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理论的思考

向新社会制度过渡做了最完备的物质准备,是“社会主义”的入口。因此,从发展趋势上看,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属于历史的进步。

三、“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理论也要与时俱进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而实际生活总是在不停的变动中,这种变动的剧烈和深刻,近一百多年来达到了前人难以想象的程度。因此,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3]表明,马克思主义应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就“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理论来说,必 须联系新的实际,赋予它与时代特征相适应的新的内涵。

首先,大力发展生产力。马克思、恩格斯从世界观的角度提出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一科学命题,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应该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上,但在具体问题上对生产力所应具有的“高度”则估计不足。当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的事实说明,以蒸汽机为凭借的社会生产力还不足以创造消灭阶级和阶级对立的物质前提。因此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无产阶级政党,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在此基础上首先“赶上别国人民”。

其次,充分认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长期性。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革命是一个长期发展的历史过程的科学命题,认为要通过革命改造环境改造人,但对眼前欧洲社会主义革命的前景估计则过于乐观。1848年,欧洲的绝大多数国家还未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也就谈不上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更谈不上在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时期就能实现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理想。因此,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第三,走自己的路。马克思、恩格斯虽然也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多样性问题,但对暴力革命以外的革命发展道路显然重视不够。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既可以导致阶级矛盾的尖锐化,造成无产阶级革命的客观前提,但另一方面也为资产阶级实行改良措施从而缓和阶级矛盾提供了便利,因此,无产阶级政党必须从这一实际出发制定战略和策略。各国的工人阶级政党,应该从本国的国情出发,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现实道路。

第四,正确对待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依靠力量。马克思、恩格斯找到了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力量即现代无产阶级,但对工人阶级自身素质的估计过高,有些理想化。工人阶级是和先进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联系在一起的,因而是一个先进的阶级。但工人阶级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也是―个受剥削、受压迫最深的阶级,因而受教育程度很低,在治理国

家管理社会方面与资产阶级相比还显得经验不足,还有一个向资产阶级学习、吸收人类社会文明成果的过程。而且,工人阶级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必须通过其先锋队――共产党来实现。

第五,正确对待现存资本主义社会的未来社会特征。马克思、恩格斯只是根据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剖析,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轮廓做了一些大致的描述。显然,像今天中国的社会主义尚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还有很大的历史性差距。对共产党人来说,要坚信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这一基本原理,对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可以做出科学上的预见,但未来的事情如何具体发展,应该由未来的实践去回答。 责任编辑 张国强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