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考研真题地球科学概论99、00、01、02、03、04、06 07、08

1999年《普通地质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2.5分,共30分)

1、地温梯度 2、历史比较法 3、差异风化 4、莫霍面 5、矿物解理 6、石林

7、洪积面 8、岩石的结构 9、苦湖 10、分选性与磨圆度 11、海蚀凹槽 12破火山口 二、简述地质年代中年代单位与地层单位层次的划分依据(10分)。

三、试分析变质作用与岩浆作用的物理、化学条件的差异及两种作用的顺益关系(10分)。 四、简述岩石圈板块的主要边界类型(8分)。 五、谈谈现代构造运动的一些表现或证据(12分)。

六、试对比河谷、冰蚀谷与风蚀谷的主要形态、差异并分析其形成原因(15分)。 七、试述浅海地区的化学与生物沉积作用(15分)。

2000年《普通地质学》

一、 名词解释(每题2.5分,共30分)

1、历史比较 2、解理 3、球形风化 4、波切台 5、三角洲 6、岩浆作用 7、背斜 8、转换断层 9、化石层序律 10、层理 11、克拉克值 12、古登堡面

二、试论述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8分) 三、概述河流的侵蚀作用(20分)

四、简述岩石圈板块的主要边界类型(8分)

五、试述岩溶作用发育的基本条件及常见的岩溶地形(10分) 六、简述湖泊的化学沉积作用(10分) 七、简述构造运动在地层中的表现(14分)

2001年《普通地质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2.5分,共35分) 1、浊流 2、承压水 3、夷平面 4、莫霍面 5、地震震级 6、搬运作用 7、岩石结构 8、地质年代 9、风化壳 10、地温梯度 11、将今论古 12、磨圆度 13、中心式火山喷发 14、岩株

二、简述地层接触关系及其构造意义(共12分) 三、简述板块边界的主要类型(共10分) 四、试述变质作用的类型(共13分)

五、试述干旱气候区湖泊的沉积作用(共10分) 六、简述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共10分) 七、对比“V”型谷、“U”型谷和风蚀谷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共10分)

2002年《普通地质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2.5分,共35分) 1、风度 2、大地水准面 3、承压水 4、浊流 5、变质作用 6、岩石圈 7、地温梯度 8、解理 9、角度不整合 10、温差风化 11、岩溶作用 12、震级 13、威尔逊旋回 14、生态系统

二、试述河流的剥蚀作用(14分) 三、如何确定相对地质年代(7分) 四、简述浅海的沉积作用(14分)

五、试述火山作用及其主要产物(10分) 六、简述断层的识别标志(12分)

七、简述板块构造的含义及该学说对地学革命的意义(8分)

2003年《普通地质学》

一、 名词解释(每题2.5分,共40分) 1、转换断层 2、潮汐 3、大陆边缘 4、岩石结构 5、重力异常 6、同位素地质年龄 7、风化作用 8、化学搬运作用 9、冲积物的二元结构 10、黄土 11、夷平面 12、克拉克值 13、解理 14、大洋地壳 15、承压水 16、岩溶作用 二、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划分依据。 2、简述确定相对地质年代的主要依据。 3、简述岩石圈板块边界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4、简述岩浆侵入作用及其产物。 5、简述区域变质作用。 三、论述题(共60分)

1、试试地层接触关系的类型及其构造意义(12分)。 2、试述湖泊的化学沉积作用(15分)。 3、试述断层的确定标志(16分)。

4、试对比U型谷、V型谷及风蚀谷的主要形态差异,并分析其形成成因(共17分)。

2004年《地球科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

1.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2.分选性与磨圆度 3.岩石结构与构造 4.重力异常 5.地温梯度 6.风化作用7.矿产 8.震级与烈度 9.地质环境 10.地质灾害 11.“U”型谷与“V”型谷 12.转换断层 13.同位素地质年龄 14.机械搬运作用 15.冲积物的二元结构 16.夷平面 二、简答题

1、判断断层存在的依据有哪些?并作简要说明(10分)。 2、简述变质作用的基本类型(10分)。

3、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有哪些(10分)。 4、简述冰川的形成过程(8分)。

三、仔细阅读下列地质图,并回答以下问题:

1、指出断层、褶皱、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及花岗岩体等各地质体或构造现象形成的先后顺序(5分)。

2、 花岗岩体、角度不整合的形成时代(5分)。 3、 褶皱、断层的形成时代(5分)。

二、论述题

1.试述干旱气候区湖泊化学沉积作用的过程(12分)。 2.试述河流的侵蚀作用(17分)。

3.试述判断古构造运动的主要标志(13分)。

4.联系实际分析地质科学研究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或重要意义(15分)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