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新与企业生存发展的关系
当今世界正步入知识经济、信息技术的时代,全球科技、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世界范围内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没有创新就没有高技术产业,也就不能使传统产业得到可持续地发展。世界范围内的各种企业都把观念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作为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不断增加企业创新的资本投入及知本投入,力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本文结合设计院近几年的实践谈谈创新与企业生存发展的关系。
一.创新对企业生存的重要性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创新越来越快,出现知识爆炸现象。知识的转化越来越快,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周期不断缩短。知识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知识已经成为或正在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与此同时,知识失效的速度也明显加快。如果企业不建立有效的创新机制,不学习掌握新的知识,不根据市场变化对企业的经营战略、内部管理、生产技术等方面进行调整创新,最终将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更难获得快速发展。所以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和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强烈要求企业不断创新。
从当今世界500强企业的变化趋势看,现代管理是企业保持长盛不衰的手段,科技水平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必须从企业战略高度来认识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问题。当今科技发展呈现出以往所未有过的新特点,最鲜明的时代特征就是:科技已从真正意义上成为了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主要驱动力。科学和技术迅猛发展,科技与经济、与自然、与社会的结合更紧密,影响更深远。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巨大驱动力,促进了生产力发展质的飞跃,带动着世界范围内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和优化升级。哪个企业的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能力强,其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就强、在经济结构不断调整情况下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就足。无数事实说明科技创新能力的差别,导致了企业竞争力和企业在市场中地位的变化。科技创新能力不仅仅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同时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实力、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成为国际竞争的制高点。
目前我国许多国有企业是由以前的全民事业单位、集体企业、乡镇企业转制而来,在从以往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今天,由于对市场经济的规律认识不足、缺乏市场竞争环境下的危机意识,很多企业已退出市场竞争的舞台。也正是因为过去几十年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以及目前市场经济环境尚不十分完善,企业在观念和认识上滞后,企
- 1 -
业领导缺乏积极主动的创新意识,对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从而使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格外艰难。许多企业从名称上改为公司,但并未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管理上仍然延用计划经济下的管理方式,经营管理默守陈规不求创新,从而使曾经在经济转型期辉煌一时的企业逐步走向衰退。
随着我国加入WTO,国门将进一步洞开,对外开放的领域及范围将不断扩大,国际竞争将进一步国内化。国外具有先进现代管理经验、掌握当代高新科技、经受全球化国际市场锻炼和洗礼的跨国公司必将成为我们的竞争对手。可以说,新的形势咄咄逼人,新的机遇稍纵即逝,新的竞争不进则退。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更新思维、创新观念、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把科技创新真正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动力,才能有所作为,才能乘势而上。
对于企业而言,创新正在朝着三个方向发展,一是观念创新(经营理念创新),二是管理创新(制度创新),三是技术创新(科技创新)。企业技术创新着眼点从技术出发,是一个围绕技术开展的创新过程。企业观念创新管理创新着眼点是将创新的理念、创新的机制、创新的过程、创新的外部资源、创新的方法运用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技术创新通常很容易被模仿复制,但通过观念创新管理创新企业所形成的多种能力却很难复制和模仿。这也是日本人可以模仿美国的汽车生产技术将本国生产的汽车远销美国,但却无法仿造出微软这样的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原因。
二.观念创新是企业前进的方向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在企业发展的不同时期或由于政府经济政策及制度的变化都会调整企业的经营理念。所谓观念创新就是企业经营理念的创新, 什么是创新呢?创新就是突破旧的,建立新的行为模式和规则。创新不是创造,不仅要“破旧立新”,还要“学新除旧”。通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实践,可以清楚的看到。每当我们的党和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观念上有所创新和突破时,国家经济建设就会有较快的超常规发展。对于企业来说,经营理念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指导思想,所以观念创新是企业创新的先决条件。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决策领导班子必须正确把握时代特征,自觉站在新科技革命的前列,认真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及时掌握新科技革命以及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态势,认真学习领会党和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的有关发展调控国民经济发展方针、政策、制度、法规的精髓,不断提高知识水平和自身素质。必须坚持“一把手”为企业创新的第一责任人,建立切实可行的创新机制,把加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纳入企业的重要议事日程。
- 2 -
在这个变革的时代,不创新就是停滞,就是后退,就在丧失选择的机会。同时创新不是固守本企业的特色,而是在保持特色的同时积极学习。我国沿海地区很多国企、乡镇企业、民营企业改革的实践表明,国外发达国家企业以及其他社会经济组织的许多管理方法和手段,尤其是管理技术是可以借鉴的。企业不论国有制还是民营化,能使职工安居乐业为国家创造税收,就是企业对“三个代表”的最好实践。人才不为所有但为所用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最好体现。因此企业领导应该善于学习新知识新理念,更新思维、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科学决策,牢固树立“观念新则企业兴、观念旧则企业亡”的创新观。
三.管理创新是企业高效的轮子
