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教程第二版整理版郭庆光课后习题答案(全)

传播学教程整理版答案(全)

第一章 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 第一节 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1.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答:① 这是由德国哲学家克劳斯提出的。信息科学认为,信息是无知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可以将信息分成物理信息、生物信息和社会信息。

② 社会信息是人类社会在生产和交往活动中所交流或交换的信息。也是以质、能波动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与其他信息一样具有物质属性。而社会信息及传播又有其他信息所不具备的特殊性质,就是它伴随着人的精神活动。第一,社会信息并不单纯地表现为人的生理层次上的作用和反作用,而且伴随着人复杂的精神和心理活动,伴随着人的态度、感情、价值和意识形态;第二,即便是作为社会信息的物质载体——符号系统本身,也是人的与物质劳动密切相关的精神劳动的创造物。(社会信息与其他信息的异同点)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把社会信息看做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主体和客体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也就是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2.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答: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播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它的基本特点有: ① 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它是一个单个人或少数人所独有的信息化为两个人或更多人所共有的过程。共享意味着社会信息的传播具有交流、交换和扩散的性质。

② 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社会关系是人类传播的一个本质属性,通过传播,人们保持、改变既有的社会关系并建立新的社会关系。

③ 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信息的传递总是在传播者与传播对象之间进行的。双向性有强弱之分,但任何一种传播都必然是一种通过信息的传受和反馈而展开的社会互动行为。

④ 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具有共通的意义空间。信息的传播要进过符号的中介,就意味着传播也是一个符号化和符号解读的过程。共通的意义空间,意味着传受双方必须对符号意义拥有共通的理解,否则传播过程本身就不能成立,或传而不通,或导致误解。

⑤ 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3.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如何理解这个观点?

答:① 施拉姆认为,传播与社区关系密切,没有传播就不会有社区,没有社区,也不会有传播。社区是指由地缘关系和社会关系构成的共同体。

② 传播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关系,关系是纵向或者横向的。

③ 传播又是社会关系的体现,传受双方表述的内容和采取的姿态、措辞等,都反映着各自的社会角色和地位。

④ 社会关系是人类传播的一个本质属性,通过传播,人们保持、改变既有的社会关系并建立新的社会关系。

第二节 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1.如何理解社会传播的系统性? 答:系统科学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无不处在一定的系统之中。系统指的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结合在一起并且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从这个定义上说,人类社会的传播也具有普遍的系统性。传播学通常把社会传播区分为五种基本类型,即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这五种不同的传播类型实际上也是五种不同的传播系统。任何传播活动都是在一定的信息系统中进行的,传播的系统性是普遍存在的。

2.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是什么? 答:社会信息系统是社会的一个基本系统,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

① 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系统。社会信息系统通过保持社会内部的联系与协调,收集、整理和传达系统内部和外部环境变化的信息来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行和发展。开放性是执行其对内对外功能的一个重要前提。

② 社会信息系统是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 ③ 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 ④ 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 3.如何理解社会信息系统中的“双重偶然性”?

答:双重偶然性是由德国社会传播学家鲁曼提出的,指的是传播的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因此,通过传播所作出的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性。双重偶然性是人类社会信息系统所特有的属性,这与它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有关。人类的活动不仅受到生物运动规律的制约,而且受到精神和心理的运动规律的制约。这样,影响社会信息系统运动及其结果的变量就更多、更复杂。如果这些变量处理不当,就会引起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 4.什么是“传播障碍”、“传播隔阂”? 答:“传播障碍”:包括结构与功能障碍,如传播制度是否合理、传播渠道是否畅通、信息系统的各部分功能是否正常等。

“传播隔阂”:包括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成员与组织的隔阂,群体之间、组织之间、世代之间、文化之间等社会信息系统的参与者在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方便的隔阂,有无意的误解和有意的曲解。

++5.传播学的定义及任务是什么?

答: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既是社会科学,也是应用科学。

其任务是:必须通过对该系统及其各部分的结构、功能、过程以及互动关系的考察,探索、发现克服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科学方法,找到社会信息系统良性运行的机制,由此来推动社会的健全发展。

第三节 精神交往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传播观

1.为什么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交往”理论是唯物论传播观的出发点?

