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课后习题答案(客观题只有答案)

第五章 短期经营决策

一、单项选择题

1.A 2.A 3.B 4.C 5.D 6.C 7.A 8. C 9.B 10. A 二、多项选择题

1. AB 2. ABCD 3.ABC 4.B 5.AD 6.ACD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实践练习题

实践练习1

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全年最大生产能力为1 200件。年初已按100元/件的价格接受正常订货1 000件,该产品的单位完全生产成本为80元/件(其中,单位固定生产成本为25元)。现有一客户要求以70元/件的价格追加订货300件,因有特殊工艺要求,企业需追加2 000元专属成本。剩余能力可用于对外出租,可获租金收入3 000元。

要求:为企业做出是否接受低价追加订货的决策。 解:若追加订货300件,正常的订货只能提供900件 追加订货增加的收入:300×70=21000

追加订货增加的成本:变动成本 300×(80-25)=16500 专属成本 2000

机会成本 3000+100×(100-70)=6000

成本合计:24500

增加的收入21000<增加的成本24500,故应放弃追加订货。

实践练习2

已知:某企业每年需用A零件2 000件,原由金工车间组织生产,年总成本为19 000元,其中,固定生产成本为7 000元。如果改从市场上采购,单价为8元,同时将剩余生产能力用于加工B零件,可节约外购成本2 000元。

要求:为企业做出自制或外购A零件的决策,并说明理由。 解:自制相关总成本=19000-7000=12000(元) 外购总成本=2000×8-2000=14000(元)

由于自制相关总成本比外购成本低2000元,自制可节约开支2000元,故应自制。

实践练习3

企业已具备自制能力,自制甲零件的完全成本为30元,其中:直接材料20元,直接人工4元,变动性制造费用1元,固定性制造费用5元。假定甲零件的外购单价为26元,且自制生产能力无法转移。

要求: (1)计算自制甲零件的单位变动成本;

(2)做出自制或外购甲零件的决策; (3)计算节约的成本

解:(1)自制甲零件的单位变动成本=30+5=25 (2)因为自制的单位相关成本<外购单价 所以,甲零件应自制

(3)自制比外购单位甲零件节约的成本=26-25=1(元)

实践练习4

专业资料

某企业可生产半成品5 000件,如果直接出售,单价为20元,其单位成本资料如下:单位材料为8元,单位工资为4元,单位变动性制造费用为3元,单位固定性制造费用为2元,合计为17元。现该企业还可以利用剩余生产能力对半成品继续加工后再出售,这样单价可以提高到27元,但生产一件产成品,每件需追加人工费3元、变动性制造费用1元、分配固定性制造费用1.5元。要求就以下不相关情况,利用差量分析法进行决策:

(1)若该企业的剩余生产能力足以将半成品全部加工为产成品;如果半成品直接出售,剩余生产能力可以承揽零星加工业务,预计获得贡献边际1 000元;

(2)若该企业要将半成品全部加工为产成品,需租入一台设备,年租金为25 000元;

(3)若半成品与产成品的投入产出比为2∶1。 解:(1)增加的收入=5000×(27-20)=35000 增加的成本=5000×(3+1)+1000=21000 增加收益=35000-21000=14000 方案 项目 差别收入 差别成本 其中: 加工成本 机会成本 继续加工 (27-20)×5000=35000 21000 4×5000=20000 1000 差别损益 14000 应继续加工,这样可多获利14000元 (2)增加的收入=5000×(27-20)=35000 增加的成本=5000×(3+1)+25000=45000 增加收益=35000-45000=-10000 故应直接出售。 方案 项目 相关收入 相关成本 其中: 加工成本 专属成本 继续加工 直接出售 差异额 35000 45000 -10000 27×20×5000=135000 5000=100000 0 45000 0 4×5000=20000 0 25000 0 差别损益 (3)增加的收入=27×2500-20×5000=-32500 增加的成本=2500×(3+1)=10000 增加收益=-32500-10000=-42500 故应直接出售。 方案 项目 继续加工 直接出售 差异额 专业资料

相关收入 相关成本 其中: 加工成本 27×2500=67500 20 ×10000 5000=100000 0 4×2500=10000 0 0 差别损益 -32500 10000 -42500 第六章 全面预算管理

单选

1.C 2.C 3.B 4.C 5.A 6.B 多选

1.ABCD 2.AD 3.ACD 4.ABCD 5.ABCD 6.AC 7.ACD 8.ABCD 9.ABCD 判断题

1.对 2. 错 3.错 4.错 5.对 6. 对7. 对 8.对 简答题

1.滚动预算是在定期预算的基础上发展的一种预算方法。它是指随着时间推移和预算的执行,其预算时间不断延伸,预算内容不断补充,整个预算处于滚动状态的一种预算方法。这种预算能使单位各级管理人虽对未来永远保持12个月时间工作内容的考虑和规划,从而保证单位的经营管理工作能够有序地进行。

