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文化差异在对日软件服务外包产业中的体现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日文化差异在对日软件服务外包产业中的体现

作者:代冰

来源:《人力资源管理》2012年第07期

摘要:对日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已经成为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但由于中日文化差异的客观存在,导致对日软件服务外包产业中出现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质量问题、沟通问题以及信任问题之中。 关键词:中日 文化差异 软件服务外包 体现 一、质量问题

质量问题是中国对日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的关键问题。软件公司技术力量弱,开发和质量管理流程不规范,质量控制不过关是中国软件公司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软件外包行业服务质量不高被许多研究机构和学者认为是中国软件及信息服务离岸外包业落后于印度的重要因素。质量问题往往体现在技术层面,但归根到底是由文化的差异所导致的。首先,对日软件外包实施的主要方法是日本企业把项目发到我国企业来做,他们提供文档资料和有限的技术支持。这种方法能够有效降低日本软件企业的开发成本,但同时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技术监控存在一定的难度。由于两国文化的差异,中国文化对规则没有绝对的遵守与锱铢必较的认真,导致中国企业往往很难完全按照日方的要求和行业标准来工作。或者是中方在没有完全看懂日方发来的文档的情况下,没有与日方进一步沟通,而是按照自己的片面理解进行工作,导致最后生产出来的软件不符合日方的要求。第二,善于变通的文化心理,使得每个人都按照自己觉得方便和习惯的编码风格进行工作,这容易导致软件模块的接口出现问题,也会直接影响工作质量。第三,中国文化风险意识不强,对细节没有足够的风险预估和时间规划。往往是前期工作没有进行很好的时间控制,做的较慢,导致后期测试时间不够,又碍于强制性的交工时间,提交的软件有很多错误,最后产品稳定性受到影响。 二、沟通问题

沟通问题一方面体现在沟通的载体——语言方面,但本质问题是思维方式的差异。在对日软件服务外包项目的开发与维护中,会遇到诸如开发成本超出预算、开发进度一再拖延、软件质量低劣、客户不满意、软件可维护程度低等问题。在实际操作中,发包方和接包方由于文化的差异经常导致沟通不畅。例如中国合作者,遇到急事就跨级请示,会引起日本合作者的不满;而日方的U型决策也常被中方认为是效率低下、贻误战机。对日软件服务外包过程,需要日语的日常沟通和商务写作,同时应该了解日语的一些特殊使用方法,尽量减少沟通偏差。但更为重要的是了解中日思维方式存在的巨大差异,实现沟通的有效与适当。中国是“复眼”看世界,而日本是“单眼”看世界。具体地说,中国人经常是多角度、扩散性的思维,日本人是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定的角度针对性的思维。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优点在于灵活、开阔;缺点在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做事不精确,导致效率低下。日本人的思维方式优点在于目标非常明确,内耗小,按规定办事,不折中、不调和;缺点是欠缺灵活性与开放创新度。 三、信任问题

目前,中国对日业务多集中在中间客户的转包而不是来自于最终用户。究其原因还是日本客户对中国目前的软件服务外包能力的质量保证还不信任,需要日本的软件厂商进行质量把关。中国对日软件服务外包仍处在低端化、低利润率阶段。日本作为发包方一般都是将项目进行系统设计、将架构分析之后分解出来的子模块发包给中国,技术含量低,主要依赖中国巨大的、廉价的劳动力资源。随着中国人口红利时代的逝去,对日软件服务外包要想谋求更好的发展,急需破解这一难题。笔者认为破解的关键在于构建信任,没有信任就没有外包。与日本软件发包企业之间信任关系的强弱将直接影响中国承接对日软件外包业务的发展空间,特别是一些涉及到关键技术的项目向中国转移。与日本企业构建信任的基础就是对中日文化差异的了解。日本文化极具封闭性,日本人对于“自己人”和“外人”有着明确的区分和对待方式。日本文化是一种尚强文化,尊重强者、蔑视甚至凌辱弱者是日本文化中一个非常突出的现象。要想取得日本企业的信任,前提是被其尊重、被其重视,甚至被其敬仰。中国企业唯有通过完善软件质量保证体系、规范软件开发的运作机制,形成软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特别是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软件及信息服务质量,才是正确的选择。另外,日本企业倾向稳定、长远的合作。而目前中国软件企业人才结构不合理,严重缺乏软件高端人才,呈现出一种“橄榄型”状态。并且中国没有日本的终身雇佣的概念,员工对企业忠诚度较低,会因为发展空间、薪资待遇原因跳槽。使得中国软件企业员工流失率较高,往往也构成日本方面的信任危机。 基于中日文化差异的客观存在及其在对日软件服务外包产业中的体现,证明了理解中日文化差异、适应文化差异、化解文化差异的必要性,特别是在实践中具备跨越中日文化差异进行交流的能力的重要性。产业的发展关键在于人才,因此应加大力度培养对日软件服务外包产业中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