理需求,教材也呈现了一定的富有儿童情趣的提袋的设计。

教师可以通过最下方的文字从“说一说”、“看一看”、“想一想”几个方面,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地分析,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感受、理解提袋设计的巧妙用意。

第13页上半部分呈现了手提袋的平面展示图和制作方法。手提袋平面展示图可以帮助学生分析提袋面的变化规律和提袋底的剪制方法。“思考与讨论”中的两个问题,使学生在设计时不拘泥于展示图中的比例关系和提手材质;提袋尺寸与所放物品之间的关系。“小提示”介绍了如何使手提袋结实、牢固更具实用价值的方法。

第13页下半部分展示的学生作品在提袋的外形和结构、图案的大小和位置、提手的材质和形状都各具匠心,对这些学生作品进行具体分析可以开阔学生的创作思路,激发他们的设计灵感。“艺术实践”和“评一评”对学生的表现形式和评价内容进行了细致的说明,明确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五年级学生,他们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已经积累了在“设计·应用”这一学习领域中所涉及的一些基本的美术语言,已经能够用简单的立体制作方法表现自己的设计构思。对作品的“形”与“用”有一定的了解,能够按照自己的创意和构想,选择运用不同的媒材进行有目的的制作和表达。

虽然设计提袋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学生对体验设计与制作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强调“学以致用”的设计思想,防止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偏重提袋的装饰,忽略提袋的设计。帮助学生认识设计与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设计,提高立体制作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技能

知识:了解提袋在生活中的应用与功能,学习提袋的结构设计与制作方法。 技能:自己设计制作一个漂亮实用的手提袋。 ⒉过程与方法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