2.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在于有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有助于企业战略管理的实施;有助于现在财务管理方式的实现。 五、实践 实践练习一

单位变动成本=19200/8000=2.4元/小时 总成本=18000+2.4*9000=39600元

总成本=18000*(1+6%)+2.4*10000=43080元 总成本=18000*(1+6%)+2.4*11000=45480元

成本弹性预算表 单位:元 项目 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 总成本 9000(小时) 21600 18000 39600 10000(小时) 24000 19080 43080 11000(小时) 26400 19080 45480 实践练习二

保证金全额开支=12000+2000+3000=17000元 尚可分配的预算额=29000-17000=12000元 广告宣传费资金=12000*15/15+25=4500元 培训费资金=12000*25/15+25=7500元

销售以及管理费用的零基预算表 单位:元 项目 产品包装费 专业资料

金额 12000 广告宣传费 管理推销人员培训费 差旅费 办公费 合计

4500 7500 2000 3000 29000 第七章 成本控制

一、单选题

1.A 2.A 3.D 4.A 5.C 6.D 7.C 8.B 二、多选题

1. ABC 2.ACD 3.ABC 4.ABCD 5.AC 6.ABC 7.AB 8.ABC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实践练习题

实践练习1

某企业生产产品需要一种材料,有关资料如下: 材料名称 实际用量 标准用量 实际价格 标准价格 A材料 1000千克 1100千克 50元/千克 45元/千克 要求:计算这种材料的成本差异,并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 解:成本差异=1000×50-1100×45=500(元)

差异产生原因:(1)数量差异=(1000-1100)×45=-4500(元) (2)价格差异=(50-45)×1000=5000(元) 两个因素共同影响=-4500+5000=500(元)

实践练习2

某企业本月固定制造费用的有关资料如下:

生产能力 2 500 小时 实际耗用工时 3 500 小时 实际产量的标准工时 3 200 小时 固定制造费用的实际数 8 960 元 固定制造费用的预算数 8 000 元

要求:(1)根据所给资料,计算固定制造费用的成本差异。 (2)采用三因素分析法,计算固定制造费用的各种差异。 解:

(1)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8000 ÷ 2500 = 3.2

固定制造费用的成本差异= 8960-3200×3.2 = -1280(元)

专业资料

(2)耗费差异= 8960-8000 = 960(元) (不利差异) 生产能力利用差异=(2500-3500)×3.2 = -3200(元) (有利差异,是通过超负荷运转带来的)

效率差异=(3500-3200)×3.2 = 960(元) (不利差异) 三项之和= 960-3200 + 960 = -1280(元)= 固定制造费用的成本差异

实践练习3

某企业月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总额为100000元,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为10元/小时,本月固定制造费用实际发生额为88000元,生产A产品4000个,其单位产品标准工时为2小时/个,实际耗用工时7400小时。

要求:用两差异分析法和三差异分析法分别进行固定制造费用的差异分析。 解:固定制造费用的成本差异=88000 - 4000×2×10=+8000(元) (1)两差异分析法

耗费差异=88000 – 100000= -12000(元)

能量差异=100000 - 4000×2×10= + 20000 (元)

验证:耗费差异 +能量差异=-12000+20000 = +8000(元) (2)三差异分析法 预算工时=100000÷10=10000(工时) 耗费差异=88000 – 100000= -12000(元)

生产能力利用差异=(10000-7400)×10=26000(元)——表现为闲置能量差异 效率差异=(7400-4000×2)×10= - 6000(元)

验证:耗费差异 +生产能力利用差异+效率差异=-12000+26000-6000=+8000(元)

实践练习4

某企业生产产品需要两种材料,有关资料如下: 材料名称 实际用量 标准用量 实际价格 标准价格 甲材料 3000千克 3200千克 5元/千克 4.5元/千克 乙材料 2000千克 1800千克 10元/千克 11元/千克 要求:分别计算两种材料的成本差因,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 解:1.甲材料成本差异=3000×5-3200×4.5=600(元)

差异产生原因:(1)数量差异=(3000-3200)×4.5=-900(元) (2)价格差异=(5-4.5)×3000=1500(元) 两个因素共同影响=-900+1500=+600(元) 2.乙材料成本差异=2000×10-1800×11=200(元)

差异产生原因:(1)数量差异=(2000-1800)×11=2200(元) (2)价格差异=(10-11)×2000= -2000(元) 两个因素共同影响=2200-2000=200(元)

结论:两种材料的成本均为超支,属不利差异,但甲材料超支的原因在于价格因素,而乙材料超支的原因在于用量超过标准。

第八章 责任会计

一、单项选择题

专业资料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