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孙权劝学学案新人教版

《孙权劝学》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文言常识,掌握文言字词。

2.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的神态、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3.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学习重点:

1.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等成语。 2.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学习难点:

1.品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2.联系课文、生活,让学生真正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的道理。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作者简介

司马光,字( ),号( ),世称涑水先生。北宋( )、史学家、( ),著有《 》。 2.字词积累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卿( ) 涉猎( ) 孰( ) 遂( ) ....(2) 解释加点词

① 当涂掌事( ) ② 蒙辞以军中多务( ) ③ 治经为博士邪( ) ④ 但当.....涉猎( ) ⑤ 见往事耳( ) ⑥ 蒙乃使就学( ) ⑦ 卿今者才略.......( ) ⑧ 即更刮目相看( ) .3.文学常识填空

《孙权劝学》选自 ,该书是 (朝代) (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 ,记载了从 到 共1362 年间的史事。

4.整体感知

(1)轻声朗读,思考:本文讲了怎样一个故事,照例子填空。 孙权劝学—— 吕蒙( )学—— 鲁肃( )学 (2)吕蒙的态度有何变化?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 (3)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用原文回答) (4)你从这篇课文中明白的道理是: ————————————————— 二.合作研讨

1.孙权又是怎样劝学的?(体会他的语气、神态和心理)

2. 孙权劝学,语重心长,循循善诱。吕蒙在他的感召下就学,效果如何?(从鲁肃与吕蒙的“论议”可以看出来)

3.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行动) 三.迁移拓展

(1)解释成语并记下意思: ①吴下阿蒙

②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2)谈谈《孙权劝学》和《伤仲永》两文内容、写法上的异同。 四.学后反思

这个故事给你有什么启示呢?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点拨。

《孙权劝学》学案答案

1.君实 迂叟 政治家、文学家 《资治通鉴》 2.(1)qīng shè shú suì (2)、①当官掌权 ②推托

③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④粗略地阅读 ⑤指历史 ⑥于是,就 ⑦现在 ⑧就

3.《资治通鉴》 北宋 司马光 纪传体通史 战国 五代 4.(1)就 赞

(2)由 蒙辞以军中多务----不屑 到 蒙乃始就学-----愿意去学 (3)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③.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4)开卷有益 二 1

①“不可不学!”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③“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小结: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2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可见鲁肃当时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目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

②“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并不是埋怨鲁肃,而是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小结: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语言)

3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三

(1) ①. “吴下阿蒙”即当年在吴县时的阿蒙,或说是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和文才的人。

②.“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指别人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

(2)《孙权劝学》和《伤仲永》两篇文章,从内容上看,都与学习有关,却恰好一正一反,一是年长好学,学有所成,一是年幼不学,毫无所成,从不同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吕蒙接受孙权劝说“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有了惊人的长进,使鲁肃不得不“刮目相待”。而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利其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孙权劝学》一文,以对话为主,言简意丰。《伤仲永》叙议结合,借事说理。 四

①读书学习非常重要。(学习对成长的重要性) ②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

③一个人即使基础差,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到东西,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办事能力。

④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 ⑤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第(1)课时

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2、了解我国书法发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