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滨县产业集聚区规划九路新建工程施工图设计 设 计 说 明 第 1 页 共 3 页
1、概述
1.1设计依据
(1)建设部《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实施细则》; (2)《淮滨县产业集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3)《淮滨县域市总体规划(2012-2030)》;
(4)《淮滨县产业集聚区规划九路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5)《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 (6)《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 (7)《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 (8)《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4);
(9)《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10)《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11)《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验评定规程》JTG/T J21-2011; (12)《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G B02-2013); (13)《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 (14)《公路涵洞设计细则》(JTG/T D65-04-2007); (15)《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16)实地勘测和现场踏勘调查得到的资料; (17)其他相关标准、规范、规程、规定等。
设计荷载:城-B
抗震标准: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反应谱特征周期0.35/s。 涵洞宽度:涵洞与路基同宽; 设计洪水频率:桥涵1/100; 桥下净空:沿线河流均无通航要求。 设计使用年限:30年
2、施工图测设经过
2.1总体进度
我公司接到设计任务后,立即成立项目组,积极开展施工图设计工作。根据施工图设计阶段相关技术要求,调查收集了沿线相关资料。在完成外业、内业后向总工办提交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审查。经修订,最终形成了本项目施工图设计送审稿文件。
2.2外业勘测成果
经过外业调查线路处有一河道及一既有燃气管道,根据实测河道宽度及流量,该处需设置一孔6x4m盖板涵,而燃气管道处根据相关规定需设置一孔2x2m盖板涵。
图2-1 计划6x4m盖板涵处河道
1.2 概况
规划九路为南北向城市次干路,南起金谷春大道,北至平安大道,为新建道路工程,设计车速40km/h,路线全长2823.746m;
全线无中小桥;共设置盖板涵2道,总长103.0m,均为新建。
1.3 设计标准
道路等级:城市次干路 设计速度:40km/h
编制: 复核: 审核: 图表号:DL-2
淮滨县产业集聚区规划九路新建工程施工图设计 设 计 说 明 第 2 页 共 3 页
3.3不良地质作用及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通过勘察和野外调查,本工程场地内未发现诸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采空区、地裂缝等不良地质作用。
4、桥涵设计
图2-2燃气管道现状
4.1概况
经调查沿线有天然河道一处及燃气管道一处,于河道处设置1-6x4m盖板涵进行排洪,于燃气管道处设置1-2x2m盖板涵进行护管。
新建涵洞均采用分离式基础,涵洞台身、八字墙及其基础、截水墙、洞内及洞口铺底均采用C30混凝土,位于地基承力较小处的涵洞,一般采用碎石砂砾垫层处理,以提高基底承载力。对于一般路段地基承力能满足要求的涵洞,对基坑底夯实处理即可。
4.2涵洞设置原则
(1)路线设置的凹曲线底部,跨越明显的排水沟槽处,通过农田灌溉渠处,以及暴
3、工程建设条件
3.1地形、地貌
淮滨县位于淮河上游,正处在中国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过渡地带。地形由西向东倾斜,由北向南逐渐降低,大体可分为岗地、平原和洼地三种类型。岗地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南,地面高程变化在32.5米 到52米之间;平原属于黄淮平原范围,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北,地面高程变化在33米至42米之问,坡度一般为三千分之一到五千分之一:洼地主要分布在淮河、乌龙港沿岸,地面高程变化在25米至33.5米之间,地势低而平坦。
雨时径流易集中地带均应设置涵洞。
(2)尽量保持河沟水流的天然状态,一般一沟一涵。
(3)在地形比较开阔,地势较为平坦的山区河沟开阔段台地上,有条件将分散的水流改沟合并;或当两条河沟相距不远,在地形上便于设置排水沟连结,排水沟上游的河沟平时无水或其设计流量不大于排水沟的宣泄能力,又不影响路基稳定的,合并修建一个涵洞。在地势起伏较大的地区,河沟密集,但汇水区域较小,逢沟设涵并不现实。可利用山坡截水沟、边沟、排水沟等将相邻几条小山沟的水导向一个涵洞,涵洞位置选择在最低处。
(4)涵洞选址尽量避免设置在可能错动的断层地带及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地段上。
3.2气象条件
淮滨县地处北亚热带与暖温带气候过渡地带,季风气候明显,雨热同季,光热资源丰富。1984—2004年,平均气温15.6℃;积温5587℃;降水量955.6毫米,多雨年份达1500.6毫米(1991年),少雨年511.8毫米(2001年),7至9月的雨水占全年降水量的60%;日照时数1989.8小时,日照率为42%;无霜期年均226天,最长年份可达271天,最短年份也有178天;年均风速为3.1米/秒。
(5)位于纵坡平缓地势开阔地段的涵洞,洞口采用八字翼墙的结构形式;对于纵坡较大洞口处尚有空间的涵洞,进水口采用跌水井的形式,出水口则设置带急流槽。
(6)涵底铺砌采用40厘米厚C30混凝土,铺砌和涵台内侧不留空隙。
4.3涵洞结构设计要点
盖板的两端为铰结支承在台身的上端,内力计算不考虑涵台传来的水平力;盖板的计编制: 复核: 审核: 图表号:DL-2
淮滨县产业集聚区规划九路新建工程施工图设计 设 计 说 明 第 3 页 共 3 页 算是按整体式斜板,分别对板纵向、横向进行配筋计算。板的横向配筋与纵向钢筋垂直。
在暗涵的结构设计中,根据《公路涵洞设计细则》(JTG/T D65-04-2007),考虑马斯顿效应,对盖板上的填土高度进行了修正。
对于分离式基础涵台,上部盖板与涵底铺砌、支撑梁分别作为涵台上、下支撑点,涵台作为上、下端简支的竖梁,承受竖直荷载及水平压力;截面强度按偏心受压构件进行计算。
涵洞基底要求的承载力,根据《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考虑涵洞两侧填土对地基的侧向约束作用,对涵底要求的地基承载力进行了修正。
5、 施工要求及注意事项
5.1上部构造
预制盖板当其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后,方可脱模吊运。盖板块件堆放时应采用两点搁置,可用钢丝绳绑捆吊运。盖板上帽石可预制安装或就地浇筑。
5.2下部构造
(1)盖板底与台帽间垫1厘米厚中压石棉板。盖板安装完毕后,台背与盖板间1cm缝应采用沥青砂填塞顶紧,当其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台后填土。台后按施工图设计规定在一定范围内填筑砂性土,并对称分层夯实。
(2)除设置在岩石地基上的涵洞外,涵台台身及基础应每隔5~6米设置沉降缝一道,缝宽2厘米,用沥青麻絮或其他具有弹性且不透水材料填塞。在钢筋砼涵洞的洞身及端墙、基础顶面以上等部位,凡被土掩埋部分的表面应均匀涂刷三层沥青防水层。
(3)涵台基础底面埋置深度应符合《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规范》(JTG D63-2007)第4.1.1条的规定。
(4)其他未尽事宜按国家相关规范执行。
编制: 复核: 审核: 图表号:D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