1.人才管理创新: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综合经济实力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人才的竞争上。面对日趋激烈的人才大战,企业必须站在战略发展的高度增强人才忧患意识,实现由人事档案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化。人力资源部门要正视和承认人力资源的资本性、价值性,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选聘制度、公平竞争权责利对等的用人机制、绩效挂钩公开公正的人才考评制度、制定能够激发人才创造性的薪酬制度和激励机制。采取优化人才结构与提高素质相结合,自主培养人才与引进人才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企业人才队伍。通过完善创新的人才管理制度达到事业留人、企业文化留人的目的。
2.财务管理创新:在现代企业制度管理中,财务管理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已由原来单一的帐务管理转向年度预算管理、成本控制核算管理、现金流量管理、筹资投资管理、财务状况分析管理。各类财务报表的分析要求更及时、更准确、更详细,能够准确的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能够对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随着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企业产权的多元化,企业间并购重组破产的情况会越来越多,因此企业对财务管理要求也一定会越来越高。国家财税政策的调整也会引起企业财务管理的变化,所以财务管理的创新将是经常性的,与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有着密切的联系。
3.质量管理创新:众所周知,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近半个世纪以来,质量管理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质量管理从事后对产品进行检查正在向产品的生产过程控制转化。产品质量不是靠检查出来的,而是通过产品生产流程中严格执行质量管理程序实现的,这一观点已被众多企业所接受。质量管理的重点已经不是检查考核,而是规范生产流程中各项工序的标准,不断根据生产经营的需要,制定完善质量管理标准和科学合理的工作
- 3 -
流程。通过对大量质量问题的统计分析,找到造成质量问题的关键因素,最终通过完善关键点的管理来预防同类问题的重复发生。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内部及外部质量信息反馈制度,通过高效信息网络将质量问题的解决方案及时传给用户。质量管理部门的重点工作是监督保持企业质量保证体系的正常运行,不断完善企业质量保证体系使其适应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决不仅仅是例行质量检查。
4.信息管理创新: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和科技型企业,知识和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信息流的管理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利用计算机技术保证企业内部生产经营信息的及时、准确、安全、畅通是非常重要的。信息管理部门决不仅仅是收集信息、管理计算机设备的部门,而应该是:企业各类信息分类、过滤、合理组织;配合指导企业其他部门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向企业决策者和其他管理部门提供信息使用保证的部门。当前信息化应用方面的新技术层出不穷,最富有创新性和挑战性,科学合理的引进、开发、利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生产管理效率。网络化营销模式、网络化企业宣传、网络化售前售后服务均取决于企业信息管理的水平及技术,因此企业领导对信息管理应该有足够的认识。
四.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
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提高或改进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由此可见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技术创新的目的是实现企业市场价值,技术创新的效益高低不能仅用技术变动的强弱和大小来衡量,它还与市场效果有关,因此不能忽视小的技术变动在技术创新中的应用。技术创新是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经济目的的行为。技术创新与发明创造不同,发明创造是科技行为,而技术创新则主要是经济行为,新产品、新工艺、新系统或者新装臵都是技术创新的结果,如果一味强调技术创新是发明创造,就会扼杀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使企业面对技术创新望而却步。
在知识经济时代,一流企业制定标准、二流企业输出技术、三流企业制造产品,这已充分说明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知识产权对企业的重要性。随着信息技术的超速发展,知识、发明创造、生产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为了开拓市场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企业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生产适合市场需要的产品,提供满足用户特殊需要的服务。企业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竞争,而技术创新能力的水平正是企业保持核心竞争力的根本。由于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增加企业超额利
- 4 -
润是判断技术创新成功的重要标志,所以技术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
五.创新中的误区是企业发展的大敌 创新既可表现在技术方面,也可表现在管理制度方面。从完成创新链的角度来看,创新不仅需要明星,更加需要有共同目标的创新人才组成的团队。技术创新需要有优秀的有创新能力的科技人员,这一点大家容易理解,但是目前从总体上看大家对具有创新能力的管理人员,特别是职业管理专家在完成创新链全过程中的关键作用的认识还是很不够的。解决技术创新的管理问题和推动其产业化,都需要培养更多的经过专业培训的职业管理人才。同时也需要纠正片面的所谓激励仅仅向第一线科研人员倾斜的过时政策。对实现利润做出创新性贡献的管理人员也应当得到相应的激励。吸引能完成目标所需求的优秀人才,并在一定的时期中稳定住他们,进一步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持续地保持这种创新能力,是人力资源工作的目标。
技术创新活动的目标,绝不是为创新而创新也不是标新立异(这是科技界中许多人容易犯的毛病),而是为企业最终获取最大利润(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是最大的社会效益)服务,为支持其它各环节更强大而服务(目的还是为了获取最大利益)。因此技术创新活动一开始就有这样一个总目标所导引,也有在其他方面如开发、生产销售和市场需求等诸多环节为实现总目标而提出的对技术创新的要求所构成的制约。
创新是有风险的企业经营活动,创新需要企业一定的资金投入,是有成本的。那种创新是生产经营过程中经验总结的观点是偏面的,因此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创新管理机制,使创新成为一项有目的有目标的活动。国外的领先企业每年都从销售收入中提取3~5%的比例作为企业研发费用,部分企业化费高价聘请专业的管理咨询机构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全面的诊断,并制定出相应的企业经营战略。所以开展创新活动应该有明确的目的、制定可行的目标、有实施计划、有具体预算、有风险评估、有效益评价。
创新活动是企业持续发展不断做大做强而采用的手段,不是企业领导的政绩工程。只有得到企业员工支持的创新才是可持续的创新,才是有实际效果的创新。创新活动如果脱离了为企业最终获取最大利润的目的,创新活动就不可能持久的开展下去,创新就变成了走形式走过程,对企业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在我国市场经济尚不完善的情况下,企业政企不分的情况还时有发生。相对于企业来说,政府的创新总显得有些缓慢,在某些
- 5 -
情况下甚至直接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以政府干预对企业经营活动和创新的影响很大,因此如何处理好与政府的关系是企业经营和创新必须重视的问题。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