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支出;增加社会保障制度的层次性 (2)养老保险制度:推行多支柱养老体系
(3)医疗保障制度:提高医疗保障制度的筹资能力;整合分散的基金结构,提高医疗保障资金的互助共济能力;扩大覆盖范围;医保机构从被动补偿走向战略购买
(4)失业保险制度:扩大失业保险的覆盖面;将失业保险与职业介绍、就业培训相结合,实施积极主动的失业保险政策;实行灵活的失业保险政策,鼓励企业减少解雇的行为
3.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建立,我国在社会保障领域进行了深入的改革:在社会保险领域,对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进行了重大改革,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建立;在社会救助方面,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等项目也已建立或正在完善,社会救助的公平性日益显现。
第4章 社会保障基金
1.社会保障基金:是国家和社会从已有的社会财富中提存、积累并用以援助或补偿社会保障对象的资金,是社会保障制度得以确立并能够解决特定社会问题的物质基础。
2.社会保障基金的性质: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消费性社会后备基金。
3.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政府财政支持、雇主和个人缴费、社会筹资、其他渠道
4.从基金收支平衡方法不同区分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方式: (1)统筹分摊方式(现收现付)
a.理论基础:横向平衡理论 b.实质:代际赡养 c.基本特征:横向平衡、短期平衡、建立统筹账户
d.优点:通过收入调节和再分配充分体现互济性和福利性;没有资金积累不受通胀威胁;没有沉淀资金管理成本低管理风险小;受益人可以随时分享经济发展和改革成果
e.局限性:难以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可能诱发代际矛盾;支付具有刚性会加重政府负担影响公共和经济投资;容易产生依赖思想 f.生存环境:人口结构稳定,经济发展的速度高于人口老龄化的速度 (2)预提分摊方式(储蓄积累方式)
a.理论基础:纵向平衡理论 b.实质:同代自养 c.基本特征:纵向平衡、远期平衡、一般建立个人账户
d.优点:预筹资金不怕人口老龄化;缴费与待遇关联产权清晰可以形成激励机制;有大量积累基金增加储蓄促进经济发展
e.局限性:积累的基金受到通胀威胁;基金沉淀多管理成本高风险大;同代自养互济性差再分配功能弱
f.生存环境:有严格的基金监控制度和良好的基金投资环境 (3)部分积累制(混合制)
a.理论基础:横向与纵向平衡的混合平衡理论 b.实质:将国家(社会)责任与个人责任结合起来
c.基本特征:一般设两个账户,一是统筹账户,实行现收现付制;二
是个人账户,实行完全积累制
d.优点:与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兼容度较高;应对人口老龄化和通胀风险能力强;有利于调动多个积极性筹集资金;有利于增强多方面的责任感
e.局限性:因需设置“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分别管理,基金比例的划分和管理比较复杂和麻烦
5. 社会保障基金的分类:社会救助基金、社会保险基金、社会福利基金、军人保障基金、储备基金
6. 社会保障基金给付原则:保障受保障者基本生活需要的原则、随物价变动调整待遇水平的原则、共享经济增长成果的原则
7. 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的必要性:通货膨胀的威胁、人口老龄化的压力、跨期消费中基金的实物形态与价值形态的矛盾 8. 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原则:安全性、收益性、分散化、流动性
第5章 社会保障管理
1.社会保障管理内容
(1)社会保障政策法规管理:制定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具体表现为社会保障的行政管理过程
(2)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收取社会保障基金、支付社会保障待遇,它是对社会保障资金实行事业化管理的过程 (3)社会保障对象管理,对保障对象实施一系列具体服务的过程 (4)社会保障机构管理,包括建立、完善和改进社会保障的工作机构,确定工作机构的体制、职责、权限、分工,实行对机构的监督等
2.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