答:①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精神交往”概念与现代“传播”概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精神交往是指以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而现代传播是指以信息为媒介,两者涉及的对象和范畴没有太大差异。

② 以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精神交往理论作为理解人类传播现象的基本出发点,可以克服以往传播学研究,特别是行为主义传播学研究视野的局限性。

③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精神交往是与精神生产相联系的,离开了精神生产,也就谈不上精神交往。精神交往关系是与一定阶段的精神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精神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密切相关的。

④ 从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看,精神生产既然是一种生产,就必然有它的产品。这一产品在现代社会更多地表述为信息。

2.试述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辩证关系。 答:(1)一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与一定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相适应,这是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前提。 ① 人类的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起源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活动。

② 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对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 ③ 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关系反映着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关系。 (2)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具有其独立性和能动性:

① 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的发展,反过来也推动着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发展。

② 在物质生产达到一定的发达程度之际,精神生产的状态如何将会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 ③ 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既然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相区别,就意味着它具有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不同的特殊规律。

3.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与行为主义传播学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答:(1)马:要求把精神交往放在人类社会交往的大系统中加以考察,不但要研究人的精神活动本身,而且要研究精神活动与物质活动的关系、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关系,有助于我们从更广阔的视野来观察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和传播关系。

2

行:传播基本上是作为孤立的精神或心理现象来看待的,他们往往单纯地就信息研究信息,就传播研究传播。

(2)马:精神交往是与精神生产关系的,离开了精神生产,也就谈不上精神交往。精神生产属于一种生产,因此精神交往关系也是与一定阶段的精神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精神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密切相关的。 行:回避这些重大问题,不能从根本上揭示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关系的本质。

(3)马:精神生产既然是一种生产,就必然有它的产品,这一产品在现代社会表述为信息。精神内容的生产与一定的思想、观念、意识、道德、意识形态等相联系。

行:不否认信息中包含着思想、观念和价值倾向,却不想从信息的生产过程和生产结构中寻找原因。 ++4.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传播学需要坚持几项原则?

答:① 正确处理“批判”和“借鉴”的关系。传播学中,无论是“管理”学派还是“批判”学派,其诞生环境和考察对象都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传播活动。其结论并不能照搬于中国,必须进行全面、系统、客观的分析,汲取精华,去除糟粕。

② 实现传播学的本土化和中国化。媳妇传播学理论在很多情况下不能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传播实践问题,生搬硬套缺乏说服力,引起逻辑和思想的混乱。

③ 研究传播学,要从为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服务这一基本宗旨出发。我国应把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状况作为主要考察对象,探索中国社会信息传播活动中的各种理论和实践课题。

第二章 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第一节 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

++1.动物传播与人类传播的区别是什么? 答:① 动物的信息传播行为是一种先天的本能行为,其能力更多地取决于体内的信息功能和遗传基因,而不是后天的系统学习。

② 动物传递和接收信息的过程是基于条件反射原理的过程,而不伴随复杂的精神和思维活动。

一句话,动物传播只是对自然界的一种被动的适应,而不能成为对自然界和自身进行能动的、创造性改造的因素。

2.为什么说劳动创造了语言?

答:从传播学的角度说,语言的产生,是完成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之巨大飞跃的根本标志。而语言产生的根本动力来自于人类最基本的创造性活动——劳动。作为人类最基本传播手段的语言,是从劳动中产生出来的。劳动促进社会成员紧密地相互结合起来,使相互支持和共同协作的场合增多,并且使每个人都清楚的意识到这种共同协作的好处。而劳动中的相互协作对语言的需要促进了早期人类发音器官的进化,经过漫长的进化和发展,最终出现了分音节的语言。 3.人类语言具有哪五个特点? 答:① 人类语言是一种具有音节区分的声音符号体系;

② 与本能相关的声音较少,发音和语句在结构上具有逻辑性; ③ 具有自由模仿其他声音的能力;

④ 在没有外部刺激的情况下也能自主发声; ⑤ 能够自主地赏娱音声的节奏和韵律。

4.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界信号系统的根本特性是什么?

答:人类语言的特性有:

① 具有超越时间和空间的能力。不仅能表述现在,还能表述过去和未来;不仅能表述眼前的事物,还能表述在遥远空间的事物。

② 具有无限的灵活性。可以表述具体的、抽象的甚至虚构的事物,在表达内容上几乎没有任何限制。 ③ 具有发音的经济性。能以最小的体能消耗来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音声传播能力。

④ 具有巨大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人类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创造新词语、新概念等,并能将声音语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